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媒體續評“卡特里娜”颶風爲美國南部三州造成的災難,認爲在災難中損失最慘重的是窮人和黑人,他們是“美國的第三世界”。這如此殘酷地暴露出,在美國的黑人和別的少數族羣中,雖然一些人獲得了好處,但更多的人被遺忘。
日本《東京新聞》5日發表的評論認爲,天災凸顯美國種族矛盾。
在颶風衝擊下遭受巨大損失的多數居民屬於貧困階層的黑人。
在損失慘重的路易斯安那州等三個州,收入水平低的黑人人口比率很高。路易斯安那州新奧爾良市共有人口46萬,其中近70%是黑人,貧困階層約佔30%。也有人指出:“布什總統遲遲不採取救援行動,是因爲其對黑人態度冷淡。”
國土安全部長切爾托夫3日會見記者時強調指出,10多萬受害者已得到救援物資。但是,黑人議員聯盟負責人仍對布什總統動作遲緩提出了批評。
國務卿賴斯親自到其出生地亞拉巴馬州視察,其目的在於通過黑人國務卿到災區視察來緩和矛盾。
此外,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也於4日到路易斯安那州和密西西比州,以慰問負責這兩個州救援工作的軍隊和居民。
美國《華盛頓郵報》4日文章:美國怎麼會發生這種事?
全世界的人們都不敢相信他們所看到的一切。從阿根廷到津巴布韋,刊登在報紙頭版的照片展現了新奧爾良的死屍和絕望的人們———大部分都是窮人和黑人——— —的狀況。這些照片動搖了人們對美國的種種幻想。他們不禁要問,這怎麼可能發生在美國———這個在世界其它地方苦苦掙扎的人們的眼裏,財富和實力都似乎無與倫比的國家呢?
英國《每日郵報》昨天一篇文章的標題是《美國的第三世界》。文中寫道:“秩序不復存在,槍手隨意遊蕩,強姦和搶劫在發生。人們因爲飢渴而死,屍體在街道上腐爛。以前,這種景象只能在第三世界的災區看到。但這就發生在美國。”
國際社會的反應已經從震驚、同情和寬容轉向批評布什政府對颶風的反應。英國《獨立報》昨天的頭條標題是這樣的:《在美國的緊急時刻總統哪裏去了?爲什麼他5天后纔到新奧爾良?》
在昨天的《每日郵報》上,專欄作家安東尼·霍爾登表示,他對美國的好感總是被美國“惟我獨尊”的態度沖淡。他說,“卡特里娜”颶風之後受害者基本上是窮人和黑人,這說明,在美國的黑人和別的少數族羣中,雖然一些人獲得了好處,但更多的人被遺忘。他寫道:“這些可怕的證據暴露了美國夢的黑暗面,但是這一點很少被如此殘酷地暴露出來。”有些評論家把“卡特里娜”颶風同全球變暖的危險聯繫在一起。阿根廷《號角報》8月31日刊登了馬塞洛·坎泰爾米撰寫的社論:“這場浩劫以最殘酷的方式讓人們瞭解到氣候變化的後果是多麼嚴重。”德國環境部長於爾根·特里廷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卡特里娜”颶風應該是對布什政府的一次警告,讓布什政府改變其在全球變暖問題上的政策。
還有人說新奧爾良的搶劫和混亂反映了美國的暴力文化。英文報紙《印度時報》昨天刊登了一個斯里蘭卡人的話:“這真讓人噁心。在印度洋海嘯發生後,沒什麼旅遊者遭到搶劫。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世界人口中誰是文明人。”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