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灘安置區很多小孩子都會做剪鐵絲的加工活兒補貼家用,一雙雙小手都被扎爛過 |
一批在甘肅支教的天津青年志願者被貧困地區的孩子對知識的渴望深深地感動了,這些天津的學生希望能爲那裏的孩子建一所像樣的學校。在教師節即將到來的時候,這些志願者的代表特意請假返回天津,發動高校的學生和社會各界爲西部孩子獻一份愛心,把西部孩子有一所學校的夢想變成現實。爲此,天津市各高校的學生將通過舉辦義演等活動籌集資金。年輕的志願者們說,其實,在天津這樣的大城市裏,每個人生活中節約一點點,省下的錢就足夠給貧困地區的孩子建起他們日思夜想的學校了。
這次活動的發起者是2005年天津各高校赴甘肅工作的30多名志願者。在那裏,他們接觸到很多因貧困等各種原因輟學和失學的孩子。特別是兩年前遭受地震災害的甘肅山丹縣,大批災民被遷到北灘安置區,因爲安置區沒有籌建學校,致使當地孩子大量失學。有很多孩子爲了能上學,不得不每天走8公里的山路。
天津的學子們被孩子們貧困的生活狀況和渴望知識的心情所震撼,他們希望能通過努力給那裏的孩子建起一所像樣的學校,讓孩子們都能走進課堂。這些學生與他們當年在天津就讀的高校進行了聯絡,在天津的同學和學弟、學妹們將展開募捐活動,募捐的方式有兩種,一是在校的大學生們儘自己的一點力,捐出一些零用錢,通過校團組織進行捐贈。另一種方式是希望得到一些企業的幫助,企業爲建設學校投資,大學生們將用義演給企業做宣傳的方式進行回報。
青年志願者們把這次活動主題定爲“讓我們一起上學去”。經過詳細的調查和評估,計劃用募集的資金修建清泉鎮北灘移民安置區學校1所,設置8個教學班,其中小學班6個,幼兒班2個,班裏人數均爲50人左右。預算學校建設總投資約86萬元。其中:教室等用房建設需投資52.6萬元,水電等基礎設施建設需投資16.88萬元,課桌等教學設備需投資16.52萬元。目前地方政府已籌資26萬元,尚缺60萬元。
天津市學聯也非常支持學生們的想法,特別爲“讓我們一起上學去”籌款建學活動開通捐助賬號: 07000008091001。天津高校學生聯動的系列巡演活動將於9月中旬開始,學生們將在演出中向更多的人介紹當地孩子的生活狀況,希望有愛心和有社會責任感的人們和公司企業能伸出援助之手。
那破舊的學校像天堂一樣 每天上學要往返8公里農忙時一天勞作15小時
天津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專業的畢業生趙國慧是這次活動的主要發起人之一,她是今年7月份到北灘工作的。昨天,記者採訪了特地請假回到天津組織募捐的小趙。她告訴記者, 2003年10月25日,甘肅省山丹縣先後發生里氏6.1級和5.8級地震,很多災民因此被轉移到了北灘安置區,安置區現有適齡上學兒童280人,幼兒86人。很多孩子每天都需步行8公里往返於學校與駐地之間;而另一部分適齡兒童卻無處上學,只好輟學在家。
趙國慧說:“我們這些志願者中,大多數都是在家裏被父母寵大了的獨生子女,自己還總以爲自己是孩子。可是,真的到了貧困地區,看到那裏的孩子,在心裏會涌起一種酸楚的感覺。”
小趙說,北灘安置區孩子的身高比天津同齡孩子矮一頭,普遍都很瘦小。她曾見到一個看上去只有4歲大的孩子,後來才知道,那個孩子已經7歲了。瘦小的孩子們從小就要幫家裏幹繁重的農活。農忙時,都要從早上6點幹到晚上9點左右。此外,還要做一些活計補貼家用,很多小孩子都會做剪鐵絲的加工活兒,一雙雙小手都被扎爛了。趙國慧說:“拉着孩子的手,我才真的知道什麼叫‘心疼’。”這裏的孩子不知道“理想”是什麼意思,他們的最大願望就是能去上學。有一個孩子還對小趙說,他想當個音樂家,可是當小趙問他“會什麼樂器”時,他搖搖頭說:“我們這兒沒有一家有樂器。”
北灘安置區周圍是黃土碎石的荒地,遠處的山也是光禿禿的。車子行駛帶來的塵土,形成滾滾的黃茫茫的煙霧。從安置區到最近的北灘小學單程4公里多,道路崎嶇,進山採石的車輛從孩子們上學的路上開過,每天100多輛。卡車上石頭胡亂堆放,隨時都有滾落的危險。有條件上學的孩子每天就是這樣在路上奔走着。很多孩子因爲家庭經濟的原因或是路途上的問題不得不輟學在家。
安置區學齡孩子有280多人,現在在北灘小學上學的安置區的學生僅80多人。而北灘小學的校門已破損嚴重,張貼了警示條不讓孩子通過。學生們現在從後門進出,學校只有一個四合院大小。因教師、教室缺少,每個班學生人數都有50多人。
就是在這樣的學校裏,孩子們還是充滿了對知識的渴望。他們每天都會把書本好好地包起來,抱在懷裏,生怕路上的塵土把書弄髒了。對老師佈置的作業,孩子們都非常認真地完成,而爲了節約,孩子的本子上的字都是“見縫插針”地寫,每一張紙、一支筆對孩子們來說都是寶貝。而放學的孩子們回到家的時候,那些沒有機會去上學的孩子就會羨慕地跟在他們的身後,問學校裏的事,對這些孩子來說,那個破舊的學校就像天堂一樣。
趙國慧他們希望能在安置區建設一所像樣的學校,離孩子們住的地方不太遠,學校有配套的教學設施和設備。有一個有新圖書和童話書的圖書室。還要有一個電教室,能有電腦,能上網。
每家節約一度電 西部孩子能唸書
小趙和幾個志願者代表是前天回到天津的,他們希望能聯絡更多的學校和單位來幫助甘肅的孩子們。他們說:“從貧困的地區回到天津,覺得城市裏的人們生活得太幸福了。如果每個人、每個家庭和企業,都能在平時節省一點點,就能給西部的孩子建一所學校。”
在小趙所在的科技大學,看過了志願者們拍攝的DV,學生們都觸動很大。不少學生說:“現在,很多學生生活上浪費,吃的、用的只要不喜歡往往隨手一扔,我們要是每天少浪費一點糧食,少浪費一些紙張、文具,每一個人捐兩元錢,全市的二三十萬大學生就能實現西部孩子有個學校的夢想了。再看看現在學生上學來帶的電腦、手機,不願意打掃宿舍花錢找小時工等生活習慣,如果能在這方面節儉一點點,對西部孩子的幫助又何止是一所學校!”
記者對一些市民進行了隨機採訪,很多市民都非常支持志願者們的行動,他們說:“看看我們餐桌上的浪費,再看看大操大辦的婚禮,還有不注意節約白白浪費的水和電。要是每家能在生活中節約出1元錢來,天津有300萬家庭,就意味着能幫助更多西部的孩子建學校。這1元錢其實就是兩度電錢,不到半噸水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