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國有望在海南建航天發射場 |
記者從全國人代會海南省代表團證實,我國第四個航天發射中心有望在海南“落戶”。
此前有消息稱,爲了使海南航天發射中心項目早日立項實施而做好規劃和準備,海南省發展與改革廳廳長許曉民透露,將在今年啓動該項目的可行性研究。
相關專家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海南比起我國已有的三個運載火箭發射場來說,有很多優勢,其中最明顯的一個優勢就是地理區位的優勢。
記者瞭解到,在海南建航天發射中心,已是海南省一個多年的夢想。
據中國新聞社報道,在海南建設航天發射中心的建議和呼籲很多,僅在全國政協大會的提案記錄中關於此項內容的提案就有三次。
今年啓動該項目可行性研究
據瞭解,全國“兩會”之前,在今年1月底召開的海南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上,海南省發展與改革廳廳長許曉民1月28日在作“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報告”時指出,今年海南省將啓動海南航天發射中心項目的可行性研究,以便使該項目早日順利立項實施。
一位列席當天會議的海南省政協委員對中新社記者表示:“聽到海南省政府開始啓動航天發射計劃後,我感到很高興。建設海南航天發射中心,將會進一步帶動海南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投入使用預計在2010年前
至於海南發射中心何時開始建設、何時投入使用?相關人士分析認爲,因爲這個發射場主要是爲了服務於新一代運載火箭的發射任務,而中國運載火箭專家龍樂豪曾對新華社記者表示,“新一代運載火箭最早可望在2010年進入發射市場”。所以,權威人士稱,海南發射中心應該在2010年之前建設和投入使用。
多位院士支持在海南建
有關人士今天向記者透露,關於在海南建立航天發射中心的設想由來已久。我國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在選址建航天發射場時就曾考慮過海南,但當時考慮“戰備”、“隱蔽”因素較多,所以把發射場的地點大都選在了內陸地區。
之後,許多專家和學者多次呼籲在海南建立航天發射中心,如航天老專家莊逢甘院士、運載火箭專家龍樂豪院士、中國月球探測計劃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院士都曾指出,在海南建新的航天發射中心有許多優勢,最明顯的一個優勢就是地理區位的優勢。
新聞鏈接
夢想“飛天”海南委員三次提建議
據瞭解,海南省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從1999年開始,已經3次在全國“兩會”提出希望建立航天發射中心的建議。
海南省政協委員先後提交了《關於建設海南國際航天港的建議》、《關於將“海南國際商業航天發射中心”列入國家“十五”計劃的建議案》、《關於請求國家支持建設海南航空發射中心的再建議》等,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
他山之石低緯度地區建發射場
緯度越低的發射場,地球離心力越大,發射有效載荷的成本越低。
目前,國際上公認理想的發射場是設在南美洲圭亞那庫魯的發射場。其位於北緯5°,由歐洲有關空間機構管理。
美國肯尼迪航天中心位於北緯28.5°,種子島航天中心位於北緯30.4°,它們分別是美國和日本的領土裏靠赤道較近的地方。
俄羅斯地理緯度較高,位於北緯45.6°的拜科努爾是惟一可供俄羅斯發射載人飛船和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的發射場地。
新聞分析
有關權威人士向記者分析認爲,如果在海南建航天發射場有許多優勢。
節省能量消耗
從地理位置上看,海南是我國距赤道最近的省份,如發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時,入軌距離較近,衛星可以消耗較少的能量就能到達預定軌道,並且可以充分利用地球自轉的能量,從而節省了衛星的能源,延長了衛星的運行壽命。
飛行航區更安全
專家指出,海南四面環海,火箭發射完了以後,不會產生其他方面的影響。
從地理條件上看,海南擁有廣袤的無人居住的海洋,這可以解決火箭飛行航區的安全問題,如火箭一級分解和二級分解後落進茫茫大海,可最大程度地降低落區的安全隱患,減少了人身財產損失。
方便大型火箭運輸
從運輸條件上看,大型火箭衛星的運輸最好是從海上運輸,不受運輸過程中高度、長度等的限制,可以通過海洋運輸解決大直徑火箭內陸鐵路運輸的難題,以利於今後我國未來發展火箭及大型航天器的運輸要求。
據瞭解,我國正在研製的新一代運載火箭,增大運載能力把直徑加大到了5米,這樣的尺度靠火車運輸到三大內陸發射場是不可能的。
有利發展深空探測
歐陽自遠在去年底海南博鰲召開的中國科協2004年學術年會時指出,從整體來說,我們國家也需要一個新的發射場。這個新發射場的建立將更有利於我們國家深空探測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