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方網與規劃局合作推出16期城市總體規劃報道
北方網消息(記者常悅 通訊員楊仲義):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新形勢下黨中央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部署,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必然要求,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舉措,是改變我國農村落後面貌的根本途徑,是系統解決“三農”問題的有效方法。搞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利於縮小城鄉差別、促進農村全面發展,有利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有利於實現農村的現代化和天津整體的現代化。《天津市城市總體規劃(2005-2020年)》中是如何體現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呢?22日,記者走訪了天津市規劃局負責人。
這位負責人介紹,《總體規劃》貫徹“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以統籌城鄉規劃和產業佈局、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統籌城鄉社會事業發展爲原則,以示範小城鎮建設爲突破口,提出要整理村莊居民點,整合土地資源,提高土地使用效益,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推進城鎮化,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積極創建文明生態村
《天津市城市總體規劃(2005-2020年)》提出要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因地制宜地穩步推進城鎮化,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結構,積極創建文明生態村,提高公共設施和基礎設施服務水平,推動產業向規模經營集中、工業向園區集中、農民向城鎮集中,促進城鄉統籌發展。
加強農村居民點的整合
規劃提出加強農村居民點的整合,將分散的農村居民點逐步集中,並採取一定的優惠政策鼓勵山區、生態保護區、蓄滯洪區內的人口逐步向新城和中心鎮轉移。要積極探索建設新農村發展模式。一是城鎮一體化發展模式,將現狀在城鎮規劃範圍內的村莊納入城鎮建設範圍,統籌規劃建設,在編制鎮村規劃體系時不再單獨考慮。二是中心村發展模式。選擇條件較好、發展潛力比較大的村莊作爲中心村,遷並村莊,集中建設新農村。三是村莊整治發展模式。保留因各種原因不宜遷並的村莊,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綜合整治,逐步改善生產、生活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