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在昨天(3月22日)召開的市水產工作會議上獲悉,天津市充分發揮區域和資源優勢,加大漁業結構調整力度,繼續實施科技興漁戰略,都市型漁業發展迅猛,漁業經濟規模實現了新突破。今年全市水產養殖面積穩定在60萬畝,力爭漁業總產值達到35億元,比去年增長10%,全市漁民人均收入突破10000元,比去年增長8.2%以上。
今年本市將推進新一輪結構調整,推進漁業產業化、標準化經營,確保漁業發展從量的增長向質的提高轉變。計劃用3年時間,建成南美白對蝦、彭澤鯽、海珍品、貝類等4大優勢水產品產業帶,總面積力爭達到23萬畝,一年可爲市民提供優質水產品10萬噸以上。今年再認證40個無公害水產品生產基地,面積5萬畝,配套建設一批無公害水產品銷售專點。抓好龍頭企業和服務組織建設,提高漁業產業化進程。將現代漁業與旅遊觀光有機結合,建設涉海休閒漁業基地和集旅遊、垂釣、水產品品嚐爲一體的休閒漁業景區和觀賞魚養殖。啓動近海漁業資源恢復計劃,三年內在天津海域投放梭魚、牙鮃等2200萬尾、貝類1000萬粒以上,適時開展人工魚礁建設,促進漁業可持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