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天津 | 民生 | 廣電 | 津抖雲 | 微視 | 讀圖 | 文娛 | 體育 | 圖事 | 理論 | 志願 | 專題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舉報
教育 | 健康 | 財經 | 地產 | 天津通 | 旅游 | 時尚 | 購物 | 汽車 | IT | 親子 | 會計 | 訪談 | 場景秀 | 發布系統

"津雲"客戶端
  您當前的位置 : 北方網  >  新聞中心  >  國內  >  國內要聞
關鍵詞:
 
最新新聞排行
· 漁民在黃岩島看到中國海警:很高興 很開心
· 都市報道60分 (2024-05-16)
· 天津新聞 (2024-05-16)
· 『國際博物館日』天津主會場活動發布多項成果 平均每百萬人擁有5.9家博物館
· 德國瑞典警告歐盟:不要學美國對中國電動汽車增加關稅
· 河東區舉辦世界家庭醫生日宣傳活動 居民家門口享受專業醫療服務
· 河東區舉辦世界家庭醫生日宣傳活動 居民家門口享受專業醫療服務
· 天津制定2024年營商環境質量提昇行動方案 實施6項行動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 天津地鐵每周五延時半小時 17日起市民乘車更快捷方便
· 2024年天津國際家居博覽會啟動 規模近7萬平方米 參展品牌近500家
 

紀念抗戰60週年:值得閱讀十部抗日經典作品

http://www.enorth.com.cn  2005-09-02 11:05
 

 

  他們是作家,但他們也是戰士,有的是地下黨,有的是偵察科長,還有的是游擊隊的政委……他們在不同的戰線上和日寇做過殊死搏鬥,見證過死亡,品嚐過感傷,是那些令他們終生難忘的經歷,促其寫下了一部部悲壯的文學篇章。

  這些作品大多完成於戰爭年代,基本都是作者在聽到英雄的事蹟後以激動之情寫成的。從華北、華中到西北、西南,從白洋澱、微山湖到延安、重慶,無論在哪裏寫就,無論在哪裏被傳誦,它們記錄的都是整個中華民族的不屈和頑強。

1、《烈火金鋼》的各種版本

  2、《小兵張嘎》連環畫

 3、保定蓮池中的拱橋,《野火春風斗古城》的作者李英儒當年作爲地下黨在這裏和上級接頭。

  《小兵張嘎》首發在天津

  【作品簡介】

  抗日戰爭期間的白洋澱,十來歲的小張嘎目睹奶奶爲解救八路軍而被日寇殺害、他喜歡的偵察連長老鍾叔也被抓走,決心爲他們報仇,於是出發尋找游擊隊。在誤將游擊隊排長羅金保當成漢奸、鬧出笑話後,張嘎找到隊伍,成了一名小戰士。他隨羅金保巧捉翻譯官,還在一次戰鬥中繳獲了一支手槍,爲了不讓隊長收去,竟把它藏到了樹上。後來嘎子負了傷,在老鄉家調養時,得知部隊準備攻打敵人老巢的消息,偷偷溜走去找隊伍,不料被敵人抓住。戰鬥打響後,嘎子巧妙脫身,端掉了敵人的炮樓,配合隊伍救出了老鍾叔。

  【作者簡介】

  徐光耀,1925年出生於河北省保定市雄縣,1938年參加八路軍,9年後進入華北聯合大學文學系學習,同年起在地方部隊的報刊上發表文章。1948年,徐光耀任野戰軍新華分社記者,參加過綏遠、平津、太原等戰役。新中國成立後,於1951年到中央文學講習所進修,後專事創作,期間著有長篇小說《平原烈火》。1958年徐光耀完成了中篇小說《小兵張嘎》。1983年至1996年,他任河北省文聯主席。徐光耀今年已達80歲高齡,目前定居在石家莊。2000年,他的回憶錄《昨夜西風凋碧樹》獲得了第二屆“魯迅文學獎”。

  1962年年初,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爲《小兵張嘎》出版了單行本,不久由導演崔嵬拍成同名電影,由安吉斯主演的嘎子形象成爲了銀幕上的經典,而《小兵張嘎》也從此家喻戶曉,成了抗戰文學中絕對不可忽視的一部作品。

  耳熟能詳的《小兵張嘎》不知曾給多少讀者帶來了充滿歡笑的記憶,但又有多少人知道:這竟是作者在迷茫中意外得來的一枚“苦果”呢?

  苦悶之中意外的收穫

  1957年夏,已過而立之年的徐光耀陷入了苦悶之中。後來,他在《昨夜西風凋碧樹》中回憶當時的情形時寫道:“(我)參軍入黨都已二十年。二十年中,無一日一時是沒有任務可乾的。哪怕站在生死交接線上,都在爲肩上的任務而追求;精神和思想,就在這追求中保持平衡和奮進,從不知什麼叫失落感。這次可不同了。”

  百無聊賴的他花了大量時間讀書,但之後什麼內容也回憶不起來,脾氣則越來越暴躁,偶然間,他想起讀過的一本心理學作品中說,要想在巨大壓力下控制住自己,得采用“集中精力,轉移方向”的法子。於是他想起了寫作。

