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市鐵路集團公司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爲統領,按照市委“適應新形勢,抓住新機遇,再上新水平”的總體要求,抓住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的歷史機遇,以經濟效益爲中心,狠抓安全、運輸、工程、廉政四個重點,實現了又好又快、持續健康的發展。2006年可完成運量4700萬噸,同比增長35.8%,連續五年貨運量、貨運週轉量、人均利稅、人均鐵路運輸收入、安全生產五項主要經濟指標位居全國地方鐵路第一。
市鐵路集團始終把融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增強濱海新區服務輻射功能作爲企業發展的立足點,圍繞建立以港口爲龍頭的大交通體系,“走出去,請進來”,超前謀劃,搶抓機遇,科學決策,積極爭取,在市委市政府和神華集團的正確領導及各有關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天津地方鐵路與神華集團朔黃公司合作建設的黃萬鐵路於2004年11月16日開工建設,去年10月8日建成開始運營。黃萬鐵路南起朔黃鐵路的黃驊南站,向北經河北省進入大港區接入市地方鐵路李港線的萬家碼頭站,線路全長66.8公里,內燃機車牽引,國家I級鐵路標準,運輸能力近期爲3770萬噸/年,遠期爲4225萬噸/年。黃萬鐵路是天津港南疆港區經市地方鐵路連通朔黃鐵路通往西部腹地的一條重要鐵路通道,是我國環渤海鐵路的重要一環,是一條能源大動脈。該鐵路的修建爲西部的神府、東勝煤田至天津港下水煤炭開闢了一條便捷的大通路,可以充分發揮朔黃鐵路和天津港的潛能,緩解華東及沿海地區能源緊張狀態,改善環渤海鐵路路網結構,增強運輸機動靈活性,節約鐵路運力與資源,對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可謂“接通一段,活了一線”,黃萬鐵路的能量將隨着時間的推移日益凸現出來。
堅持高水平是財富,低水平是包袱的發展理念,加快全線技術改造,提高基礎設施、裝備水平的科技含量,提升職工的技能水準,是鐵路集團得以實現持續跨越發展的關鍵。幾年來,他們先後投資近5億元,新建了官港—東大沽站鐵路複線和東大沽機務段;實施了官港站、鹹水沽站和港前編組站——東大沽站改擴建;淘汰了蒸汽機車,購置了國鐵幹線主力內燃機車,完成了機車換型;對既有鐵路實施了加強、改造,主要幹線線路標準達到國家I級標準;對存在安全隱患的平交道口實施了“平改立”;配合大港電廠油改煤項目鐵路運輸增量進行了王穩莊站、蘆北口站及鐵路線路的擴能改造,使萬家碼頭站成爲有34股道的全國最大的地方鐵路編組站;更新了運輸裝備,爲所有機車安裝了“黑匣子”,運用TIMS系統、無線調車燈顯系統、與國鐵聯網的行車預確報系統以及調度指揮信息系統等先進技術裝備,實現了調度指揮系統的信息化;初步建立了億萬噸運輸體系。與此同時,持續不斷地對特殊工種、各類技術工種的員工進行培訓、比武演練和等級測評,提高了職工的業務技術素質。一流的技術設備和先進的管理手段,大大提高了運輸效率,實現了多拉快跑,連續6年增加值增長24% ,是天津地方鐵路發展史上成長最快的時期。
鐵路集團始終堅持把安全工作擺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嚴格執行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安全管理規範,使安全生產年年上水平。集團制定了49項規章制度、48項1137條安全管理標準、26項454條安全工作標準、地方鐵路行車安全關鍵61項控制措施、123條安全卡死制度和“120條處罰規定”,建立了目標考覈激勵機制、幹部逐級包保責任機制、安全預測循環機制、職工培訓保障機制和班組安全自控機制的安全管理五項機制,形成了“千好萬好出了事故就不好,千個道理萬個道理出了事故就沒有道理”的安全理念。集團投資3300多萬元,用於安全生產投入,完成更新改造和設備大修400多項,使設備狀況明顯改善,設備運行質量明顯提高,爲安全生產提供了可靠保證,2006年底集團邁向連續第23個安全年。
隨着產業結構調整取得重大突破,改革改制工作不斷深化,集團經濟運行質量明顯改善。幾年來,他們吸收民間資本變更成立了天津市濱海鐵路股份有限公司,在鐵路基礎設施的籌融資上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實現了投資主體多元化。完成了維修公司、電務公司、設計院、運輸服務公司的公司制改造,將原天津市地方鐵路管理局改製爲天津市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完善了法人治理結構,初步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同時,大力拓展工程市場,工程產值佔集團總產值的比重超過了50%。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使經濟運行質量明顯改善,消化了歷史債務,資產負債率由“九五”末期的71.6%下降至“十五”末期的33.9%,企業綜合實力不斷增強,集團總資產和淨資產分別比“九五”末增長1.5倍和4.9倍,極大地增強了企業抵禦風險的能力和發展後勁,爲“十一五”實現更好更快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