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1至11月,全國共審計9.1萬個單位,查出各類違法違規問題金額2900多億元,揭示損失浪費問題金額150多億元。通過審計,已上交財政、減少財政撥款和補貼等170億元。共向紀檢司法機關移送各類違法犯罪案件線索1370多件,其中審計署移送180多件"。這是2005年歲末,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在全國審計工作會議上提交的一份審計清單。
歲末,審計署向人民提交的這份審計清單,使人們看到了審計爲堵住財經違法黑洞所取得的巨大成效。
回首2005年的中國審計,人們的視線會在多個時間段上停留:
4月27日,審計署發佈這一年的第一號審計結果公告,披露了雲南大姚地震救災資金使用結果。審計結果顯示,救災資金被擠佔挪用4111萬元。
6月1日,2005年第2號審計結果公告發布,杭州、南京、珠海、廊坊4市9個“大學城"違法圈地問題被曝光:廊坊市東方大學城和南京市江寧大學城的開發建設單位在未辦理徵地審批手續的情況下采取租用等辦法違規圈佔農民集體土地33976畝;東方大學城又將違規租用的土地建設了擁有5個標準場地的東方大學城高爾夫球場。這份審計結果公告還對杭州、南京、珠海、廊坊4市9個大學城“圈錢"存在的風險發出警告:“大學城貸款比重高,償貸存在一定風險。"
9月28日,第3號審計結果公告發布,32箇中央部門、單位2004年度預算執行中存在的問題再次被曝光。在這份長達7萬多字的審計結果公告中,審計署首次集中公佈了32箇中央部門、單位預算執行審計結果。公告顯示,被審計的32箇中央預算部門中沒有一個部門沒有問題,據粗略計算,審計所查出的問題資金超過百億。也是在這一天,審計署還發布了第4號審計結果公告,披露16家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業務質量檢查結果。結果顯示,16家會計師事務所中有14家會計師事務所的37名註冊會計師出具的19份審計報告存在失實或疏漏。
與前三個時間段相比,6月28日則是2005年需要定格的一天。
這一天,受國務院委託,李金華向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6次會議報告2004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情況。報告披露38箇中央部門預算執行違規金額達90.6億元,其中,虛報多領預算資金、轉移挪用或擠佔財政資金、私設賬外賬和“小金庫”等問題已是屢審屢犯;高校亂收費、醫院藥價高現象十分嚴重。2003年,18所中央部屬高校違規收取的各類費用竟然高達8.68億元。2003年,衛生部和北京市所屬10家醫院平均每門診人次收費高達307元;信達、東方、華融、長城四大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違規操作造成國有資產流失;國家開發投資公司等10戶中央企業原領導人員由於不按程序決策,違規決策,管理不善等原因,經對任期經濟責任進行審計發現共造成損失145億元。
屢審屢犯,屢犯屢審。面對重複出現的違法違紀問題,審計署表現出了超人的耐心和耐力。
正是這種超人的耐心和耐力贏得了被審計單位的理解和支持:以往最難推動的問題整改工作,在2005年受到普遍重視。
———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根據盛華仁副委員長的批示,認真制定措施,所屬部門根據領導批示和審計決定逐條進行了整改。
———全國政協辦公廳在審計過程中就積極整改,並專門下發了《全國政協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財務管理工作的意見》。
———中華全國總工會專門召開會議,要求認真落實審計決定,目前審計查出問題已逐條得到糾正和處理。
截至2005年9月底,38箇中央部門、18所高校、10家醫院等共制定或完善制度130多項,這些制度涉及預算管理、收費管理、專項經費管理、投資管理、二級單位管理、內部審計監督等多個方面,推動了部門單位內部管理的規範化,提高了財務管理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