  但是寫什麼呢?曾採訪過徐光耀的保定作家張洪年告訴本報記者,徐老說他當時只想寫能輕鬆心情的東西。當初,在徐光耀的小說《平原烈火》中有一個叫“瞪眼虎”的角色,就非常“嘎”,只是因爲情節的安排,並未展開寫這個人物。此時,這個鮮活的形象一下蹦到了他的眼前,因此決定照着這個孩子的樣子,把自己在戰爭中遇到的“嘎人嘎事”都寫出來。

  他最初動筆寫的並非小說,而是電影,因爲他覺得小說需要更精細的刻畫,以自己當時的身體和精神狀況並不適合寫。但劇本寫到嘎子關禁閉、受教育的時候,徐光耀不知該怎麼繼續了。他思來想去,電影畢竟不是自己的長項,還是掉過頭來寫起了小說。這下創作順利多了,只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7萬字的《小兵張嘎》便完稿了。

  未經任何改動就發表

  住在天津的老作家劉懷章先生見證了《小兵張嘎》的首次發表。日前,本報記者前往其家中,聽他講述了其中的經過。

  那是1961年的事情,當時河北省文聯就設在天津,旗下有一份名爲《河北文學》的雜誌,屬於月刊,發行量在3萬份左右,是當時河北兩大文學雜誌之一,面向全國發行,常常刊載如鄧拓、孫犁等知名作家的作品。雜誌編輯部分爲小說、詩歌等3個編輯小組,劉老時任小說組的組長。

  一日,編輯部收到了徐光耀寄來的《小兵張嘎》的文稿,轉交給了小說組,劉老拿到文稿一口氣讀完後,不禁爲其叫好。劉老說:“這個小說的故事性很強,嘎子這個形象非常豐滿,有情趣,像扎羅金保車帶的那些事把‘嘎勁兒’寫得活靈活現。”稿子在組內傳閱後,編輯們也都非常興奮,認爲寫得非常精彩。

  當時的一些作品常常要分兩期發表,但由於《小兵張嘎》寫得不錯,又是個中篇,於是編輯部決定刊登在一期上。1961年年底,在《河北文學》11、12月的合刊號上,《小兵張嘎》在天津問世了。劉老說,作品發表後的反響非常好,編輯部收到了不少讀者的來信。

  劉老後來和徐光耀接觸過幾次,最後一次見面是在樑斌先生去世後不久。但因爲過去的雜誌不署責任編輯的名字,所以徐光耀一直不知是劉老編輯了他的作品。談起對徐光耀的印象,劉老說:“他看上去幹淨利索,是個大嗓門,人很耿直,有什麼說什麼。他是個非常聰明的人,在中央文學講習所學習的時候,是丁玲的三大得意弟子之一。他很有才氣,文字功底很好,《小兵張嘎》的原稿基本沒做任何改動就發表了。”

  1962年年初,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爲《小兵張嘎》出版了單行本,不久由導演崔嵬拍成同名電影,由安吉斯主演的嘎子形象成爲了銀幕上的經典,而《小兵張嘎》也從此家喻戶曉,成了抗戰文學中絕對不可忽視的一部作品。

  “誰活着,誰就把戰友們的故事寫出來”



  本報記者和張洪年在一起。
 


  《小兵張嘎》的首次發表。

  


  《小兵張嘎》首次發表時的插圖。

  快報記者(以下簡稱“快報”):《小兵張嘎》是抗戰文學中爲數不多的、以兒童爲主人公的作品,你覺得就你的研究來看,作者爲什麼選擇這樣一個題材呢?

  張洪年:徐光耀13歲時就參軍了,起初部隊嫌他小,根本就不收他,他就像董存瑞似的軟磨硬泡,最後使部隊同意了。他在部隊是最小的一個,因爲這種緣故,在戰爭歲月裏肯定要和相同的人物、環境有更多的接觸,並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之所以能寫出這麼鮮活的嘎子形象,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嘎子的那些故事未必是他親歷的,但他具有相近的視角。

  快報:許多作家的作品中都會有自己的影子。

  張洪年:《烈火金鋼》的作者劉流的女兒說,他的父親“首先是戰士,其次纔是作家”。對徐光耀而言也是這樣。他參軍後打了大大小小的仗,後來還擔任過鋤奸幹事。反“掃蕩”期間,他目睹了不少戰友的犧牲,後來和其他戰友們相約,戰爭結束後,誰活着,誰就把戰友們的故事寫出來。

  快報:他創作時正處於人生低潮期,這個題材的選擇和當時的情況也應該有關吧?

  張洪年:當時他被打成“右派”,心情可以說鬱悶到極點了,是《小兵張嘎》的寫作救了他一命,使他沉浸到文學情境中去,享受到了創作的快樂,而且這樣一個有趣的人和故事也能使他高興起來。這是人在逆境中的一種自我保護。古今中外還有很多類似的例子,人處於危難中時,必須要給自己找到突破。

  快報:我認爲《小兵張嘎》和其他抗戰文學相比有個最大的特點,就是用近乎喜劇的手法來講故事,這是同類作品中很少見的。

  張洪年:是。戰爭還是那個戰爭,但在作者筆下沒有被公式化地表現。嘎子抓翻譯官、端炮樓,很勇敢,是個小英雄形象。但他不是“高大全”的,有缺點。他和胖墩兒摔跤耍賴、堵人家的煙囪,都是些小孩子乾的調皮事。這個人物讓讀者感覺是從生活中來,所以非常有生命力,才能受到一代代讀者的喜愛。

  快報:徐光耀本人以及《小兵張嘎》和保定有密切的聯繫,類似於這樣的作家還有很多,他們被稱爲“保定作家羣”,這些人都是保定人嗎?

