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天津 | 民生 | 廣電 | 津抖雲 | 微視 | 讀圖 | 文娛 | 體育 | 圖事 | 理論 | 志願 | 專題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舉報
教育 | 健康 | 財經 | 地產 | 天津通 | 旅游 | 時尚 | 購物 | 汽車 | IT | 親子 | 會計 | 訪談 | 場景秀 | 發布系統

"津雲"客戶端
  您當前的位置 :北方網 > 新聞中心 > 天津 > 都市新聞 正文
關鍵詞:
 
最新新聞排行
· 都市報道60分 (2024-05-15)
· 這裡年輕人的夜晚『不一Young』
· 【天工開物】『天開善成』人工智能專場發布會成功舉辦
· 總投資超23億元!一汽-大眾將在泰達導入三款新車型
· 駐津央企承擔設計世界最長跨海鐵路橋建設階段性告捷
· 天津公安機關開展2024年『5.15』打擊和防范經濟犯罪宣傳日活動
· 京津冀多層次保障體系建立及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學術研討會在津召開
· 攜手中遠海運 天津港再增美東新航線!
· 我們的京津冀·一體?追逐夢想的『雙城』生活
· 天開杯』大學生創新創業挑戰賽總決賽開賽
 

天津衛絕活大師 雕頭髮刻米粒手不抖心更穩

http://www.enorth.com.cn  2006-08-17 12:00
 

 


蛋雕琢畫五“福娃”


“葫蘆爺爺”由一百多隻小葫蘆拼成


“菜籃子”裝 56種瓜果、蔬菜


“南市一條街”街頭茶攤


100個娃娃衣着、表情各不相同


半拳頭大一塊玉石刻有 1800個漢字


五年時間打造“南市一條街”已初具規模


    九河下梢天津衛,自建衛至今600年,市井之間,臥虎藏龍,各種絕活人物層出不窮。昔日的“泥人張”“風箏魏”“刻磚劉”及楊柳青年畫名揚四海,聲振華夏。

  天津是我國著名的民間藝術之鄉。近年來,津門民間藝術人才綿延不絕,人才輩出,一批新的民間藝術家和藝術成果脫穎而出。金秋十月,第三屆中華民間藝術精品博覽會將在天津舉行,屆時,衆多民間藝術家將再次相聚津門,衆多的民間藝術精品將再次展出。近日新報記者提前探訪津門的“絕活”大師。《特別策劃》將分兩期介紹8位天津民間藝術家。

  雕頭髮刻米粒手不抖心更穩

  走進王金義先生家中,兩個大展櫃裏擺着琳琅滿目的蛋雕作品。若非親眼所見,很難相信眼前這些栩栩如生、形象生動的風景畫竟然是刻在一層薄薄的雞蛋殼上。

  “這是子牙河黃昏風景圖;這是新紅橋一帶居民區風景圖;這是紅橋區政府大樓寫實圖;這是大衚衕批發市場實景圖……”王金義取出四個蛋殼給記者展示其上面的風景畫:夕陽黃昏,波光粼粼的子牙河中,一艘小漁船正緩緩通過橋孔,水中樹林的倒影清晰可辨,這便是他的蛋雕琢畫作品“子牙河黃昏圖”。在“大衚衕批發市場寫實圖”中,包括天奕大樓在內的五幢高樓拔地而起,正值下班高峯期的橋面上汽車、行人正在緩慢通行,廣場、路燈、樹木、彩雲應有盡有……王金義說,這四幅作品是描繪紅橋區2000年某一天的真實場景,當時他通過現場描摹,之後雕刻到蛋殼上,四幅作品都是寫實風景畫。

  從1992年至今,王金義在他的“彈丸之地”辛勤耕耘,精心雕琢,把一枚枚普通的雞蛋,變成了一幅幅精緻的藝術品。不僅首創“蛋雕琢畫藝術”,而且還把自己的名字也“刻”進了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紀錄。

  王金義從小對雕刻有着濃厚興趣,七八歲時經常在木板上刻飛機、坦克、大炮。不過,稍大後,他便與雕刻無緣了。初中畢業后王金義到內蒙古插隊10年,此時他是一名地地道道的醫生。 1979年回到天津之後,王金義又重新拾起童年時的活兒:塑石膏像、畫畫以補貼家用。

