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12月24日中國共產黨天津市第八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通過)
中國共產黨天津市第八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審議討論了《中共天津市委常委會2005年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中共天津市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和《中共天津市委2006年工作意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市委書記張立昌作了重要講話。市委副書記、市長戴相龍就《中共天津市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討論稿)》作了說明。會議取得圓滿成功。
全會充分肯定了市委常委會一年來的工作,一致認爲,市委常委會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認真落實中央關於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政策措施,堅定不移地抓好第一要務,加快推進濱海新區開發開放,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加強和改進宣傳思想工作,加快和諧天津建設,紮實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各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績。
全會高度評價了“十五”時期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一致認爲,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勝利實現了“三五八十”四大奮鬥目標和“三步走”戰略第一步目標,第二步戰略部署進展順利,“十五”計劃確定的主要任務圓滿完成。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經濟增長方式發生明顯變化,改革開放取得新突破,城市載體功能顯著提升,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取得新進展。特別是黨中央把濱海新區納入國家總體發展戰略,爲天津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性機遇。所有這些充分表明,天津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更加堅實,正進入一個新的上升期,我們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
全會深入分析了今後一個時期面臨的形勢,強調“十一五”時期是承前啓後、繼往開來的關鍵時期。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總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落實市第八次黨代會部署,按照站在新起點、再創新優勢、實現新跨越的要求,加快實施“三步走”戰略和五大戰略舉措,全面推進濱海新區的開發開放,努力構建集約型、節約型、生態型發展模式,推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全面發展。
全會認爲,做好“十一五”時期的工作,關鍵是用科學發展觀武裝頭腦,指導實踐。科學發展觀,從根本上回答了怎樣發展、走什麼樣發展道路的問題,進一步豐富了我們黨關於發展的思想理論體系,是指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全面發展的指導方針。我們必須深刻認識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內涵和精神實質,進一步增強貫徹落實的自覺性和堅定性,使發展理念、發展戰略、發展模式和發展道路建立在科學發展的基礎之上,切實把經濟社會發展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
全會提出了“十一五”時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和任務。要全面實現“三步走”戰略目標,把天津建設成爲現代化國際港口大都市和我國北方重要的經濟中心,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成爲全國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地區之一。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人均生產總值超過7000美元,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6%以上,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比“十五”末降低15%以上,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0%以上。要加快推進濱海新區開發開放,建設面向世界的現代製造業基地,促進服務業加快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全面提升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水平,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深化體制改革和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深入實施科教興市戰略和人才強市戰略,大力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全面加強黨的建設、民主政治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
全會指出,實現上述目標和任務,要求很高,難度很大。在前進的道路上,還面臨着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還有許多不適應的地方。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把堅持更高標準、追求更高水平作爲各項工作的重要準則,正視差距,挖掘潛力,着力解決好事關當前和長遠發展的若干重大問題。
全會強調,必須把加快結構調整作爲主線,瞄準世界先進水平,促進三次產業全面優化升級,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形成與現代化國際港口大都市相適應的產業體系。要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逐步增加對農業農村的投入,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範圍,以產業化提升農業,以城市化帶動農村,以工業化富裕農民。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着眼於突出科學佈局、突出聚集效益、突出技術水平,繼續推進工業戰略東移,搞好新一輪嫁接改造調整。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做大做強優勢產業,加快對傳統產業技術改造,打造一批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知名品牌。要把發展服務業放在優先的位置,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以海河綜合開發改造爲契機,在中心城區逐步形成以服務型經濟爲主的產業結構。加快發展金融業、中介服務業,加快發展文化、旅遊、房地產、社區服務等行業,建設多層次、開放型、高效便捷的現代物流體系,建設現代綜合交通體系,使服務業的規模、功能和水平有一個顯著的提升。要大力發展區縣經濟,發揮比較優勢,體現各自特色,培育壯大主導產業,儘快增強綜合實力。
全會強調,必須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爲戰略基點,努力增強核心競爭力。要明確創新目標,致力於建設創新型城市,加快建立以企業爲主體、市場爲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快建立支持自主研發、促進成果轉化的科技服務體系,加快建立學科優勢明顯、以應用基礎研究爲特色的知識創新體系。要突出創新重點,加大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消化吸收再創新的力度,努力掌握更多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要完善創新機制、建立健全大中型企業的研發機構,積極發展民營科技企業,多渠道增加科技投入,有效整合科技資源。要聚集創新人才,着力引進和培養領軍人物,造就創新團隊,創造良好的環境,充分發揮人才在自主創新中的關鍵作用。
全會強調,必須把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作爲基本途徑,努力取得新的進展。要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快國有大型企業股份制改革,從整體上搞活中小企業,大力發展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要繼續實施開放帶動戰略,不僅要引進製造業大項目,還要注重引進服務業大項目,吸引跨國公司在津設立地區總部、研發中心、採購中心和結算中心,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密切與各省市和國內大型企業的聯合與協作,使天津成爲國際資本的聚集地、高新技術產業的承接地、產業鏈延伸的始發地。
全會強調,全面加快濱海新區的開發開放,是環渤海乃至全國發展戰略的重要一步棋,是天津在新起點上實現新跨越的戰略性舉措,是發揮比較優勢、拓寬發展空間、提高發展水平的根本着力點。要按照市委八屆八次全會確定的總體部署,舉全市之力,狠抓各項任務的落實,儘快取得新的突破,更好地帶動全市的發展,更好地服務於區域經濟的振興。
全會強調,必須把促進和諧社會建設作爲重要目標,切實解決好羣衆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要努力增加羣衆收入,切實做好就業和再就業工作,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建立健全幫助困難羣衆的長效機制。大力發展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加強和諧社區、和諧村鎮、和諧企業建設。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切實維護社會穩定,讓人民羣衆安居樂業。
全會強調,實現“十一五”規劃目標,關鍵在於加強黨的領導,搞好黨的建設。要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方針,大力推進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鞏固擴大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成果,全面加強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和制度建設,切實加強各級領導班子和基層黨組織建設,爲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經濟社會更快更好地發展提供根本保證。要弘揚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增強執政爲民的宗旨意識,堅持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築牢廉潔自律的思想防線,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保證權力乾淨運行,永葆黨的先進性。
全會強調,2006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要認真貫徹市委的決策部署,認清新的形勢,抓住歷史性機遇,充分估計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始終保持奮發有爲的精神狀態,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廣泛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努力開創各項工作的新局面。
全會號召,全市各級黨組織、廣大共產黨員和各級領導幹部,要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爲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團結帶領全市人民,開拓創新,奮力拼搏,爲加快實施“三步走”戰略、完成天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而努力奮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