  張洪年:不,具體應分爲兩種。一是像徐光耀這樣出生在保定、作品也是寫保定的,比如寫《紅旗譜》的樑斌、寫《地道戰》的李克、寫《野火春風斗古城》的李英儒等;第二類則不是在保定出生,但長期在這裏生活、戰鬥過,且作品也是寫這裏的,比如《平原游擊隊》的作者邢野、《烈火金鋼》的作者劉流、《新兒女英雄傳》的作者袁靜等等。

  快報:爲什麼會在保定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張洪年:戰國時保定是燕趙之地,出現過藺相如、荊軻等許多顧大局、寧死不屈的人物,獨特的歷史文化傳承給當地人的骨子裏打上了深刻的烙印。而且保定有獨特的地理環境,毗鄰京津,這塊土地培養了很多人物———像孫犁、樑斌都是當地畢業的;抗戰時京津淪陷後,又有大量知識分子、革命青年來到這個抗日根據地,這裏聚集了很多人才。最後是時代的原因,作家們都有過親身經歷,是英勇悲壯的抗日戰爭造就了他們。

  快報:所謂“時勢造英雄”,其實也能造就優秀的作家。

  張洪年:對。徐光耀曾和我說,戰爭年代一邊行軍,一邊打仗,非常艱苦,平時都很少有時間睡覺,他有時一邊走路一邊就睡着了,常常是一不小心就撞在前面同志身上。即使這樣,他還抽時間寫出了第一部長篇小說《平原烈火》,新中國成立後正式發表,獲得了很多人的好評。

  快報:“保定作家羣”有什麼共同特點?

  張洪年:他們的陣容很強大,寫出的《小兵張嘎》《野火春風斗古城》《地道戰》等作品都影響深遠,在當代文學史上,在一個地域集中出現這麼多優秀作家和作品的情況是罕見的。其次,他們都是戰士,像李克本身參加過地道戰、李英儒是地下黨,可以說每部作品都是“打”出來的,帶有濃烈的燕趙風骨。同時,作品的表現形式風格多樣,像《烈火金鋼》就是用評書體。本版撰文並攝影記者張玥/城市快報

  

  《烈火金鋼》作者與書皆傳奇

  在衆多抗戰文學作品中,有一部最具傳奇色彩的小說,就是《烈火金鋼》。它以評書的形式寫成,並藉此在民間廣爲流傳,成爲影響最大的抗戰文學經典。

  《烈火金鋼》再現了反“掃蕩”時期冀中平原的戰鬥故事,塑造了史更新、偵察員肖飛等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形象,給讀者留下了極爲深刻的印象。

  小說的作者劉流1914年出生於河北省河間縣,原名劉其庚。和他的作品一樣,他本人就是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本報記者日前在北京尋訪到了他的女兒劉美華,聽她講述了父親的戰鬥和創作故事。

  劉美華介紹說,劉流十五六歲的時候就離開家,曾在南京炮兵學校學習過一段時間,抗戰爆發後,因受到東北抗日義勇軍的事蹟影響,加入了他們的隊伍。但他所在的部隊不久被打散,於是又輾轉到北京,“七七事變”後參加了黨領導的攻打北平第二監獄的運動,解救了許多進步人士,和他們組成了國民抗日軍。晉察冀軍區成立後,這支隊伍被編入第五支隊,劉流歷任偵察科長、偵察參謀等職務,後來被調到“抗敵劇社”,曾和田華等人在一起工作。

  劉美華說,劉流萌生寫《烈火金鋼》的想法,是在1943年參加晉察冀邊區召開的第二屆“羣英會”上,那時他接觸了很多戰鬥英雄,尤其是一個偵察英雄的故事,簡直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後來小說中的肖飛幾乎就是以他爲原型。這些事蹟使劉流熱血沸騰,覺得應該將它們寫下來,讓更多的人知道。而他本人的經歷也在書中的各個人物上時有顯現。劉美華說,如史更新和敵人拼刺刀、丁尚武用大刀片砍殺敵人的細節,都是劉流的親身經歷。

  解放後,劉流一度在保定市文聯工作,1957年起創作《烈火金鋼》。1958年小說出爐,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後被名家袁闊成等人改編成評書,從此響徹全國。

  《平原槍聲》英雄情結入人心

  幾年前,著名導演何羣在拍攝電影《平原槍聲》時說:“抗戰文學作品中的肖飛、馬英都是我兒時最崇拜的英雄。記得小時候做遊戲,扮壞人的,大夥都叫他‘楊百順’‘何大拿’,凡是當英雄的都是‘馬英’‘肖飛’,而我最怕人家喊我‘特務’‘漢奸’,這種崇拜英雄的情結算落了根兒了……”

  《平原槍聲》的故事發生在冀中大地上,抗戰爆發後,國民黨軍隊節節敗退,社會混亂不堪,老百姓人心惶惶。共產黨員馬英在這種情況下回到了故鄉肖家鎮,積極組建抗日力量。他和戰友們不但要抵禦鬼子的侵襲,還要和蘇金榮等漢奸不斷鬥爭。馬英等人歷盡艱險,端掉了敵人的炮樓,繳獲了不少武器,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隨着時間的推移,抗日武裝的力量在不斷壯大,最終奪取了縣城,殲滅了敵軍。