  1992年的一天下午,王金義在達·芬奇的《繪畫論》中看到這樣一段論述:用雕刻的方法無法實現繪畫效果,比如物體的遠近、倒影、色彩的層次,用繪畫可以表現出來,但雕刻卻無法表現。王金義對這段論述產生好奇。“雕刻是一種‘減法’藝術,它是一點點地在物體上鑿出東西。而繪畫是一種‘加法’藝術,即往畫布上加色彩。如果用‘減法’方式在有色彩的物體上創作,效果會是怎樣呢?”經過長時間琢磨,王金義發現在紅皮雞蛋的蛋殼上能夠雕琢出具有繪畫效果的圖形,包括倒影、遠近和層次感。 1992年年底,王金義的第一個蛋雕琢畫作品《梅花》誕生了。此後,《長江三峽》《雪夜》《鍼灸》《拔罐》等作品相繼創作成功。

  “蛋殼很薄,要在蛋殼上刻出立體感強、光感透視感好的藝術造型,就必須有深厚的微雕技能和繪畫功底。在雕琢時,要心無雜念,連續幹五六個小時是常事兒。”爲了創作《九曲黃河》,王金義曾跑到劉家峽親身體驗。《九曲黃河》的蛋雕琢畫,把黃河源頭青海巴顏喀拉山北麓,星宿海、龍羊峽、劉家峽等壯觀的場景匯聚在一個只有拳頭大小的紅皮雞蛋上。

  在王金義家裏,五個活潑可愛的蛋雕琢畫“福娃”放在一個精緻的錦盒裏。北京奧運會吉祥物“福娃”公佈之後,他心情十分激動,連夜創作了蛋雕畫“福娃”。王金義說,雖然“福娃”是標誌性圖案,但爲了表現畫面的動感,他在創作時加入了自己的創意。比如“歡歡”背後多了一團火,不僅增加了動感,也象徵紅紅火火。而“貝貝”和“妮妮”的腳下則添加了風和雲彩圖案,以表現運動之美。

  就在採訪即將結束時,王金義小心翼翼取出一枚雞蛋讓記者觀看。“看出什麼沒有?”記者搖搖頭。此時,他又拿出放大鏡放在圖案上:一個圓圈裏,一隻憨態可掬的小花貓正擡起前腳。在放大鏡下,小花貓的眼珠、斑紋清晰可辨。他用遊標卡尺測量,圓圈的直徑爲2.3釐米,整個圖案相當於一枚一分硬幣大小。

  王金義不但是蛋雕琢畫專家,他也是一位民間微雕藝術家。近幾年來在雞蛋上作畫得心應手之後,又嘗試着微雕創作,從米粒到頭髮絲,他都雕出花樣來。一元硬幣大小的一塊玉石上刻着一個觀音像圖案,其實圖案的“線條”卻是由1000個漢字連成的,在放大鏡下,每個漢字都清晰可見。一粒普通的米粒,在王金義的手裏也能變成藝術品。“一個米粒上最多能刻20個字母,去年我去法國參加文化周交流,一位外國人非要我刻30個,最後我用了2分鐘按照他的想法完成了。”

  王金義從一個錦盒裏取出一根頭髮絲,在顯微鏡下,雕刻在髮絲上的文字露了真容:“福在眼前,馬到成功———金義刻字”。王金義說,他在頭髮上雕刻這一組文字時,單“磨刀”就用了一天時間。當時他用12根同等長度的頭髮固定在一塊小木板上,再用自制工具進行雕刻,所有操作均在顯微鏡下進行。幾天時間共雕琢了12根頭髮,最終只有一根雕刻成功了。

