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一黃金週過去了,又一個結婚高峯也逐漸“風平浪靜”了。在一場場婚禮背後,給我們留下的是不盡沉思。
如今結婚的年輕人大都是“雙獨新人”,他們中不少人從小就受到家長嬌生慣養。獨苗成家,婚事自然要隆重體面。但婚慶消費不斷地水漲船高,已經成爲衆多市民的壓力與負擔。
有人常把時代的發展與奢華的婚慶活動硬捆在一起,認爲越有錢越要奢華。這種認識大錯特錯。經濟富裕並非大操大辦的理由。經濟條件寬鬆了,頭腦應該也隨之“寬鬆”,眼界要寬,視野要廣,觀念要新,這樣才能夠跟上社會的進步。
況且我們的一些家庭遠不像婚禮上表現得那麼富裕。老人要“面子”,孩子要“氣派”,其結果常常是都背上了沉重的債務負擔。年輕人成家築“愛巢”,是爲了享受生活而不是受生活所累,不是爲了“面子”、“氣派”而戴上“黃金的枷鎖”。殊不知,“黃金的枷鎖是最重的”,巴爾扎克的話,明白而深刻。
婚慶,應該留給一生以難忘意義。如果失去了意義,只剩下虛僞的“面子”,還有什麼意義?其實,節儉婚慶只要能有個性、夠新穎,也是很有“面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