  1959年,這部小說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當時小說改編成評書是時髦的事情,如《烈火金鋼》《苦菜花》等都有此“待遇”,《平原槍聲》也不例外,後來被大師李鑫荃改編。此外,它還曾被改編爲連環畫、京劇等形式,從此人人都知道馬英的故事,成爲上世紀60年代最火的作品之一。1978年,經作者修訂後,人民文學出版社再版了此書。新世紀初被改編成電影時,它又成爲當年電影圈關注的對象,而就在前不久天津舉行的第15屆全國書市上,它還和《雞毛信》《小兵張嘎》等經典作品一同引起了不少媒體的關注。

  和《呂梁英雄傳》等作品一樣,《平原槍聲》也是兩人合著而成,作者之一李曉明原名李鴻生,1920年出生在河北省棗強縣,不到18歲的時候就參加了革命,先後擔任過區委書記、縣委書記,還曾任縣遊擊大隊的政委。作家的筆下常常會出現自己的影子,《平原槍聲》中的馬英擔任過大隊長,或許他的故事就有李曉明自身的經歷在內。而另一位作者韓安慶早年也曾參加革命工作,除《平原槍聲》外,他和李曉明還合著過小說《破曉記》。

  《野火春風斗古城》作者也是地下黨

  小說以抗戰時期的保定爲背景,游擊隊政委楊曉冬在地下交通員金環、銀環姐妹倆的幫助下,打算爭取僞軍團長關敬陶。在一次戰鬥中,他們俘獲了關敬陶,並對其進行勸說。後來金環英勇就義,而楊曉冬的母親也在兒子被俘後,爲讓其堅持鬥爭墜樓身亡。關敬陶受到了震動,終於在敵人出城搶糧時起義。這個反映地下工作者的故事,因爲展現了另一條戰線上的鬥爭而頗爲引人注目。它的情節十分緊張,其間又穿插了主人公之間動人的情感,呈現出抗戰文學的別樣風景。

  李英儒是保定青苑縣人,1914年出生,早在16歲的時候就發表了第一篇文章。抗日戰爭爆發後,他大學未畢業即從北京回到了冀中從事“抗日救國會”等工作,不久就參加了八路軍,主編過《火星報》刊物。李英儒之所以能寫出《野火春風斗古城》這樣的作品,和他本人的經歷是分不開的。1942年,已擔任步兵團長的他接受了上級的任務,和妻子張淑文潛入保定開展地下工作。保定作家張洪年告訴本報記者,小說中的楊曉冬可以說是他本人的化身,而據說金環、銀環姐妹是以他的妻子爲原型。

  在保定的蓮池,記者見到了一座小橋,據張洪年介紹,當年電影《野火春風斗古城》曾把它作爲地下黨接頭地點的場景,而實際上,李英儒在抗戰期間和組織取得聯繫時也在此地。

  抗日戰爭中,李英儒耳聞目睹了許多地下黨員的故事,甚至見過許多戰友被俘虜、殺害,但是因爲不能暴露身份,使他想解救卻力不能及。他在《野火春風斗古城》的序中寫道:“對於這些忠心耿耿埋頭爲黨工作、創造了豐功偉績、留下了可歌可泣事蹟的同志們,任你有多好的歌喉、多飽的筆墨也是唱不盡寫不完的。《野火春風斗古城》這本小說,就是從上述諸英雄人物的生活和鬥爭中,東鱗西爪地選取了一些零星片斷寫成的。拿它與實際生活比較起來,猶如從波濤萬頃的海洋裏汲了一瓢水,從浩瀚無邊的原野裏抓了一把土。”

  《地道戰》作者親歷歌戰曲

  “地道戰,嘿,地道戰,埋伏下神兵千百萬……”在上世紀60年代,幾乎每個中國人都會唱這首響亮的戰歌。高家莊、趙莊裏戶連戶、村連村的地道成了人們心目中的神奇戰場,這一切首先應歸功於小說《地道戰》。

  《地道戰》的故事發生在反“掃蕩”期間,趙莊的軍民爲了對付日本鬼子,在村莊內挖了很多可以相互聯通的地道,在其中隱蔽、轉移,和敵人戰鬥,儘管狡猾的敵人曾使用內奸、放水、灌毒氣等手段,最終還是敗在了勇敢、聰明的中國軍民手中。該書於1953年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首發便有60多萬冊。

  《地道戰》的作者之一是老作家李克。他1923年生於河北蠡縣,十幾歲時就參加兒童團,後來在地方擔任軍事幹事,在冀中平原參加抗日戰爭,1946年起在華北聯大文學系學習了一年,之後正式參軍,加入“火線劇社”搞文藝宣傳工作。從1946年開始他就斷斷續續地寫《地道戰》,解放後轉業至北京市文聯工作時,利用業餘時間和李微含合作完成了整部小說。除此之外,李克還著有《水上傳奇》《燕山槍聲》,和《地道戰》並稱爲“抗戰三部曲”。

  日前,本報記者在北京尋訪到了李克先生的遺孀馬靜儒老人。她告訴記者,反“掃蕩”期間,李克調到了蠡縣的區裏工作。平原地區掩護物很少,爲了打擊敵人,軍民們就開始利用地道作戰。李克就曾組織羣衆一起挖地道,當年他還曾寫過一首《地道戰歌》。

