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個充滿創意、讓人眼花繚亂的時代。近日,在北京、長沙、上海、蘇州、鄭州、成都、昆明等地,一羣熱情的青年男女,走上鬧市街頭,高舉着“抱一抱”、“來自陌生人的關懷”等字牌,等待與街上陌生人擁抱。如果有人主動與他們擁抱,他們就會面露微笑,伸開雙臂,與從未相識的人進行“親密接觸”。
一羣年輕人自發組成“抱抱團”,在長沙發起公益行爲藝術活動,通過網絡視頻和社區討論受到全國關注,也不失爲一種時尚之舉。活動發起人是一名叫才子豪的廣告從業人員,他發起這次活動緣於在網上看到的一個視頻,內容爲國外一男子在繁華街頭進行的免費擁抱活動,以此向日益冷漠的人心說“不”,倡導一種人文關懷。在長沙“抱抱團”成功舉辦了多次活動後,北京、南京、廣州、天津等地也紛紛成立“抱抱團”,成員通過網絡相識,目的是“讓那些原本擦肩而過的人們,因爲這樣的活動影響,開始對素不相識的陌生人真心微笑”。
對“抱一抱”活動,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人看它是幼稚可笑,譁衆取寵,炒作起鬨,吃飽了撐的;也有人看它是呼喚溫暖,驅走冷漠,淨化社會,是一種有益創舉,是青年人可貴的激情釋放。
我是贊成後一種看法的。時下,我們的社會顯得過於冷漠了,人與人之間距離太遠了,陌生人之間的溫情關愛更是已經成爲“稀有金屬”,有些地方甚至貼出標語,不要和陌生人說話,小學校也教育學生,要遠離陌生人。見死不救的現象也屢有發生,公交車上不給病殘老弱者讓座的更是屢見不鮮。一個社會,如果大家互相防範,人與人冷若冰霜,鄰里之間老死不相往來,那麼,即使生活再富裕,金錢再多,也沒有真正的幸福可言。
“抱抱團”的青年走上街頭,既不圖名,又不求利,進行毫無功利之心的勸善活動,用自己熱情的笑容來美化社會,用自己青春的身體來驅趕冷漠,可圈可點,彌足珍貴,大家都應該爲他們叫一聲好。
擁抱,是一種美好的身體語言,擁抱可以消除沮喪,消除隔閡,可以給人帶來溫暖,帶來愛心,帶來快樂,帶來安慰,帶來好心情。人們至今還在懷念英國前王妃黛安娜,不僅僅是她的美麗高雅,還有她到非洲當親善大使時,與患絕症病人握手擁抱的動人一幕;“印度聖女”、“亞洲最值得尊敬的女人”修女德蘭,一生中曾無數次幫助、擁抱過麻風病人,給他們帶來關愛和生活的勇氣,因此,1979年10月17日,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發出公告:毫無爭議地一致通過將本年度的和平獎授予印度修女德蘭。
我們正在構建和諧社會,最重要的就是實現人與人的和諧。而促進人與人的和諧,需要加強交流,增強信任,求同存異,“抱一抱”就不失爲這許多辦法中的一種。如果我們自己做不到,也應很高興地看着青年人去努力實踐。有人質問,“抱一抱”能解決什麼問題的確,“抱一抱”只是一種表現形式,可是,如果“抱一抱”能使我們消除沮喪,心情開朗,感受溫暖,不也同樣極有價值嗎也有人懷疑,這種活動能搞多久,肯定是曇花一現。這也不要緊,即使“抱一抱”活動搞一陣子就銷聲匿跡了,那也是帶有積極意義的。許多人都會記住,在一個溫馨的日子,曾經有一羣可愛的青年,向社會、向他人張開溫暖的雙臂,即使只有一個短短的瞬間。須知,一分鐘的行善,也比一百年的無所作爲有意義。由此,突然想起舒婷《神女峯》裏的名句:“與其在懸崖上展覽千年,不如伏在愛人肩上痛苦一晚。”如果我們在街頭碰見“抱抱團”,請不要拒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