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務院最近正式批准新建滬杭磁懸浮交通項目建議書,引起了海內外的廣泛關注。
滬杭線緣何選擇磁懸浮?權威人士透露了箇中理由。滬杭磁懸浮項目不僅在節約土地、節約能源、環境保護等方面都更具優勢,而且我國急需通過滬杭磁懸浮線的建設,迅速形成磁懸浮產業,搶佔制高點,促進我國軌道交通及相關產業跨越式發展。
更加節地、節能、環保
據權威專家介紹,面對土地和能源稀缺這兩大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滬杭線採用磁懸浮具有如下比較優勢:
磁懸浮列車的爬坡能力爲10%且轉彎半徑小(鐵路的爬坡能力爲3%),磁懸浮選線比較靈活,磁懸浮軌道基本上可架在滬杭高速公路沿線的隔離帶上,需要新徵的土地極少。磁懸浮時速達400公里至450公里,每個座位公里的平均耗電量與時速300公里的高速鐵路相當,即耗用同等能量,磁懸浮能縮短1/3至1/4的旅途時間。磁懸浮的能耗只有飛機的1/5。磁懸浮線一旦建成,上海至杭州只需30分鐘,而且對周邊環境影響較小。
最適合200公里-300公里區域
針對外界"磁懸浮技術是德國人發明的,但德國並不投入商業運營,我國是不是‘打腫臉充胖子’‘投巨資爲德國人做實驗’"的疑問,專家解釋,由於各國的國土面積和經濟中心城市間的距離不同,對高速軌道交通的速度目標也不一樣。德國國土面積爲35萬平方公里,已建成完善的時速270公里的高速輪軌網,缺乏磁懸浮技術商業化的足夠空間。
據測算,1條磁懸浮列車雙線相當於8車道高速公路的運能,在我國特有的200公里--300公里的經濟區域內,磁懸浮交通系統以其高速、準時、大運量的特點,能部分替代汽車,分流高速公路和航空幹線的客流,節省寶貴的土地資源,緩解人們對飛機和汽車的過分依賴。
磁懸浮具有更佳的性價比
磁懸浮投資巨大,是否會成爲"花錢賺吆喝的賠本買賣"和"形象工程"?
據上海磁懸浮交通發展有限公司編制的磁懸浮滬杭線可行性研究報告,磁懸浮滬杭線靜態總投資355.79億元,單位造價每公里2.03億元。而國外近年投運和在建的時速300公里的高速輪軌每公里造價都在4000萬美元上下。
據介紹,磁懸浮上海線正式運行第一年,運營收入11966萬元,運營成本10347萬元,收支相抵。如果新建滬杭磁懸浮線,並與磁懸浮上海線相連,綜合成本可以大幅降低;其全壽命週期成本,可能與高速輪軌不相上下甚或略低。
從技術和產業的發展來看,磁懸浮還是個"襁褓中的嬰兒",特別需要通過一個一二百公里的項目形成產業,既鞏固我國在這一技術領域的國際領先地位,又能在2010年世博會發揮作用。
此外,據介紹,在磁懸浮上海線的建設運營中,我方掌握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國際領先的磁懸浮軌道核心技術和系統集成技術,申報專利和PCT國際專利31項,其中16項已獲授權。
在滬杭磁懸浮線項目的相關談判中,我方的項目造價每公里2億元、機電設備的國產化率不低於70%、核心技術儘可能地實現向中國轉移、中方可得到16項核心技術中的13項技術等主要目標,都已基本實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