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們公平地接受教育是當務之急
北京修訂《義務教育法》起爭議,廣東方面認爲目前解決好義務 教育城鄉均衡化問題比“普12”更實際
離9月開學雖然還有一週時間,汕頭市達濠區河浦中學的陳昇孝校長領着班主任,走訪了好幾個準備輟學打工的初中學生家庭,費力地說服家長,讓學生回校繼續學習;這是他每個新學期開始前都要做的工作。
與陳校長奔波於鄉間田野同一時間,首都北京聚集了一批全國人大代表,他們正參加“《義務教育法》修訂座談會”。代表們熱烈討論:是否應將現行的九年制義務教育,延長至12年義務教育?
鄭德濤說:“爲時過早”
“廣東目前的主要任務,是進行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免費的試點工作,均衡農村和城市的教育差距。”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而教育廳長鄭德濤在今年兩會接受記者採訪時則坦言:從長遠來講,實行12年義務教育是有意義的;但現在普及9年義務教育還有很多工作要做,特別是廣東義務教育發展不均衡,在這種情況下,談12年義務教育顯得“爲時過早”。
教育不均衡“普12”不易
教育發展均衡與否,數字最有說服力。記者從省教育廳獲得的最新數據顯示,在義務教育的經費投入方面,珠三角和粵東、粵西相比,城市和農村相比,確實存在較大差異。從“生均教育經費”便可窺見一斑:2004年,小學生均教育經費,珠三角爲5041.60元,東西兩翼1324.97元,山區1785.88元,珠三角分別爲東西兩翼和山區的3.8倍和2.8倍;其中,最高的深圳9228.92元,是最低的揭陽1056.53元的8.7倍。初中生均教育經費方面,珠三角7576.29元,東西兩翼1816.73元,山區2317.04元,珠三角分別爲東西兩翼和山區的4.2倍和3.3倍;其中,最高的深圳14236.95元,是最低的汕尾1604.47元的8.9倍。
貧困地區能“普9”就不錯了
汕頭河浦中學是郊區普通中學,超過九成學生來自農村家庭。“我們這裏不比珠三角。財政上的扶持,能讓學生讀完初中就不錯了,要將義務教育普及到高中,很難。”河浦中學的陳昇孝校長告訴記者,對於貧困學生而言,省裏有專門的扶貧助學資金,每學期可以補助每個學生250元。然而從全省狀況看,由於目前享受省財政補助的義務教育學生比例還比較低,在農村因家庭貧困而欠交書雜費的情況比較嚴重,輟學現象時有發生,有的地方初中輟學率還比較高。
即便在經濟發達地區如廣州市,教育不均衡問題也一樣突出。廣州市教育局副局長陳茂林便坦言,廣州教育最大瓶頸不在城市,而在農村:當前農村地區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信息化程度低,學校佈局分散,辦學條件和教學質量參差不齊,學生輟學的現象依然存在。未來幾年,廣州將投入48億元創建教育強區,其中超過九成資金將會用到農村地區。
農村學生宿舍一牀二人
省教育廳專家分析,從全省範圍看,義務教育不均衡,主要體現在農村學位不足、硬件落後、師資匱乏、輟學率高等幾大方面:
鏡頭一:一個班120人。隨着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大量農村人口涌向城鎮,城鎮市政建設與學校建設不同步,造成結構性學位不足,加劇了城鎮義務教育學位緊缺狀況,導致“大班額”情況嚴重。惠來、普寧、雷州有的城鎮學校每個班竟達到120人。
鏡頭二:一張牀睡三個人。近年來廣東省財政投入大量資金進行校舍改造,但學校改造工作主要集中在教學用房的建設上,生活用房還無暇顧及。很多農村學校的學生宿舍都是1米牀上下鋪各睡2人,有的中學1.5米牀上下鋪各睡3人。另外,不少學校教學儀器欠缺,難以滿足教學要求。很多農村小學根本沒有任何儀器和教學輔助功能室,一些農村初中因教學儀器欠缺、陳舊,沒有實驗室而取消實驗課。
解決“不均衡”比“普12”重要
“目前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問題還沒有解決好,就要推行12年義務教育?”在《義務教育法》修訂座談會,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柳斌質疑道。對這個問題,廣東早已作出回答:在不久前出臺的《廣東省教育現代化建設綱要》中,廣東正式提出了“義務教育均衡化”的發展目標。有專家指出,解決好義務教育的城鄉均衡問題,在現階段比“普及12年義務教育”目標更符合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