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着天津市海河兩岸綜合開發改造的不斷推進,海河沿河新景觀不斷涌現,令前來觀光的遊客駐足流連。
海河開發快馬加鞭

海河兩岸道路寬闊通暢,彰顯出大都市的風貌。
 海河兩岸的綠化改造爲人們提供了愜意的休閒空間。
 金湯橋夜景展現迷人色彩。
看海河歷史品文化風情
天津市在實施海河綜合開發工程中,注重對兩岸歷史文化資源進行保護性開發。目前,一批歷史遺存和風貌建築已經向遊人開放,成爲天津旅遊新資源。
據介紹,海河區域有歷史風貌建築554幢、110萬平方米,本市在海河開發中,制訂了專門的方案,啓動了博愛道地區、平安街地區、解放北路地區等4個風貌建築區的保護性開發,已經完成了玉皇閣、奧匈領事館、袁氏宅邸、馮國彰舊居等58座、10萬平方米風貌建築的整修;今年年內,意式風貌區將完成36棟風貌建築整修。本市還修復了金湯橋,對獅子林橋和北安橋結合改造進行了裝飾,展現出不同的藝術特色和歷史文化風情。
東岸要崛起新文化中心
從市海河辦獲悉,今年本市將以重建李叔同故居爲中心,在海河東岸啓動建設佔地約3.98公頃的新文化中心。該工程除重建李叔同故居外,還將建設其他一系列以文化性經營爲主的建築項目。
據介紹,海河岸邊的河北區糧店后街62號院,是弘一法師李叔同的故居,迄今已有150年曆史。這座讓天津引以爲豪的歷史建築,即將借海河開發改造的契機,於今年年內重建。據發展海河經濟領導小組辦公室有關負責人介紹,雖然李叔同故居目前已不復存在,但故居的恢復將按照照片資料重建,其大小、形狀、裝飾風格等均與故居一樣。按照規劃設計方案,新文化中心還將建成4個規模不同的建築,除重建李叔同故居外,還將建設其他以文化性經營爲主的建築項目。與曹禺、梁啓超等文化名人有關的展品將進駐新文化中心。
海河畔再添兩座公園
從市海河辦獲悉,位於海河畔的和平節點公園、會師公園建設完成,國慶期間已對外開放。
和平節點公園包括東、西側,由興安路與濱河遊覽路兩條道路圍合而成,形成對稱的“水滴”狀綠地公園。東側公園主要表現海河文化特色,公園內將安排一組母親河雕塑,充分體現出海河的悠久歷史;西側公園以海洋文化特色爲主題,內部將安放以海豚爲主的雕塑,採用鋼材製造,寓意海河充滿活力。
會師公園以金湯橋爲中心,連接起東、西兩岸的公園,從而構成了整個會師公園。會師公園將以東北野戰軍和華北野戰軍爲原型建設四座羣雕,主題分別爲“勝利旗幟高高飄揚”、“戰友擁抱”、“勝利號角”和“奔向新勝利”。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羣雕將再現當年勝利會師的偉大場景。
海河圖書館藍圖出臺
從市海河辦獲悉,身處海河六大節點之一的海河圖書館設計方案確定。該圖書館設計方案改變了傳統單一的藏書、借閱功能,使其成爲多元、開放的文化服務機構。根據規劃,海河圖書館位於河東區大直沽中路與海河東路交口,西南側爲海河東路,西北側爲大直沽中路,東南側爲大直沽五號路。主要功能包括圖書閱覽、圖書經營、辦公、餐飲四部分,總用地面積210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6700平方米。主入口與海河帶狀公園和文化廣場相結合,設在沿海河東路一側,在大直沽中路設一個次入口,餐飲、辦公入口分設於大直沽中路和五號路一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