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天津 | 民生 | 廣電 | 津抖雲 | 微視 | 讀圖 | 文娛 | 體育 | 圖事 | 理論 | 志願 | 專題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舉報
教育 | 健康 | 財經 | 地產 | 天津通 | 旅游 | 時尚 | 購物 | 汽車 | IT | 親子 | 會計 | 訪談 | 場景秀 | 發布系統

"津雲"客戶端
  您當前的位置 :北方網 > 新聞中心 正文
關鍵詞:
 
最新新聞排行
· 都市報道60分 (2024-05-14)
· 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進一步研究部署深入 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強學校思政課建設等工作 陳敏爾主持並講話
· 天津新聞 (2024-05-14)
· 節能技術產品集中亮相 助力大規模設備更新
· 天津今日風力較大 雲量逐漸增多 本周氣溫波動 周後期衝刺35℃
· 高端訪談|共建俄中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美好未來——訪俄羅斯總統普京
· 央行對7家拒收人民幣現金的單位及責任人作出經濟處罰
· 俄羅斯總統普京將對華進行國事訪問
· 白化嶺同志生平
· 防汛形勢嚴峻 天津嚴防『小水亡人』『小水大災』
 

長江上游的經濟中心城市

http://www.enorth.com.cn  2005-06-08 13:09
 

 

  國民經濟持續發展

  改革開放20多年來,特別是中央設立重慶直轄市的七年來,重慶綜合經濟實力顯著提高,在現代工業、農業、交通、通信、商業等方面均有長足的發展,國民經濟步入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軌道。

  2003年,全年實現生產總值2250.11億元,比上年增長11.4%,增幅高於上年1.1個百分點,全市人均生產總值8075元,比上年增加1041元。生產總值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343.07億元,比上年增長4.2%;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975.95億元,增長15.9%;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931.09億元,增長9.4%。國民經濟一、二、三產業比例由上年的16.3:42.0:41.7調整爲15.2:43.4:41.4,新型工業化促進了第二產業高速增長。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量達1269.35億元,比上年增長27.5%;全市完成地方預算內財政收入206.93億元,比上年增長31.1%。

  2004年,重慶全市生產總值完成2650億元,比上年增長12%。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達到9550元,跨上1000美元新臺階。全市地方財政收入達到302億元,同口徑增長40.5%,其中一般預算收入突破200億元,增長25.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再創歷史新高,增長26.4%,達到1605億元。完成重點建設項目投資420億元。

  人民生活日益改善

  隨着重慶經濟的發展,重慶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人民生活不斷改善。2003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215元,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583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94元,城市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7118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居民家庭開支分流明顯。吃、穿等消費佔總消費支出的比重下降,醫療、交通、通信、教育、住房等消費支出比重普遍上升,家庭貴重耐用品擁有量穩步增長,休閒旅遊成爲城鎮家庭新的消費熱點,城鄉居民生活質量明顯改善。2003年末,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居住面積達到20.4平方米。2004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00元,增長13.7%。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535元,增長14.5%,城鄉居民收入大幅提高。

  農業開發極具潛力

  重慶農村地域廣闊,農業人口衆多,農業資源開發極具潛力。多樣的地形地貌和適宜的氣候,爲開發立體農業和生態農業創造了有利條件。全市耕地面積162.2萬公頃。農用耕地開發度較高,農林牧漁業全面發展,是全國重要的糧食主產區和商品豬肉、種豬生產基地。重慶農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麥、豌豆、紅薯、玉米、油菜等,還是全國著名的優質柑桔、柚子、黃桃、桐沒、榨菜、烤煙等經濟作物的重要產地,桑蠶繭、家禽、茶葉、黃連等農產品也有較高的市場佔有率;中草藥、苧麻等資源在全國乃至世界都很有影響。

