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正在就制訂首部能源基本法徵求民意,這是中國首度在重大能源立法前通過互聯網、地方媒體等多種形式廣泛向社會徵求意見。
從5月1日起,國家能源領導小組辦公室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開始以調查問卷的形式通過新聞媒體和互聯網向社會徵集《能源法》草案的制訂意見和建議,這一過程將持續到12月1日。
在這套包括選擇和問答兩種形式共25題的調查問卷中,分別對公衆對能源、能源行業及能源法的關注度以及具體建議進行調查。其中不乏一些社會關注度高、敏感性強的問題,比如“我國能源現存的重大問題和矛盾有哪些”、“能源相關稅費和價格政策應在《能源法》中怎樣規定”、“《能源法》對能源環境應怎樣考慮”等。
能源辦有關負責人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能源問題關係國計民生,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採用“開門立法”的方式,目的就是希望通過社會公衆廣泛參與、建言建策,起草出一部科學、實用、切合中國國情和時代需要的能源基本法。
這位負責人說,這次調查是面向社會各界的,港澳臺和外國專業人士也可以通過各種渠道參與。“我們希望能夠聽到來自各個渠道的真實的聲音。”他說。
據能源辦最新披露的數字,截至5月31日,收到各種反饋信息共計300餘條。其中,來電50餘次,來函和傳真50餘人次,電子郵件、網上互動200餘人次。
這位負責人表示,爲提高調查的透明度和鼓勵更多的公衆參與,能源辦還打算建立機制,定期對信息反饋情況進行公佈。
中國現有的能源法律體系,包括《煤炭法》、《電力法》、《節約能源法》和《可再生能源法》四部單行法,以及相配套的一系列行政法規、規章和地方能源法規。能源基本法缺位已成爲制約中國能源問題解決的“軟肋”。
今年1月24日,跨部門的《能源法》起草組成立,中國正式啓動《能源法》立法起草工作。向普通百姓徵求意見就是立法起草初期階段的一項重要內容。
據瞭解,《能源法》草案將用兩年左右的時間起草完成,並提交最高立法機關審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