  記者曾查找過一些資料,都顯示《地道戰》的作者是李克一個人。但馬靜儒老人一再強調這是兩個人合著的。她給記者拿出了李克寫的《地道戰》手稿,上面清楚地寫着“李克、李微含著”。馬老說,在該書的第一版上,曾標註了李克和李微含的名字,後來因爲其他原因,此後的版本或者標成“李克著”,或者標成“李克等著”。因爲《地道戰》在上世紀60年代之後就再未印行過,因此李微含的名字就鮮爲人知了。

  最是別樣《荷花澱》

  對話專家劉宗武記錄《荷花澱》創作的故事

  孫犁的笑

  和《平原游擊隊》《烈火金鋼》等許多作品相比,孫犁的《荷花澱》顯得與衆不同,這篇並未正面描寫戰爭的短篇小說,以它清新雋永的詩意風格傾倒了無數讀者,成爲抗戰文學中的一朵奇葩。《荷花澱》是怎樣產生的?孫犁爲什麼選擇這樣的創作方式表現抗日戰爭?他在抗日戰爭期間的創作又是怎樣的?日前,本報記者專門走訪了原孫犁研究協會祕書長劉宗武先生,聽他講述了其中的故事。

  朋友給他講了白洋澱的故事

  劉宗武介紹說,1944年孫犁前往延安,先在魯迅藝術學院學習,之後留校任教。這時,他離開河北老家已經8年了,思鄉之情越來越強烈。他在《關於〈荷花澱〉的寫作》一文中曾寫道:“我離開家鄉、父母、妻子,已經8年了。我很想念他們,也很想念冀中。打敗日本帝國主義的信心是堅定的,但很難預料哪年哪月才能重返故鄉。”

  恰巧,一天從白洋澱來了一位朋友,兩人聊天之時,朋友給他講了兩個故事,一個是關於地道的,一個則是關於水澱的。之後,孫犁“在延安的窯燈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紙”將後者寫成了小說,這就是《荷花澱》。

  雖然抗日戰爭期間孫犁並未在白洋澱生活,但早在近十年前,他曾前往那附近,觀察當地的生活,瞭解風俗民情。它們給孫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當他任文字傾吐心中濃烈的感情時,那些情形便活生生地展現在了眼前。

  1945年5月15日,延安《解放日報》的副刊登載了《荷花澱》,副題爲“白洋澱紀事之一”,隨後被重慶的《新華日報》轉載,引起了很大的轟動,作品中對冀中人民的愛國氣節和戰鬥精神的刻畫,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此“孫犁”這個名字開始爲大家所關注了。

  抗戰使他開始革命文學創作

  劉宗武介紹,孫犁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讀完小學和中學後,家裏就無法供他繼續讀書了。但他在小學高年級時就接觸了“五四”時期的文學,初中時即在校刊上發表文章,到高中時更是熱衷於讀社會科學、文藝理論類的作品。後來他在河北安新縣同口鎮的一所小學工作時,一邊教課一邊讀書,尤其對魯迅的作品很關注,讀得又多又細,受到了很大影響。

  孫犁中學畢業後,曾在北京生活了兩年,先在政府部門當了一年小職員,後又在一所學校當司務員,之後辭職回家,想依靠投稿寫作維持生活。但這時候的他因爲缺少生活,很少能發表作品。直到1936年,他在同口鎮任教時,找機會到白洋澱體驗生活後,情況纔有所改變。

  “七七事變”後不久,他家鄉附近的滹沱河發了大水,學校停了課,使他不能回去教書。這時家鄉已有共產黨人在組織抗日救國,孫犁受到了同學的影響,參加了抗日宣傳工作。1938年春天,他正式加入到革命隊伍中,曾在抗戰學院短期教授過文學,期間編寫了一些文章,並在冀中地區的《紅星》雜誌上發表了《現實主義文學論》,這是他第一次以“孫犁”爲筆名發表文章。

  劉宗武告訴記者,孫犁曾說:“隨着征戰的路,開始了我的文學路。”是抗日戰爭使他和文學走到了一起。

  

  孫犁對抗戰文學有三個貢獻

  劉宗武說,孫犁對抗戰文學有三個貢獻。

  首先是創立了“荷花澱派”。除了《荷花澱》,孫犁還曾寫過《蘆花蕩》等作品,新中國成立後結集成《白洋澱紀事》出版,此外還創作了《風雲初記》《鐵木前傳》等小說。這些作品在當時的文學青年中有很大影響,許多人愛讀他的文章,學習他的創作風格。如劉紹棠、叢維熙等作家都是受到了他的影響,逐漸在文壇形成了一個文學流派的雛形。

  劉宗武還認爲,孫犁的作品真實地反映了冀中人民的抗日鬥爭生活,深刻地表現了人民的樂觀精神和英雄主義精神。他筆下的人物都是普通老百姓,但就是他們抵抗了日本侵略者。此外,孫犁的文學語言既繼承了中國古典文學的傳統,也吸收了“五四”文學的特點,還受到了西方文學和民間語言的影響,像抒情詩一樣,呈現出了一種很獨特、優美的現實主義風格。劉宗武說,孫犁的作品之所以長久不衰,與他的文學語言這麼豐富是分不開的,和其他的抗戰文學作品相比,孫犁的語言運用更爲高明一些。

