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解放軍如期裁減員額20萬
中國人民解放軍1月9日宣佈,截至2005年12月31日,已圓滿完成軍隊體制編制調整改革方案確定的任務,如期裁減員額20萬。然而這個消息卻引來西方媒體的惡意解讀。 西方對中國裁軍的不同理解
據《解放軍報》9日報道,這次改革工作自2003年開始,3年間,全軍精簡幹部17萬,軍隊總員額下降爲230萬,陸軍部隊佔全軍總員額的比例已下降至歷史最低點。改革以精簡幹部爲重點,同時按三軍一體化聯合作戰的要求,實行以戰區爲基礎的三軍大聯勤一體化保障。
據香港媒體報道,親歷此次裁軍的解放軍一位高級軍官認爲,這一輪裁軍是“剪掉尾巴,輕裝上陣”,無論從優化解放軍結構的角度看,還是從促進世界裁軍進程的角度看,“其意義都不亞於1985年的百萬裁軍”。
而西方對中國如此大規模的裁軍卻立刻投來懷疑的目光。《解放軍報》消息出來後,路透社很快就寫出評論文章,認爲裁軍後,中國的“高技術”部隊比例上升,而中國加快了對先進武器的發展和購置,包括監視衛星、導彈、“藍水”海軍船隻和潛艇。他們引用軍事分析家的話稱,“很多這樣的創新都是爲了加強中國軍隊對臺灣的威懾,並對抗美國軍隊在亞太地區的主導權”。
美國克萊蒙研究所亞洲研究中心研究員林長盛認爲,“中國裁軍不會消除外界對中國所說的和平崛起的憂慮”,“這20萬裁軍對於減輕國際上對中國軍事力量崛起的憂慮,並沒有多少正面的意義”。
美國華盛頓傳統基金會研究員譚慎格說,中國裁軍“削減了臃腫重複機構和現代化戰爭中退居次要位置的陸軍,絲毫不能說中國在減弱其不斷增強的軍力”,“我並不認爲削減軍力能減輕周邊國家的擔憂”。
裁軍是我和平發展戰略的一部分
爲什麼別國可以根據自身的安全需要來加強國防、更新武器裝備、進行軍隊轉型,而中國搞軍事現代化就是威脅呢?
對西方的這種惡意揣測,中國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所長、海軍少將楊毅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這一次裁軍計劃與前幾次大裁軍一脈相承。裁軍是爲了適應冷戰後世界大戰打不起來、大規模戰爭爆發的危險性大大降低的世界形勢,也是中國和平發展戰略的一部分。中國軍事科學院世界軍事研究部副部長羅援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也表示,中國裁軍完全是中國主權範圍內的基本權利,別人無可置喙。
楊毅認爲,西方反覆炒作“中國威脅論”,是想從戰略輿論上給中國套上“緊箍咒”,這其實是一種先發制人的戰略輿論攻擊與扼制,是企圖給中國正當的軍事發展扣上一頂“非正義”的帽子。事實上,判斷一個國家的軍事威脅,不能單從軍力強弱來判斷,還要看這個國家如何運用這種能力。中國一貫堅持睦鄰政策,從這點來看,說中國發展軍事力量是種威脅站不住腳。
不管中國軍隊怎麼做,有人都會視爲威脅
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根據自身國防的要求進行了精兵強軍,美、俄、英、法等國家都裁減了軍隊員額,但偏偏中國軍隊的裁軍招來了國際上一股反華勢力的說三道四,這是典型的冷戰思維。在這種思維下,不管中國軍隊怎麼做,它們都會視爲威脅。倘若中國軍隊維持原來的員額,他們會說中國軍隊龐大,是威脅;現在,中國主動單方面裁軍,他們又說中國是要加強高科技含量、提高戰鬥力,也是威脅。那麼中國究竟應該怎樣做才能讓他們放心?
至於那種暗示解放軍精兵強軍意在威懾臺灣的論調,羅援指出,在臺灣問題上,總是有一些人只強調中國大陸的武力威懾而無視我們和平統一的主張。其實,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憲法賦予軍隊的神聖職責,我們會爲和平統一做一切努力,但必須作好應對“臺獨”分裂勢力鋌而走險的最壞準備。這一點上我們決不含糊。中國需要保護自己的主權和安全利益,絕不會因爲“中國軍事威脅論”而捆住自己的手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