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看大沽口炮臺 延安娃沉默
“大沽口炮臺,1856年、1858年,英法聯軍兩次攻打,侵略者就是從這裏進入天津、北京……中國人民的生活陷入水深火熱中。你們的祖輩要爲解放人民而成爲紅軍,而邁開了二萬五千里長徵的步伐。”
昨日,三個延安紅軍後代來到大沽口炮臺。摸着鏽跡斑斑的幾門大炮,聽着導遊阿姨動情的介紹,他們被深深震撼了。孩子們從小就知道,家鄉延安是中國紅色革命的地方,有數不清的戰士、英雄和革命故事。然而,他們從沒想過,在遙遠的大都市天津,他們看見了這樣幾口大炮———原來,祖國曾有一段屈辱的歷史,催生無數革命前輩奮起抗敵的,正是這段歷史,讓孩子們揪心。
參觀大沽口炮臺以前,孩子們剛剛拉着天津媽媽的手,喂鴿子,看海。可是,來到大沽口炮臺,幾門沉睡了一個世紀的大炮,竟讓他們臉上的笑容一下子消失殆盡。其實,這是他們第一次聽大沽口炮臺的歷史故事。看着孩子們凝重的表情,媽媽們感慨地說:“這就是延安老紅軍的後代啊,孩子們怎麼能不激動,他們的身上流着咱革命紅軍的血呢!”

第一次喂鴿子 蹦着,笑着,叫着
嬉戲的白鴿,潺潺的噴泉,柔軟的人造沙灘,涼爽的海風,三個延安孩子盡情地玩着、笑着、歡蹦着。昨天上午,延安三個孩子來到了塘沽外灘公園。很遠處就看到一羣白鴿在天空中飛翔,白進興奮地拉着王媽媽的手說:“阿姨,有鴿子!”平時性格有些內向的白進一下子變得活躍起來,走到用各色小石子鋪成的沙灘上使勁蹦着,玩着噴泉裏的水,高興地笑着、叫着。記者爲白進買來了鴿食讓他喂,小鴿子紛紛落在白進的手上、身上找食吃。白進說:“我還是第一次和鴿子離得這麼近。鴿子一點不怕我,吃得美着呢!”

第一次看海 發現了自己的渺小
昨天上午10點,琪琪在天津媽媽李敏的帶領下登上了遊船。
站在船尾,琪琪望着漸漸遠去的碼頭,興奮地對李媽媽說:“第一次看見大海,心情真是沒有辦法表達!大海太大了,一下都看不到頭。”琪琪一會兒從船頭跑到船尾,一會兒又從船尾跑到船頭,還試着把手伸出船外,想親手接觸一下海水,偶爾飛過的幾隻海鷗也讓她興奮不已。“要能在大海邊生活就好啦!”琪琪的這句話讓李媽媽和所有人都笑了。
琪琪說,大海十分壯觀,自己和大海相比實在是太渺小了!

第一次開炮 誓做軍人保家衛國
昨日下午,鵬飛在大沽口炮臺第一次自己操作開炮,他說這是他來津後最開心的一天。小鵬飛最大的理想就是考軍校,成爲一名軍人。一看到大炮,他簡直愛不釋手,東摸摸、西探探,恨不得把炮彈拆開來研究。他還要根據自己現有的軍事常識爲琪琪和白進講解,儼然一副小軍官的模樣。最後,他還自告奮勇,操作發射了一顆炮彈,從沒發射過炮彈的他在拉繩時遇到了一點小麻煩,不過很快就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解決了,成功地發射了第一枚炮彈,當炮彈在空中爆炸,發出“轟隆”一聲巨響時,三個孩子興奮地跳了起來。
在大沽口炮臺紀念館裏,看到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的資料時,小鵬飛感慨地說:“今天重溫一些歷史事件,愛國之心油然而生,同時也更尊敬參加長征的紅軍們了,將來我一定要做個具備長征精神的軍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