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視頻訪談:構建和諧社區——河東區區長趙尚武做客北方網
完成舊樓區改造118片408萬平方米
新建和盤活68個大型公建項目
擬建在建7片還遷房10片經濟適用房
河東區堅持以發展促和諧,圍繞創建最適宜人居和創業的現代化和諧城區的目標,大力推進城市建設,努力將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貫穿於城市建設過程之中。
河東區把城市建設與社會協調發展結合起來,配合海河開發、月牙河、護倉河改造,地鐵、輕軌及快速路新建、改建、擴建橋樑工程,先後啓動了橋景文化、廣場文化、雕塑文化、綠景文化和水景文化建設,加快了和諧社區科、教、文、衛配套設施、社區辦公用房及舊樓區整修步伐。幾年中,新建教育設施(中小學幼兒園)19個,社區醫療站10個,改擴建居委會64個,爲全區社區居委會擴建了市民學校等辦公用房,新建街辦事處6個,新建派出所6個,新建和改造無障礙設施608項,新建景觀廣場3個,新建再就業中心1個,完成舊樓區改造118片、408萬平方米,共投資達2.4億元。隨着一座座橋樑飛架,一條條大路鋪就,一個個公園建成,一尊尊雕塑矗立,一片片供暖補建,人民羣衆的居住環境得到了根本改善,生活品質得到了極大提升。
河東區把城市建設和發展經濟結合起來,先後建成了六條景觀線,即衛國道迎賓景觀線、張貴莊路世紀大道景觀線、海河沿岸景觀線、津塘路現代化風情景觀線、新開路現代化都市商貿景觀線、程林莊路學府大道景觀線。同時,新建和盤活了68個大型公建項目。興修了十一經路家世界、第六大道家世界、萬新村家世界、張貴莊萬隆、衛國道易初蓮花、津塘路人人樂、中貿聯萬科隆等大型超市;興建了華昌街美震商業大廈、張貴莊路平河裝飾城、登發家居市場;盤活了三聯大廈、美震大廈、鼎基大廈、鼎泰大廈、冠福大廈;城建大廈、津海大廈、福建大廈、自來水大廈等也相繼啓動建設。所有這些,都爲招商引資,發展經濟,促進繁榮創造了必要條件。幾年來,僅投資河東的房屋建設開發商就有30家,每年開工建設的商品房達100多萬平方米。同時擬建、在建還遷房7片,經濟適用房10片。
城市建設需要密集的資本投入,一個小項目動輒數百萬。河東區堅持在城市建設中貫徹節約原則,以最小的成本,爭取最大的效益。
因修快速路,津塘立交橋附近的建築物需要拆遷。津東農工商營業樓正處於拆遷範圍之內。按照慣例,這座大樓只有拆除。但區建委瞭解到,這座總建築面積約5200平方米的6層建築,建於九十年代中期,房齡不過10年,現在是一家出口服裝廠的綜合樓,企業尚在正常生產中,此樓爲鋼混結構,整體性能良好,拆掉確實可惜。區建委算了幾筆賬,這樣一座大樓光拆遷費一筆就要500萬元,重建費用至少需要1000萬元,在此期間企業要被迫搬家或停產至少兩年,約影響產值2000萬元。結果,他們組織專家經多次論證後,在本市首次採用新技術,以平移的辦法把大樓後移了35米退到拆遷範圍以外,不僅節省了重建費用和部分拆遷費用,還大大縮短了企業停產的時間,僅此一項,就節省資金1500多萬元。
唐口、十一經路立交橋下有座變電站,多年來承擔着周邊地區多家企事業單位和居民家庭的供電任務。新橋修好了,綠地鋪上了,橋墩下的變電站卻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地擺在最顯眼的地方。如果把變電站遷走,不僅要與多個部門和單位進行協商和報批,而且至少要花上三四百萬元。最後他們拿出了一個既巧妙又極富創意的方案:把變電站裸露部分“包裝”一下,變成一個漂亮的鐘樓。如今,這座頗有特色的四面鐘,被冠以“東鍾報曉”之名而成爲津東一景。
城市建設讓河東的面貌日新月異,也爲河東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潛力。河東區正由傳統的老工業區轉化成商貿物流基地、直沽文化旅遊基地和新興加工製造基地,進而向交通便捷、經濟發達、環境優美、最適宜人居和創業的開放型和服務型現代化新城區邁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