  【作品簡介】

  《荷花澱》講述了抗日戰爭期間發生在白洋澱的故事。遊擊組長水生和幾個同村青年報名參加了區裏的戰鬥隊,離開了村莊。

  他們幾個人的媳婦不放心,便到部隊上去看望,不想未能碰面,反倒在歸途中遇上了日本兵的船。水生媳婦等人爲躲避追趕,將船劃入荷花澱,恰好將敵人引入了區隊的伏擊圈。

  幾個婦女虛驚一場之後,決定回去組織自己的隊伍,不久,她們也成了白洋澱的戰士。

  【作者簡介】

  孫犁,現代著名作家,原名孫振海,1913年生於河北省安平縣,中學畢業後先後在北京等地謀生。1938年他參加抗戰隊伍,不久開始以“孫犁”爲筆名發表文章,因《荷花澱》一文在全國引起了巨大反響。新中國成立後他陸續創作、發表了《白洋澱紀事》《風雲初記》《鐵木前傳》等作品,晚年則有《無爲集》等文集問世,因其獨特的文字風格影響了許多作家,被視爲著名文學流派“荷花澱派”的創立者。他一生長期從事宣傳工作,做過多年的記者、編輯,曾是天津日報社老領導。孫犁同志的石像現佇立在天津日報大廈廣場。

  “抗戰文學不一定就要刺刀見紅”


  《荷花澱》(小說散文集)1949年由三聯書店出版發行。

  


  1988年,孫犁遷入天津鞍山西道新居。

  有影響的抗戰文學,幾乎都是長篇小說,唯獨孫犁的作品是例外。雖然也曾著有《風雲初記》等長篇,但它們的影響力都不如《荷花澱》。那麼這樣一則僅幾千字的故事,爲什麼能受到讀者和諸多作家的青睞呢?

  快報記者(以下簡稱“快報”):《荷花澱》第一次作爲書出版是在什麼時候?它真正爲全國讀者所知、在文學上產生重大影響又是在什麼時候?

  劉宗武:1947年4月,作家周而覆在香港主持了“北方文叢”系列叢書,其中就有名爲《荷花澱》的文集,書中收錄了孫犁的《荷花澱》《蘆花蕩》《麥收》《白洋澱邊的一次小鬥爭》等6篇作品。因爲當時解放區的出版力量很薄弱,所以書是在香港出版的。而《荷花澱》產生更大的影響,實際上是在1958年,當時爲了慶祝新中國成立10週年,出版了一系列文學作品,中國青年出版社爲孫犁出版了小說、散文集《白洋澱紀事》,《荷花澱》也在其中。之後評論家、作家爲之寫了一系列的評論,語文課本也選用了這篇文章,並保留了很多年,那時只要讀過中學的人都讀過它。

  快報:這樣一部小說,篇幅又不長,而且沒有正面描寫戰爭,爲什麼會引起讀者這麼大的關注呢?

  劉宗武:《荷花澱》最初發表在西北地區,那裏過着陝北式的黃土高原生活,而《荷花澱》卻將背景放在了白洋澱,呈現出了優美、清新的畫面,顯得非常富有詩意,好像給文壇送去了一股清風,讓人覺得非常新鮮。而且它所表達的樂觀情緒、戰鬥精神和愛國主義也非常的鼓舞人心。

  快報:我注意到這篇小說發表於抗戰勝利前幾個月,是不是那時候戰爭形勢的好轉使人們的心情產生了變化,而這篇小說又恰恰以它的勝利、樂觀契合了這種情緒,所以才能產生強烈的共鳴呢?

  劉宗武:也有這方面的原因。這篇文章發表時人們並未準確預料到幾個月後日本就投降了,但那時抗日戰爭畢竟已進行了8年,人們的精神很疲憊了,痛苦的心情也壓抑得很久,非常希望看到勝利的出現。

  快報:除了在文風上不同之外,孫犁的作品和其他的抗戰文學還有什麼區別?

  劉宗武:孫犁寫得更多的是人性。抗戰文學不一定就要刺刀見紅,孫犁雖然很少寫激烈的戰鬥場面,但他把人在當時環境下的心情、心態都描繪出來了。寫人是文學的根本,這樣的作品更有價值。

  快報:抗戰期間孫犁沒有到過白洋澱,如果說那裏的景色他還曾親見的話,當地人在特定時期的言行、心情他如何去了解?

  劉宗武:創作是一個虛構的過程,實際上他是藉着白洋澱這個地方來塑造人物,最終把他經歷過的事全部融合到作品中去了。他曾說自己寫的一些作品,和家鄉人的思想感情步調是一致的,有過相同經歷的人都會受到感動。

  快報:因爲這篇作品,“荷花澱派”被人們視爲了現代文學中一個重要的流派,孫犁本人對此怎麼看?