  七噸魚下肚魚骨堆龍鱗砌花魂春種秋

  一大早,趙鋼師傅便起來趕製他的葫蘆作品。他說,日本一個民間代表團即將訪問天津,當中的幾位老友特別喜歡葫蘆作品,得抓緊時間製作。趙師傅樂呵呵地抱出他的兩個大葫蘆讓記者參觀。“前天才剛剛做好,這兩個葫蘆絕對稱得上是葫蘆爺爺了!”這兩個分別取名爲“令箭荷花”和“吉祥牡丹”的特大葫蘆高達1.5米,是趙鋼師傅花了兩個多月時間,用100多隻小葫蘆做成。他說這兩個“葫蘆爺爺”有望再次衝擊基尼斯紀錄。

  今年71歲的趙鋼師傅酷愛葫蘆藝術,他家後院裏有一片小花園,趙師傅清一色種上了葫蘆,澆水、施肥、鬆土、打尖兒……從春天的播種到秋天的收割全由他自己一人打理。因他太癡迷葫蘆,鄰居們都稱他爲葫蘆爺爺。

  從2000年至今,趙師傅共做了300多幅葫蘆作品,其中不乏佳作。趙鋼說,他的葫蘆藝術創作就是“依葫蘆畫瓢”,即依照葫蘆自然生長的形狀製作成形態各異的花瓶、壺、罐、昆蟲、葫蘆畫及人物造型。長頸葫蘆,他把它做成在湖中戲水的天鵝;胖葫蘆,他給其戴上“斗笠”,披上“蓑衣”在江面上垂釣;兩隻細腰葫蘆,他讓它們“下棋”。趙師傅的葫蘆作品“老翁釣魚”、“熊貓”、“企鵝”、“兩叟下棋”等8幅作品曾獲第二屆國際藝術創新獎。

  老趙告訴記者,近一年來,他並沒有創作魚骨畫,而是暫時“改行”當“葫蘆爺爺”了。其實趙鋼是一位著名的魚骨畫專家,他創作的魚骨畫被上海基尼斯總部授予“大世界基尼斯之最”,並確定爲“首創魚骨畫”。

  從1993年起趙師傅開始創作魚骨畫,至今已創作了200多幅,其中包括《東方巨龍》、《百花爭頌》、《百魚圖》等。《東方巨龍》,堪稱魚骨畫中之精品,整幅畫共用二萬餘件魚骨拼制而成,僅“龍”的鱗片就用了18斤重的鯉魚魚鱗,畫面氣勢壯觀,形象生動,極具收藏價值,這幅作品現已贈給了駐港部隊。

  趙師傅的魚骨畫的題材涉及花卉、動物、風景、昆蟲、人物、文字等。作品構思巧妙、手法細膩、立體感強。“以意組畫、以形入畫”是趙鋼魚骨畫的“絕活”。比如,用魚鱗片拼制梅花、葡萄;肋骨繪製的蘭草;脊樑骨繪製的竹子;下額骨、頭蓋骨繪製的菊花等等都是以天然的白色魚骨“入畫”。一幅大型魚骨畫《百花爭頌》共用了16000件魚骨,“牡丹花”是魚頭的顱骨,“葉子”爲魚的下頜骨,“梅花”則是魚鱗,“枝幹”由肋骨和脊椎骨組成。

  “說到創作魚骨畫的機緣,這還得感謝咱們的海河!”趙師傅說,自幼生長在海河邊上,小時候就很喜歡吃魚,後來他慢慢發現,每次吃魚後扔下的魚骨、魚刺造型非常奇特,他捨不得扔掉,於是就把魚骨頭收集起來。“大自然是豐富多彩的,關鍵是你能不能發現它的美!魚刺、魚骨造型非常美麗,有的像燕子,有的像蝴蝶,有的像龜,有的則像花朵,它們都是自然造化的美物呀!”

  1993年初,趙師傅開始收集魚骨,嘗試做一些小工藝品,比如,把幾根魚骨做成一隻小蝴蝶,把魚鱗、魚刺做成一隻蜻蜓等等。看到這些玲瓏剔透的小工藝品,老伴愛不釋手,建議老趙:能不能做一些大件的作品呀?