  2003年,全市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經營穩步推進,農村經濟形勢繼續好轉。全年糧食總產量1087.20萬噸,比上年增長0.5%,蔬菜、水果、畜牧業、漁業穩步發展。農業開始向生態農業模式轉化,經營方式向產業化邁進。全市有國家重點農業龍頭企業6個,市級農業龍頭企業45個,農業產業化百萬工程進展較好,建成了一批生態農業基地。柑橘、草食牲畜、出口創匯瘦肉型豬、天然香料等產業化工程優勢產業帶逐步形成,無公害蔬菜、優勢蔬菜和特色蔬菜發展迅速。鄉鎮企業保持了速度和效益同步快速增長,2003年完成增加值414.37億元,比上年增長27.2%,有力地推動了農村經濟總量的增加和農村經濟綜合實力的增強。

  2004年,糧食播種面積增加136萬畝,全年糧食總產量達到1150萬噸,比上年增加63萬噸。新建農業產業化優質商品生產基地668萬畝,龍頭企業超過2000家,帶動264萬農戶增收。全市農業機械化水平提高1.7個百分點。實施百鎮工程建設項目1150個,全社會投資200億元,按常住人口計算的全市城鎮化水平達到43.5%,提高1.6個百分點。

  工業基地生機煥發

  重慶是中國近代工業發展較早的城市和中國六大老工業基地之一,是全國重要的機械工業、綜合化工、醫藥工業和儀器儀表基地,是中國汽車、摩托車主要生產基地。工業是全市經濟的主體。以重工業爲主,行業門類齊全,配套能力較強。重慶已初步形成了汽車摩托車爲主體的機械工業、以天然氣化工和醫療化工爲重點的化學工業、以優質鋼材和優質鋁材爲代表的冶金工業、食品加工業四大支柱產業,並已形成機電設備、電子信息、儀器儀表、建築建材、日用玻陶、日用化工等一批優勢行業,出現了一批享譽全國的名牌產品。一批知名企業如太極集團、中國石化四川維尼綸廠、慶鈴汽車股份公司、長安汽車集團、嘉陵集團、建設集團、力帆集團、宗申集團、隆鑫集團、重啤集團、重慶登康公司等已跨入了全國先進行列,並走向世界。

  2003年,重慶工業生產快速增長。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768.36億元,比上年增長16.4%。以汽車、摩托車製造爲主的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完成總產值635.86億元,比上年增長30.9%。50強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576.80億元,比上年增長16.4%,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的36.3%,全年完成新產品產值410.94億元,比上年增長32.0%,新產品產值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的比重爲25.9%。產品出口取得明顯進展,全年實現工業品出口交貨值104.04億元,比上年增長27.7%。工業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明顯改善。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595.07億元,比上年增長27.5%。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製造業盈利水平居各行業前列。

  2004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長23%,利潤增長40%左右。汽車產量達到54萬輛。高新技術產品產值佔工業總產值比重由上年18.9%提高到21.1%。北部新區和特色工業園區開發建設步伐加快,新引進項目702個,累計達到1813個。

  商貿中心興旺繁榮

  重慶得長江水運之利,長久以來就是長江上游和中國西南地區最具活力與競爭力的物資集散地和商貿中心,商品流通興旺發達,其商業設施、市場網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均居全國大中城市前列。

  以購物爲龍頭,將城市金融、交通、餐飲、休閒、娛樂、文化、旅遊等功能相結合,建成了解放碑購物廣場和各區縣的一批商業步行街、商業特色街,其輻射範圍由西南地區和長江上游擴展到全國,甚而遠至東南亞的一些國家和地區,初步建立起面向全國、聯動長江、輻射西南、層面清晰、結構緊密,由傳統商業向現代商業發展的消費品市場流通體系,重慶商業在長江上游和西南地區的商貿中心地位基本確立。