  劉宗武:實際上他是不以爲然的。因爲他很清醒,形成一個文學流派不是件簡單的事,它需要統一的組織、統一的風格等條件。而且他認爲文人“宜散不宜聚”,這樣對文學纔有好處。

  快報:但實質上他的文風確實影響了很多作家。

  劉宗武:是,早期有劉紹棠、叢維熙、韓映山,後來還有鐵凝、賈平凹,雖然他們現在各有自己的風格,但初期還是受到了孫犁的影響。

  《鐵道游擊隊》穿越封鎖寫傑作

  劉知俠(1918-1991),衛輝市龐寨鄉柳衛村人,著名作家。他一生中給後人留下了400萬字的文學作品,其中風靡了整整一代人的《鐵道游擊隊》至今不衰。劉知俠原名劉兆麟,自幼家貧。1938年夏天,赴陝北抗日軍政大學學習。這年冬天,在行軍路上,他參加了中國共產黨。

  1943年夏天,濱海抗日根據地召開全省戰鬥英雄模範大會,劉知俠在會上結識了鐵道游擊隊的英雄們,聽說了他從來不知道的故事。這些故事讓他夜不能寐,於是他兩次穿越封鎖線前往棗莊,幾度修改增刪,終於將這個故事變成傳奇小說《鐵道游擊隊》。1953年,小說一經出版便造成轟動,三年後,電影面世。據統計,《鐵道游擊隊》的原本加上各種節編本、縮寫本共出版了300餘萬冊,並譯成英、俄、法、德、朝鮮、越南等8國文字在國外發行。

  1953年,他將建國後發表的短篇小說編成《鋪草集》,同時創作了《鐵道游擊隊的小隊員們》,1960年創作了短篇小說《紅嫂》和中篇小說《沂蒙山的故事》等,1979年,創作中篇小說《芳林嫂》,1986年,完成了40萬字的長篇小說《沂蒙飛虎》與40萬字的《知俠中短篇小說選》以及20萬字的《戰地日記》(即《淮海戰役見聞錄》)。

  1991年9月30日上午,劉知俠因腦溢血猝發去世。

  那個年代沒有虛構的傳奇,鐵道游擊隊也一樣。魯南鐵道大隊是它本來的名字,1940年2月,在一個叫小陳莊的地方,兩支小型抗日武裝合併成魯南鐵道大隊,英雄的故事從此開始流傳。

  《新兒女英雄傳》五十多年後仍流行

  提起《新兒女英雄傳》,不僅在白洋澱,而且在全國各地乃至世界都有一定影響。這部作品在全國第一次文代會上受到了表彰,當時,國內發行達數百萬冊,並譯成英、法、日等多國文字傳播於世界。作者爲著名作家孔厥、袁靜。

  作品通過楊小梅和牛大水的愛情故事,描寫了抗日戰爭中的冀中農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對敵展開游擊戰爭,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有力地打擊了殘暴的侵略者。

  孔厥,江蘇吳縣人,原名鄭雲鵬,又名聞摯,後改名爲孔厥,1938年夏季到延安,進魯迅藝術學院文學系學習,曾寫過《受苦人》《一個女人翻身的故事》。1947年他到冀中創作組,並與袁靜合寫中篇小說《血屍案》、歌劇《蘭花花》,1948年和袁靜一起來到白洋澱。

  袁靜,原名袁行規,又名袁行莊。祖籍江蘇省武進縣,生於北京。其二伯父專擅米體書法,北京新華門上掛的匾額“新華門”便爲其二伯父所題。其母能畫工筆花卉,並會吹簫笛。袁靜自小就在這樣一個藝術環境薰陶下成長起來。她1930年參加革命,長期從事地下工作。1940年春到陝北公學學習,1944年創作《減租》,1945年創作出當時影響很大的秦腔劇本《劉巧兒》(後移植爲評劇等劇種)。

  這部作品首先連載於《人民日報》1949年5月25日至7月12日的文藝版上。正式出版時,郭沫若和謝覺哉分別爲此書寫了序言,並給予了很高的評價。郭沫若讚揚這部作品“人物的刻畫、事件的敘述,都踏實自然,而運用人民大衆的語言也非常純熟”。謝老也稱讚“他倆寫作是嚴肅而努力的,因而他倆的作品是成功的”。

  這部作品在五十多年後的今天仍在讀者中流行,絕不是偶然的,是作者傾注心血完成的。作品是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很高的藝術水準的。

  《呂梁英雄傳》羣英會書寫羣英譜

  去年1月31日夜晚,當身染沉痾的馬烽在太原去世時,曾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寫下濃重一筆的“山藥蛋派”送走了最後一位健在的作家。他給人們留下了《結婚》《飼養員趙大叔》《我們村裏的年輕人》等一系列作品,還有他和西戎合著的、盡人皆知的《呂梁英雄傳》。

  《呂梁英雄傳》以抗日戰爭下的晉綏邊區爲背景,講述了發生在一個叫康家寨村莊的故事。地主康錫雪勾結日本侵略軍,組織維持會壓迫農民。在共產黨員和武工隊員的領導下,一些積極分子組成了民兵隊,反漢奸、鬥惡霸,和日寇、僞軍展開了長久的鬥爭。不但逐漸壯大了自己的力量,還拔掉了敵人的重要據點。

  馬烽原叫馬書銘,出身於陝西的一個貧農家庭,16歲的時候就參加了八路軍,從事文娛宣傳工作,後來在延安的魯迅藝術學院學習了兩年,畢業後回到晉綏邊區,在文藝工作隊工作。該書的另一作者西戎和他的經歷相似,也是出生在山西,16歲參加革命工作,後來加入山西新軍決死第二縱隊呂梁劇社。

  馬烽入伍時恰逢抗日戰爭期間,耳聞目睹了許多英雄事蹟。1944年,在晉綏邊區召開的羣英大會上,涌現出許多戰鬥英雄的英勇事蹟。馬烽在《呂梁英雄傳》的開篇中說:“單說出色的民兵英雄,就有一百二十四位。這些人物當中,有的是爆炸大王;有的是神槍能手;有的是破擊英雄;有的是鋤奸模範;有的是智勇雙全的領導人;有的是天才卓越的指揮員……各有各的長處,各有各的本領。”