  “聽老伴那麼建議,我開始嘗試做。有一天,天剛亮就開始做,一直做到深夜2點還沒做成,怎麼拼它就是不像一幅畫,當時很生氣,不做了!氣憤憤地就去睡覺了。晚上做了一個夢:夢見我收藏的幾百件魚骨都變成了一條條五顏六色的魚游到牆上,變成一幅十分美麗的畫。”

  趙師傅說,可能當時太急於求成,所以晚上連做夢都夢見自己成功了。不過這一夢也成就了他首創魚骨畫的先河,並載入了基尼斯世界紀錄。趙師傅收集的魚骨、魚刺多取自淡水魚和海魚,由於製作魚骨畫要保持魚骨原有的顏色,烹飪魚時都用蒸的方法,不炸、不炒、不煎,蒸熟後,一家人圍坐共享美味,之後,挑出魚骨留作備用。

  趙師傅說,全家人吃過的最大的一條魚有19斤半,僅一個魚頭就讓兩個女兒吃了兩頓。老趙估算了一下,在十幾年中,一家人大概吃了7噸半的魚。魚骨被取出後,要經過漂洗、漂白、乾燥、防腐處理等工序,才能被用來製作魚骨畫。這幾道特殊處理,都是他自己研究總結出來的。如今,趙師傅“魚”和“葫蘆”都能兼得,有人稱他是“絕活當中有絕活。”

  10米“南市街”車刀代筆木爲墨7年辛苦“紅樓”驚世界

  “你別看這房子小,我有200斤重,站到上面去一點問題都沒有!”在西青道一間簡陋的工作室裏,李嶽林先生指着剛剛完工的微縮景觀“大觀樓”津津樂道。這幢“大觀樓”長120釐米,寬60釐米,高55釐米,仔細端詳“大觀樓”,其一根柱子相當於一支筷子大小,一塊瓦片相當於一粒西瓜籽。如此袖珍的房子能撐住200斤?

  李嶽林解釋道,“大觀樓”是按1: 25的比例微縮而成,一樑一柱、一磚一瓦與原件絕無二致,包括建蓋的程序也與實物一樣,即從基建開始,到最後蓋上瓦片。“它並非是我一人之功,這就是中國古代建築的巨大魅力,它們集力學、美學、幾何學等於一體,風吹雨打上千年仍巍然屹立。”

  在“大觀樓”的另一側,正好擺着微縮景觀“老天津衛南市明清街”,這條“街”從2002年開始建造,至今已花費李嶽林5年時間,按照他的說法,“目前只完成了一大半,還有‘天橋’等部分還需繼續做。”

  雖說只完成了一大半,但“南市一條街”已是初具規模了。 8月11日上午,李嶽林師傅陪同記者“逛”了一趟老天津衛南市明清街。整條街大約有10米長,大步走約需12步,但我們“逛”這條街卻花了足足兩個半小時。

  這條以1: 18比例微縮而成的“南市一條街”,古建築鱗次櫛比,亭臺樓閣、民居店鋪應有盡有,青磚做的牆,木頭做廊,雕花的門窗,洋溢着濃郁的天津特色,盡顯當時的市井風情。街旁有數十家店鋪,有開木器行的,開古董店的,開理髮店的,其中,德慶祥綢緞莊、東昇客店、盛錫福帽子店、普安堂藥鋪盡在其中。單在大街上奔跑的車輛就有十幾“款”,送水的獨輪車、運籮筐的驢車、奔跑的豪華馬車、兩輪人力車。在大街上,還有當街鋸木頭的、有撂地兒耍把式的、說相聲的、唱大鼓的、算卦的、賣糖葫蘆的、擺茶攤的、剃頭刮臉的……不同行當、不同年齡,近200個人物形態各異、栩栩如生,這便是凝固歷史喧囂的微縮景觀老天津衛南市明清街。

  打造這條“南市一條街”,傾注了李嶽林很多心血。“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多次昏倒在工作臺前。”李嶽林以刀代筆,以木爲墨,這些看似泥塑的人物都是他用木頭雕制的,豆瓣大小的瓦片,需一片片切割打磨,然後再裝上去。牆體是仿古青磚,李嶽林將廢棄的明清青磚研磨成粉末,再用高分子樹脂合成小塊。直徑只有火柴棒六分之一的窗櫺,以及宮燈、風鈴、門扣等等,無不讓人叫絕。這些物件都是經過精雕細刻,反覆試驗才裝成的。