  目前全市有各類消費品和生產資料綜合市場1000多個;糧食、肉類、蔬菜、水果等集貿市場2300多個;各類商業網點40多萬個。其中在市內外都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有朝天門綜合交易市場、重慶汽車交易城、重慶傢俱交易市場、石柱黃連市場、壁山皮革市場等46個專業市場。2003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35.53億元,比上年增長9.5%。通訊器材、汽車和家電持續旺銷。假日和會展經濟持續發展。沃爾瑪、歐倍德、北京華聯、北京王府井等國內外知名商家紛紛入駐重慶。

  金融中心迅速崛起

  重慶金融業基礎較好,發展較快,市場活躍,有中國西南地區最大的外匯交易市場和同業拆借市場,正逐漸崛起爲中國西部的金融中心。

  重慶現有18家國內銀行機構、4家資產管理公司、2家信託投資公司、1家財務公司和1家信用聯社,基本形成了以人民銀行爲領導,以國有商業銀行爲主體,其它商業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及境外金融機構爲補充的體系。目前有60多家證券交易營業部、29家上市公司,居西部地區第二位。2003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爲3438.61億元。

  一批外資銀行正積極在重慶開展金融業務。日本住友銀行和香港寶生銀行、加拿大豐業銀行已在重慶設立了分支機構,香港上海匯豐銀行、香港東亞銀行和美國利寶公司、加拿大永明人壽保險公司、日本安田海上火災株式會社已在重慶設立了代表處。

  交通樞紐立體暢達

  重慶是長江上游和西南地區最大的水、陸、空立體交通樞紐。

  公路:重慶直轄以來掀起了以公路交通爲主的基礎設施建設高潮。2003年,“八小時重慶”工程已完工、“半小時主城”工程穩步推進。全市公路通車裏程達3140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80公里,比上年增長45.4%;一、二級公路3792公里,比上年增長7.2%。現在,20多座大橋橫空飛架長江、嘉陵江上,已建成成(成都)渝(重慶)、渝(重慶市區)長(重慶長壽區)、長(長壽區)涪(涪陵區)、渝(重慶)黔(貴州)、主城外環、渝(重慶市區)合(重慶合川市)、長(重慶長壽區)萬(重慶萬州區)等高速公路。

  鐵路:自新中國第一條鐵路——成(成都)渝(重慶)鐵路建成以後,又相繼建成了襄渝、川黔電氣化鐵路幹線和5條鐵路支線與全國鐵路網相連;地處菜園壩的重慶火車站是三條鐵路大動肪的樞紐和客運中心。目前,四川達州市至重慶萬州的達萬鐵路已經鋪通;重慶至湖南懷化的渝懷鐵路和重慶主城區的輕軌較新線正處於熱火朝天的建設中;湖北宜昌至重慶萬州的宜萬鐵路已開工。

  水運:重慶是長江上游最大的內陸港口城市。域內長江、嘉陵江及其支流形成了以重慶市區爲中心的長江上游水運網,沿江建有萬州、涪陵等港口和客貨碼頭數十個,開展了重慶經上海至海外的江海聯運業務,千噸級輪船可終年通航,水上運輸總里程達4000公里以上。重慶港屬國家一類開放口岸,是長江上游最大的天然良港。新重慶港年客運吞吐能力1000萬人次,年貨運吞吐能力1000萬噸。三峽工程建成後,萬噸級船隊可從武漢溯江而上直達重慶港。近年來,發展迅速的高速水翼船運輸,大大提高了長江水運的效益和競爭力。2003年,通航河流134條,通航里程4086公里。

  航空:重慶江北國際機場是國家一類開放口岸和一級標準民用機場,已開通了114條國內和國際及地區定期航線,獲得了可辦理外國人直接入境的落地簽證冊。萬州五橋機場已建成通航;黔江機場已動工建設。

