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脂廠用地溝油加工食用油,樣品中更是檢出劇毒農藥“六六六”。昨日央視曝光了浙江省溫嶺市繁昌油脂廠用廢棄食用油脂和工業油脂加工豬油的斂財惡行。據廣東衛視昨晚報道,記者昨日在番禺區發現了大規模的地下豬油加工廠。每天數以噸計的“黑豬油”在惡劣的環境下生產並供應到廣州的食肆。而廣州一些城中村小餐館的食用油衛生狀況令人擔憂。
番禺地下工廠狂造“黑豬油”
記者昨日在廣州市番禺區發現了大規模的地下豬油加工廠。每天數以噸計的“黑豬油”在惡劣的環境下生產並供應到廣州的食肆。
記者在番禺區大石鎮禮村的一個山頭暗訪發現,陣陣惡臭從山頂的茅屋和泥磚房傳出,走進茅屋,有幾個工人正在切豬油,切好的豬油上佈滿了成羣的蒼蠅。在茅屋的另一角記者看到煉好的豬油,臭得令人窒息想吐。這麼臭的豬油怎麼入口呢?原來老闆自有妙計。
攀談之下,地下豬油加工廠的老闆說:“你回去一定要過濾一下,過濾乾淨,再自己加點化工原料重新酸鹼過,就沒有這麼大的味道,就可以吃了。”
記者問,不怕工商局查嗎?
老闆說:“不管你是不是記者,我先不管,到時工商所什麼來查我都可以這麼說,‘加工廠內這些豬油是隻能用於工業用途’,整座山都是豬油加工廠,這裏是沒有食用油的,但是你回去怎麼樣搞沒人管你,但你不要說你在這裏買的。”
採訪中,知情人士表示,在當地類似的地下加工廠有幾十家,全部都是無證經營。每斤豬油賣3元多,生意非常旺,每天都有不少餐廳來這裏拿貨。“他們就拿一個大桶,一桶一桶地運走,這條村就是搞這個油發財的”。
更令記者震驚的是,當地的非法豬油加工廠去年曾經被查處關閉,誰知一年以後又死灰復燃,整片加工廠由山腳搬到山頂繼續公開作業。而附近的居民人盡皆知。
附近居民告訴記者:“大馬路上大把啦,全部都是坑渠油搞在一起的。”
華僑醫院營養科副主任黃儉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非法豬油中存在的酸敗物質會造成消化道功能紊亂、肝、腎的損壞,急性的或者慢性的,長期使用會致癌。
城內小餐館收購廉價油
記者昨日走訪廣州部分肉菜市場、日雜批發市場,沒有發現有豬油出售,銷售的食用油以植物油居多。市民陳小姐說家裏很少食用豬油,豬油屬動物油脂,多食易造成高血脂、高膽固醇等症狀。即使偶爾食用,也是自己選購肥肉在家裏榨的豬油。
記者致電廣州珠江油脂廠,對方稱不煉製豬油,一家煉製豬油的油脂廠則表示他們的豬油都是專供給餐飲和食品加工企業,不直接向消費者出售。在棠下城中村的多家小餐館,記者詢問是否有豬油烹飪的菜式,幾家湘菜館的服務員均表示蔬菜用豬油烹飪更有味。"豬油都是自己榨的,用量不會很多。"一家大碗菜的老闆向記者展示他們自己榨的豬油,由於天冷,豬油都凍成了白色固態。他解釋說,能夠凍起來表示豬油比較純正,完全可以放心食用。
但他並不否認有不法商家使用地溝油的做法,"並不只是豬油"。據他介紹,一些小餐館會收購一些小販的廉價食用油,而這些食用油大多來源於大型酒樓的廢棄油脂,如炸油條、炸雞腿的過菜油,甚至一些火鍋的底料油。
廣州市質監局表示,通過這些年的大力整治,現場火煉豬油及榨花生油的作法在廣州市區基本絕跡,就是從化、花都等地的農貿市場也早就禁止了這種現場煉製的工藝。
據悉,國家衛生部近日發出通知,要求各地衛生部門對餐飲企業食用油的使用和廢棄食用油的處理情況進行執法檢查。
曝光豬油竟含劇毒農藥
浙江省台州市衛生執法部門日前接到舉報,稱溫嶺繁昌油脂廠大量收購來路不明的廢棄油脂加工劣質豬油,流入市場。經檢測,其銷售的豬油樣品酸價值超出國家標準11倍多。專家稱,酸敗物質可能會引起食物中毒,人體攝入後甚至會出現基因突變等現象,“酸敗的油脂是絕對不能吃的”。
更爲嚴重的是,浙江省疾控中心在繁昌油脂廠的豬油樣品裏還檢測出了劇毒農藥——“六六六”和“滴滴涕”,含量在每千克0.027至0.088毫克之間。經台州市衛生監督所查實,除了來自皮革廠的工業用廢棄油脂,繁昌油脂廠的另一部分原料油是來自賓館飯店的廢棄油脂,還有泔水油、過菜油以及地溝油。就連繁昌油脂廠老闆都把這種油稱爲“垃圾油”。
新快支招
選購豬油小竅門
顏色:合格豬油的顏色是乳白色,比較細膩,顏色看起來比較均勻一致。劣質豬油比較黃,很不均勻,有一些顆粒。
氣味:合格豬油有一種豬油的香味,劣質豬油聞上去有一種哈喇的味道,同時還含有其他的異味。
凝固:合格豬油的凝固點一般在32攝氏度到49攝氏度之間,而劣質豬油的凝固點較低,因此可以把溶化的豬油滴進冷水中,合格的豬油很快在水面上形成白色的呈凝固狀的油脂薄層,而劣質豬油則很難凝固。
相關鏈接
油脂導致中毒事件
1.2002年春節,深圳市保安區某企業10名員工因爲進食該廠食堂的食用油引起中毒,7級殘疾。
2..2003年5月30日,重慶市綦江縣發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發病94人。後經查實,中毒原因是因爲食用了一種變質油脂加工的糖果引起的。
3.今年11月10日,廣州黃埔區一家公司218名員工在單位食堂進食後,集體出現噁心、嘔吐、腹瀉和腹痛等中毒症狀,事後查明同樣是由於食用了混有工業用油(桐油)的劣質食用油所製作的食物引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