  “明清時期,老天津衛的南市曾經車水馬龍、商鋪雲集,煞是熱鬧。但是社會發展得很快,現在的老街景已不復存在了。我是根據當時的老照片、包括一些文字資料來設計製作的。花這麼大的精力來複原老南市商貿街,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想給家鄉人留下一件凝固天津歷史的作品。”

  李嶽林,今年55歲,自幼酷愛繪畫,後來又迷上了微縮古建築景觀製作。 2001年由他設計並花了七年時間製作的古建築微縮景觀“紅樓大觀園”問世,給全國乃至世界微縮建築界帶來了極大震撼。作品在2002年第5屆國際藝術博覽會中獲得了惟一的特等獎,他本人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工藝美術大師”稱號,被譽爲津門“新三絕”之一。如今,李嶽林依然是十分忙碌,他說,資料、圖紙已經收集準備完畢,等把“南市一條街”完成之後,下一步該輪到唐代的“大明宮”了。

  逼真花木鳥蟲看到的就能用布雕出

  今年春節,在法國巴黎舉辦的中國品牌展示會上,一籃“產”自天津的瓜果蔬菜驚動了巴黎市民。一個一米見方的大菜籃裏,盛滿了36種蔬菜、水果,鮮活的大鯉魚、大閘蟹,金色的南瓜,翠綠的芹菜,頂花帶刺的黃瓜應有盡有———這些新鮮的瓜果蔬菜並非是地裏長的,而是用布“雕”成的。可誰能想到這些栩栩如生、讓人稱絕的布雕作品竟是出自一名業餘愛好者之手。

  展覽期間,“菜籃子”的創作者一邊講解還一邊進行現場創作表演,前來參觀的巴黎市民驚訝得連連叫絕。一位法國老太太激動地拉着這位來自天津漢子的手,不停地伸出大拇指連叫“ OK!”“菜籃子”的創作者就是被譽爲津門“布雕常”的常誠先生。

  常誠是天津市出口商檢局的一名職工,他利用業餘時間“縫縫剪剪”,不僅把自己的名字“縫”進了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紀錄,而且還“縫”出了四項布雕專利。“大千世界,凡我能看到的我都能用布把它縫製出來”,這便是常誠的絕活。

  1953年常誠出生在天津的一個手工藝匠人家庭,從小對“針線活兒”充滿興趣, 13歲時便能操作縫紉機給人家縫衣服。 1970年他在華北一家軍工廠工作。 1987年調到天津市出口商檢局,做金屬檢驗工作至今。“白天上班,晚上當裁縫,不是爲錢,純屬一種個人愛好。”白天全勤上班,利用業餘時間搞裁縫,幾十年來他的“針線活兒”一直沒有撂下,漸漸的他成爲頗有名氣的裁縫能手,街坊四鄰、親戚朋友都找他做衣服。常誠說,他兒子現在已經上大學了,從小到大沒給他買過一件衣服,無論夏裝冬裝、從裏到外的衣服都是他自己親手縫製。 1996年常誠夫婦倆一起去逛古文化街,妻子看到楊柳青年畫“連年有餘”便問了一句:“常誠,這個你能做出來嗎?”常誠笑答:“試試吧!”回家之後,他找出縫衣撂下的彩色布頭開始縫製。幾天過後,一幅惟妙惟肖的平面布雕作品“連年有餘”製作成了,妻子喜不自禁,兒子也拍手叫好,此後便一發不可收拾了。

  在他的眼裏,那些五顏六色的布料都是有生命的。一塊看似不起眼的碎布頭,經他一番“雕琢”,即會變成一件精緻的藝術品。一隻活靈活現的蟈蟈是他用一塊綠色棉布頭做成的。一隻橫行霸道的螃蟹是他用一塊絲絨布做成的。小巧逼真的蜻蜓、蠍子、四腳蛇、大白菜、倭瓜、大蒜頭,他都能用布料雕成。

