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確診一例人感染禽流感的病例並死亡,由中國政府、歐盟委員會和世界銀行共同舉辦的禽流感防控國際籌資大會於1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召開,這兩則幾乎同時出現的新聞報道,把人們對禽流感的防控的關注度再度提高。
禽流感疫情在全球的進一步蔓延,國際防控形勢的日趨嚴峻,令二十多個國際組織和一百多個國家及地區的代表在北京共同評估禽流感疫情現狀、討論防控禽流感的技術和資金需求,協商建立相關的管理和協調機制。這一在禽流感國際防控合作方面最大規模、最高規格的會議在北京召開,即顯示出國際社會對這防控禽流感從共識到共爲的進步,也反映出中國對大國責任的自覺體認。
1997年以來,世界數億禽類感染病毒,2003年至2005年12月,全世界共有一百四十多人感染禽流感,其中80人死亡。
中國也面臨着同樣嚴峻的形勢:周邊國家疫情明顯擴大;帶毒候鳥威脅很大;中國家禽以散養爲主,不利於控制。
作爲最先發現禽流感疫情的國家之一,中國高度重視禽流感的防控工作,採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取得了階段性的進展。尤其是自從內蒙古出現禽流感疫情之後,中國更加強了防控的力度和科學性:國務院召開了防控禽流感會議,提出五條措施防控禽流感。衛生部、農業部、國家質檢總局等單位也先後確定了合作機制,國家防控體系嚴陣以待。爲了更好地控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衛生部、農業部已經聯合下發文件,制定了《衛生部農業部關於人畜共患傳染病防治合作機制》。此外,衛生部還先後與國家質檢總局簽署《質檢總局與衛生部應對口岸公共衛生事件合作機制》,與香港特區政府衛生福利及食物局、澳門特區政府社會文化司共同簽署《關於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的合作協議》,以應對禽流感傳播。
但是當前,中國的防控還存在三個難題。一是認識不足,這個可能比“非典”更可怕的疾病,仍沒有引起一些公民的足夠重視;二是疫苗短缺;三是全球協同抗擊禽流感的有效措施和機制尚未形成。
但困難再大,難題再多,中國也必須把防控禽流感的大事辦實,把大局掌控住。對內而言,這關係到發展和改革的全局,關係到黨的執政能力,關係到先進性教育的成果。對外而言,這關係到中國的國際道義,關係到中國的國際形象。在防控禽流感的全球努力中,做一個世界所公認的負責任的大國,這是世人對中國的期待,中國也理當如此自我期許和作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