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過幾天緊張的佈置,北京大學設在百週年紀念講堂的王選院士靈堂於15日9時正式開放,截至當日中午,已有數百人前來弔唁。一位弔唁者說:“王選院士的爲人、治學,都是我們學習的楷模,他爲國家和社會作出了重大貢獻,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他。”
上午8時多,靈堂開放的時間還未到,門外已有數十人排起了長隊。記者在北大百週年紀念講堂的紀念大廳內看到,大廳的牆壁上懸掛着黑色橫幅:“沉痛悼念王選院士”。橫幅下方是一張十多平方米的王選巨幅遺像,他戴着眼鏡,面露微笑,氣質儒雅。遺像的兩邊擺放着數顆龍柏樹,數十個花圈分列兩旁。其中一個的輓聯這樣寫道:“起於秦盛於唐輝煌中華巧奠基,送別鉛迎來電當代畢昇繪藍圖。”
靈堂裏哀樂低迴,氣氛肅穆沉重。悼念的人羣中有北大領導和師生,有王選院士的朋友、同事、學生、鄰居,還有許多與他素不相識的人也特意趕來。他們有的手捧鮮花,有的擡着花籃,每個人胸前都佩帶着小白花,緩緩地走到王選院士的遺像前,鞠躬誌哀。許多人忍不住流下了熱淚。
北大法學院的金瑞林教授,與王選是四十多年的老朋友、老鄰居。前幾天他剛剛出院,今天堅持來與老朋友道別。金先生在留言冊上留言時,抑制不住自己的悲傷,多次拿紙巾擦去奪眶而出的淚水。
他告訴記者,王選教授的生活十分儉樸,“住佟府園的時候,他已經是教授了,而且已經有了很高的成就,卻仍在很小的平房裏住了很多年。後來他搬到了承澤園,在七八十平方米的地方一住也是十多年。北大給他位於藍旗營的院士樓,14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他不要;方正大廈提供的高層住房,他也不要。”
金先生深情地回憶說,王選在出國訪問期間,國外提供很高的待遇要留下他,但他都毅然謝絕。“起初他自己堅持不申請院士,是經過周培源先生多次動員後纔去填表的。”讓金先生感觸深刻的還有王選對培養年輕人的態度,“他自己多次強調,現在看我還有什麼成就,不是看我自己,而應該靠培養年輕人。”金先生說,五十幾歲時,王選便開始注意培養年輕人,他一直強調,要鋪路,要甘爲人梯,給年輕人讓路。“這對一個很有成就的科學家來說,很不容易。”
記者從北大新聞中心獲悉,從2月15日上午9時至19日中午12時期間,每天上午9時至16時,王選院士的靈堂面向公衆開放,供各界人士弔唁。
被譽爲“當代畢昇”的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王選,因病醫治無效,於2月13日11時3分在北京協和醫院病逝,享年70歲。(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