  上屆“民博會”,常誠花費三年時間創作的大型布雕作品《百子迎春圖》一經展出,即受到極大關注。《百子迎春圖》以楊柳青年畫故事爲素材,共有麒麟送子、三陽開泰、五子奪蓮、吹簫引鳳、事事如意等27組造型。如“福善吉慶”中,一個小孩子左手拿着扇子,右手舉着一面鏡子,調皮地斜靠着一個大仙桃。“五子奪蓮”中五個天真無邪的小孩正在嬉戲打鬧,爭奪一朵蓮花。小娃娃們或舞龍,或耍獅,或放鞭炮,或敲鑼打鼓,形象生動、栩栩如生。作品中有100個活潑可愛的小娃娃,每人的表情、神態、姿勢、衣着都各有不同, 100個娃娃腳上穿的鞋都是各不一樣,整幅作品一共用了400種布料,每種布料只能用一次。這幅作品獲得了中國民間文藝最高獎項“山花獎金獎”,他也被聯合國教科文國際民間藝術組織授予“民間工藝美術大師”稱號。

  一位從事民間藝術研究的專家這樣評價“布雕常”:“他創作的一花一木,一鳥一蟲,無論從質感到神態莫不栩栩如生,活靈活現,他是在用紡織品雕塑生命。用紡織品這樣軟質的材料創作能達到雕塑的藝術效果,常誠開創的布雕藝術在世界美術史上是獨一無二的。”

  常誠聽後卻笑着說,自己不過是“玩玩而已”。如今,常誠依然是兢兢業業上班,業餘時間則沉浸於他的布雕創作之中。他說,此生離不開布,離不開色彩斑斕的布雕藝術。

稿源 北方網—每日新報 編輯 馬欣
呢稱: 輸入答案:
 精彩熱圖
嵌入-變動
 北方網精彩內容推薦
·財經頻道 ·體育頻道
新股申購:山東如意(002193) 武漢凡谷(002194)
新股中籤:中國中鐵首發A股網上發行中籤結果
張道達:老法師看盤 等待決定性一刻(11月26日)
天津新20項重大工業項目陸續啓動 總投資1088億
天津福利彩票雙色球全國開獎公告第2007138期
續談雅帥 歐洲選外援 泰達加速新賽季準備工作
盧彥何楊吳澤上榜 泰達一線隊掛牌名單增至七人
易建聯"撿"1個籃板保證勝小牛 贏回小K教練信任
火箭狂勝掘金止住連敗 姚麥發威祕訣賽前"密談"
世預賽20強抽籤揭曉 中國不幸進入“死亡之組”
·科技頻道 ·娛樂頻道
考古專家“破獲”7000年前少女遇害案
“中國第一幅月圖”完美亮相(圖)
月球“玉照”將公佈 中國航天測控獲四大突破
受詛咒寶石在英國展出 歷任主人連遭噩運(圖)
科學家揭開雄性進化更快之謎:遺傳方式簡單
蔡少芬陳法蓉買傢俱築愛巢 斷背戀情曝光(組圖)
《南京!南京!》劇照曝光 女主角秦嵐自嘆賠錢
小S再產一女 小Lily像極了小S小時候
亂彈《色,戒》——無人不冤 無情不孽
小S生完嘴饞 黑人范瑋琪帶甜甜圈探望(圖)
關閉窗口
 
無標題文檔
天津民生資訊
天氣交通 天津福彩 每月影訊 二手市場
空氣質量 天津股票 廣播節目 二手房源
失物招領 股市大擂臺 天視節目 每日房價
熱點專題
北京奧運聖火傳遞和諧之旅 迎奧運 講文明 樹新風
解放思想 乾事創業 科學發展 同在一方熱土 共建美好家園
2008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 《今日股市觀察》視頻
北方網網絡相聲頻道在線收聽 2008高考招生簡章 復習衝刺
天津自然博物館館藏精品展示 2008年天津中考問題解答
帶你了解08春夏服飾流行趨勢 完美塑身 舞動肚皮舞(視頻)
C-NCAP碰撞試驗—雪佛蘭景程 特殊時期善待自己 孕期檢查
熱點新聞排行 財經 體育 娛樂 汽車 IT 時尚 健康 教育

Copyright (C) 2000-2021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