|
-馬康莊(臺灣)
辜寬敏、金美齡、吳澧培、黃昭堂等知名度較高的“臺獨”人士,紛紛向“總統府”遞出辭呈,辭去他們擔任的“資政”、“顧問”等職位。原因都是不滿“扁宋會”所簽訂的“十點共識”。辜寬敏更大張旗鼓地親赴民進黨黨部交上退黨報告書,隨即召開記者會宣佈辭去“總統府資政”的職務,並拒絕慰留。
批判陳水扁的聲音最近此起彼落,大多數都發自綠營的本土派。“臺聯黨”主席蘇進強更直指陳水扁過河拆橋,去年3月份的“大選”如果沒有“臺聯黨”代表的基本教義派全力支持,陳水扁有可能當選嗎?“基督教長老會”的高俊明等人也在集會中表現出淚眼相望、痛心疾首的懊惱之情,深悔所託非人,陳水扁勢必將“獨立”大業給毀掉。
陳水扁覺得被批評得有些冤枉,“民親合作朝野和解”並非一夕之間到來。自從去年底“立法委員”選舉以後,宋楚瑜遠去美國,民親兩黨將進行合作之說就開始在媒體上傳播,此外“扁宋會”也已經過李登輝的首肯。其實那段時間中媒體討論的重點多圍繞在泛藍面臨分化的危機,國民黨、親民黨進行合併之議已日益渺茫,令大多數泛藍選民心情沮喪,看不到前景。其實如果仔細研讀“十點共識”的內容,聲明中都是陳水扁過去在各次演講中說過的老話:四不一沒有、兩黨建立和平機制、推動貨運包機等等。“十點共識”並沒有承諾任何具體行動。但是“臺獨”重量級人士爲何就此事,選在此時,人人連番跳腳,如喪考妣起來了呢?
根據“獨派”報紙的分析,連日來“獨立”菁英、本土社團、所謂的基層民衆所以焦慮不安、質疑不斷的原因是:陳水扁在“扁宋會”之後,先提出“李郝體制”作比喻,即李登輝力排衆議,任命郝柏村爲“行政院長”,民進黨人全體反對,結果郝柏村做得很好,陳水扁要求大家相信他這次的決定。結果被李登輝斥之爲胡說,引喻失當。陳水扁又說“扁宋會”是李登輝建議的,奉“臺獨教父”之命行事也能算錯嗎?李又立刻反駁,他只贊成政黨和解,並未叫扁簽下“賣臺十點聲明”。該報紙認爲,當務之急是陳水扁應該要提出解釋:爲什麼要籤城下之盟?爲什麼要對綠營長期追求的理想———“正名制憲”發表不成比例的批評言論?
但是“十點共識”並不具備法律約束力,“正名制憲”也不必天天念它,何必急於一時?觀察敏銳的政治分析家早在陳水扁贏得連任之時就已預言,今後臺灣政壇的主要矛盾將在“臺聯黨”與民進黨之間展開,看來這個跡象已經出現了。在“大選”中立功,然而卻未獲得任何權位的“臺聯黨”早就對民進黨積累了頗深的怨氣,對慣於出爾反爾的陳水扁也深具戒心,彼此之間的不信任勢將愈演愈烈。前“國策顧問”許文彬,這次公開支持陳水扁,在媒體上質問辜寬敏辭職退黨,是否考慮過此舉可能造成綠營分裂?
事實上綠營早就分裂了,以前只在一些特定場合中共同唱幾首“獨立之歌”,自從取得“獨派”羣衆的選票之後,民進黨並沒有將任何重要的行政資源分給黨內黨外的“獨派”人士。這口鳥氣怎能嚥下?辜寬敏等人借題發揮而已。
在未來的時光裏,隨着兩岸議題的變化,藍綠陣營內部都將不斷上演政黨解組、重組的把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