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通信業價格戰中,各運營企業不斷拋出“話費套餐”、“分時段優惠”、“買手機送話費”等誘人舉措,可是消費者卻時常發現錢並沒少花———
市物價部門結合近期常見的一些通信消費價格欺詐案例,提醒廣大市民警惕八大陷阱。
陷阱一:標示價格與實際不符
某公司在宣傳單、營業廳告示牌上標示:註冊某IP電話打長途每分鐘只需0.30元,比普通長途電話每分鐘省0.40元。但當消費者使用該IP卡時,除了被扣除營業場所標示的通話費用外,還扣除了IP接入費每分鐘0.10元。但是該公司在營業場所和指定的IP卡銷售網點均未標示IP接入費的項目和標準。有的通信公司在促銷201電話卡時,將其與其它IP卡長話資費進行對比,但卻故意混淆計費單元(分鐘或秒)。
陷阱二:價格標示引人誤解
某通信公司在開展長途電話優惠活動中,宣傳單中醒目標示“××長途電話註冊優惠期間,國內長途每分鐘消費0.20元”,此外還標示有“預存200元送100元話費,預存300元送150元……預存1000元送500元話費”的系列“優惠套餐”字樣。業內人士透露,以上價格標示極易使消費者誤解爲將同時擁有兩項優惠,但事實上該公司對用戶撥打××長途話費仍是每分鐘0.30元,所謂的“優惠期間國內長途每分鐘消費0.20元”實際上是按照優惠套餐折算而來的。
陷阱三:不說明附加條件
消費者江先生投訴說,他曾經接到某信息產業有限公司的分公司發出的一則短信,稱:“發短信XB到89500即可百分之百獲得紅包新春禮,還有三千元新年夢想等着你!”江先生隨即發出四十多條信息,隨後他也陸續收到四十多條分別爲0.1元至3元的獲獎信息,累計獲獎金額爲12.2元。可令江先生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返回的獲獎信息每條收費是1元錢,雖然獲得了12.2元的“獎勵”,但卻花掉了自己50.75元的信息費。
陷阱四:不履行承諾
某通信分公司通過明碼標價和印製宣傳單頁等形式向用戶承諾“掌中寬帶”業務的資費分時段優惠,即不同時段收費標準不同,但事實上消費者發現該公司並沒有按照承諾進行分時優惠,而是統一按照“高標準”進行收費。
陷阱五:“最低價格”無依據
某手機銷售店標價簽上標明某品牌手機零售價2270元,特價1999元,但其所標示的所謂“零售價”在該店內從未正式交易過。此外,某話機銷售店在宣傳單上寫明該店經營的21個品種手機執行“全市最低價”。但經有關部門檢查,發現其中2個品種的手機,售價明顯高於其他店裏的成交價。
陷阱六:實際通話時間“縮水”
一些消費者反映,有的通信運營商向用戶提供交通、氣象等信息服務時,存在插播商業廣告等問題,造成實際通話時間“縮水”。
陷阱七:宣傳內容不詳
外地一通信公司在開展“買小靈通,送話費,樂逍遙”活動中,廣告內容只寫明買多少送多少,但沒有寫明該活動的週期是二年,使用期不到二年的,優惠將大打折扣。而這些內容都是在消費者籤具體協議時才知道。
陷阱八:擅自提高收費標準
消費者在使用賓館飯店提供的電話時,賓館飯店提高收費標準,消費者在優惠時段撥打本地網移動電話時,通話費用由每3分鐘0.40元提高到了0.60元。此外,個別賓館飯店甚至對撥打800被叫付費電話的顧客額外收取10元費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