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從國家科技獎勵辦公室獲悉,27日獲得國家科技獎的許多科研成果以國家需求爲導向,解決了一批事關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的熱點、難點和關鍵問題。
一些項目瞄準國際科技前沿的重大科學問題,結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現實需求,開展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取得重大成果。如王紅陽等完成的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項目“惡性腫瘤磷酸化調控的信號轉導研究”,對於提高肝癌的臨牀鑑別診斷效率,發展肝癌生物治療的新策略、新藥靶有重要臨牀意義。
一些項目瞄準農業生產的技術瓶頸制約問題,爲解決“三農”問題做出了重要貢獻。2006年度,共有30多項農業科技成果獲獎,佔獲獎項目的10%以上。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的“大豆細胞質雄性不育及其應用”項目,在世界上首次育成可實際應用的大豆細胞質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
一些項目瞄準中國資源緊缺、能源緊張及環境惡化等可持續發展中的問題,爲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如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的“海相深層碳酸鹽天然氣成藏機理、勘探技術與普光大氣田的發現”項目,在多個探區得到推廣應用。項目發現和探明瞭中國海相碳酸鹽岩層系儲量丰度最高的普光大氣田,累計提交天然氣探明儲量2510.7億方。
生態環境惡化是制約中國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問題,而獲得2006年度國家科技獎的許多項目在污染防治、生態環境治理等方面,突破了一批技術瓶頸,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