  當時的《晉綏大衆報》對他們進行了報道。因爲篇幅有限,不能將那些事蹟一一刊載,因此當時在報社工作的馬烽和西戎受命從中挑選典型的故事,採用章回體的形式,編成連載登在《晉綏大衆報》上,一共95回。這些故事因爲以古典風格爲載體,而且有極強的故事性,因而特別受讀者的歡迎。1946年,這些故事中的一部分被作爲單行本出版,3年後,兩人又將所有內容做了修改,合成80回結集出版,就是《呂梁英雄傳》。

  《白求恩大夫》國際主義精神的斷片

  “他的身材魁梧而碩壯,面孔卻有點清瘦,顴骨微高,濃眉下面深藏着一對炯灼的眼睛,那裏面飽含着無邊的慈愛;寬大的嘴角上浮着意味深長的微笑;他的頭髮和嘴上翹起的短髭都已灰白了。他已是快五十的人,但精神卻很矍鑠,像一個活潑健壯的青年。”這是作家周而覆在他的《白求恩大夫》中寫下的素描,正是這些文字,使廣大中國人民由此知曉了“白求恩”———一個國際主義戰士的名字。

  《白求恩大夫》的故事發生在上世紀30年代末期的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加拿大共產黨員、醫生白求恩不遠萬里來到中國,爲反法西斯戰爭和抗日戰爭貢獻了自己所有的心力。他在戰場附近搶救傷員,對戰士們關懷備至,雖然和醫生方國禎等人有過小小的誤會,但最終仍成爲了親密的戰友。在一次搶救傷員的過程中,白求恩受傷感染病毒,不幸去世。

  《白求恩大夫》以真人真事爲基礎,同時在一些角色上又進行了藝術加工,如醫生方國禎等人就是以359旅的戰士們爲原型。作者周而復是安徽人,原名周祖式,曾在上海光華大學主修英國文學專業,畢業後就奔赴延安,擔任了陝甘寧邊區文學顧問委員會主任。

  1939年,周而覆被派往晉察冀抗日前線,在那裏瞭解了白求恩的事蹟,並進行了大量的資料蒐集、調查工作,隨後寫成了通訊報告《諾爾曼·白求恩斷片》。它發表於1944年11月,後來作者將之擴充爲《白求恩大夫》,於1948年連載於《中篇小說》上,一年後由天津的知識出版社出版。新中國成立後,周而復對這部作品再次進行了修訂,並於1953年出版。

  這部作品出版後曾屢次再版,並被翻譯成英、日等二十多種文字。

[1]  [2]  [3]  下一頁  尾頁
稿源:北方網-城市快報 編輯:鄭映映
紀念抗戰60週年:緬懷十位抗日英雄人物  05-09-02
一個底層日本兵筆下的戰爭 麻木冷漠讓人震驚  05-09-02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精彩熱圖
嵌入-變動
 北方網精彩內容推薦
·熱點評論 ·體育頻道
2010年“成品家裝”(圖)
【專題】大型史詩電視劇《解放》
公安鋼管園區治安分局積極開展夏季嚴打整治
港遊客遭劫殺 中方要求菲律賓解釋發動強攻原因
金鏡頭獎評委會:《挾屍要價》照片不存在造假
主帥留津休整 外援歸國參賽 泰達迎來短暫假期
女排歐錦賽塞荷會師決賽 朱婷對手閃耀孤掌難鳴
外媒:權健也追安切洛蒂 卡納瓦羅或將要赴上港
科技融入運動 水上公園鋪設智能音樂健身步道
不止安切洛蒂!曼奇尼也是恆大主帥候選 裏皮薦
·財經頻道 ·娛樂頻道
外媒全面評測魅藍Note6:不可思議的千元機!
酷騎單車“火”了,左手網卻意外躥紅!
9月25日開售 1699元起魅藍Note6航海王限定版正式發佈
易到國慶中秋出行預測 額濟納旗首登十大熱門景區
易到聯合創始人轉行賣花
薛之謙事件持續發酵 婁藝瀟昔年微博被指頗有深意
蘇有朋斥周杰炒作:事情到此爲止 還林心如清白
薛之謙好友:李雨桐把薛逼到絕境 希望她收手
坐實戀情?馮紹峯趙麗穎再被拍 同回家過夜
北交大學生公寓前現“共享校花” 學校:未經批准
關閉窗口
 
無標題文檔
天津民生資訊
天氣交通 天津福彩 每月影訊 二手市場
空氣質量 天津股票 廣播節目 二手房源
失物招領 股市大擂臺 天視節目 每日房價
熱點專題
北京奧運聖火傳遞和諧之旅 迎奧運 講文明 樹新風
解放思想 乾事創業 科學發展 同在一方熱土 共建美好家園
2008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 《今日股市觀察》視頻
北方網網絡相聲頻道在線收聽 2008高考招生簡章 復習衝刺
天津自然博物館館藏精品展示 2008年天津中考問題解答
帶你了解08春夏服飾流行趨勢 完美塑身 舞動肚皮舞(視頻)
C-NCAP碰撞試驗—雪佛蘭景程 特殊時期善待自己 孕期檢查
熱點新聞排行 財經 體育 娛樂 汽車 IT 時尚 健康 教育

Copyright (C) 2000-2021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