  2003年重慶交通運輸部門完成旅客週轉量267.86億人公里,貨物週轉量446.74億噸公里。

  郵電通信發展迅猛

  重慶是聯繫中國西南地區的郵電通信業務指揮調度中心,已形成以微波、光纖、衛星、程控電話、無線尋呼、圖文傳真等組成的現代通信體系,建成了市內數字傳輸網、公用數據分析交換網、移動通訊網、公衆無線尋呼網和少數民族地區衛星通信網。已建成重慶至武漢、西安、貴陽、昆明、成都的5條明線載波一級幹線通信網和重慶至武漢、西安、成都的3條大通路載波銅軸電纜;已建成衛星通信地球站,開通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直撥電話;所有區縣(自治縣、市)電話號碼均升爲八位,進入全國電話程控交換網,全市固定和移動交接機容量1452萬門,成爲世界上最大的本地市話網。寬帶網的開通,拓寬了重慶對外信息交流的渠道,加速了重慶信息產業的發展。全市郵政線路達966條,郵路總長度123898公里,郵件可郵往145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國內大中城市之間的商包直投、郵政快件、特快專遞等業務和國家郵件互換業務。2003年,重慶全年實現郵電業務總量125.14億元,比上年增攻44.2%,其中,電信業務總量116.63億元,增長47.3%。固定電話用戶533.30萬戶、移動電話用戶619.40萬戶、互聯網用戶99.20萬戶。2004年新增電話用戶277萬戶,全市累計達到1430萬戶。

稿源 今日重慶 編輯 黃岑
呢稱: 輸入答案:
 精彩熱圖
嵌入-變動
 北方網精彩內容推薦
·財經頻道 ·體育頻道
新股申購:山東如意(002193) 武漢凡谷(002194)
新股中籤:中國中鐵首發A股網上發行中籤結果
張道達:老法師看盤 等待決定性一刻(11月26日)
天津新20項重大工業項目陸續啓動 總投資1088億
天津福利彩票雙色球全國開獎公告第2007138期
續談雅帥 歐洲選外援 泰達加速新賽季準備工作
盧彥何楊吳澤上榜 泰達一線隊掛牌名單增至七人
火箭狂勝掘金止住連敗 姚麥發威祕訣賽前"密談"
易建聯"撿"1個籃板保證勝小牛 贏回小K教練信任
世預賽20強抽籤揭曉 中國不幸進入“死亡之組”
·科技頻道 ·娛樂頻道
考古專家“破獲”7000年前少女遇害案
“中國第一幅月圖”完美亮相(圖)
月球“玉照”將公佈 中國航天測控獲四大突破
受詛咒寶石在英國展出 歷任主人連遭噩運(圖)
科學家揭開雄性進化更快之謎:遺傳方式簡單
蔡少芬陳法蓉買傢俱築愛巢 斷背戀情曝光(組圖)
《南京!南京!》劇照曝光 女主角秦嵐自嘆賠錢
小S再產一女 小Lily像極了小S小時候
亂彈《色,戒》——無人不冤 無情不孽
小S生完嘴饞 黑人范瑋琪帶甜甜圈探望(圖)
關閉窗口
 
無標題文檔
天津民生資訊
天氣交通 天津福彩 每月影訊 二手市場
空氣質量 天津股票 廣播節目 二手房源
失物招領 股市大擂臺 天視節目 每日房價
熱點專題
北京奧運聖火傳遞和諧之旅 迎奧運 講文明 樹新風
解放思想 乾事創業 科學發展 同在一方熱土 共建美好家園
2008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 《今日股市觀察》視頻
北方網網絡相聲頻道在線收聽 2008高考招生簡章 復習衝刺
天津自然博物館館藏精品展示 2008年天津中考問題解答
帶你了解08春夏服飾流行趨勢 完美塑身 舞動肚皮舞(視頻)
C-NCAP碰撞試驗—雪佛蘭景程 特殊時期善待自己 孕期檢查
熱點新聞排行 財經 體育 娛樂 汽車 IT 時尚 健康 教育

Copyright (C) 2000-2021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