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歷:王老師也曾是個“差生”
王金戰坦言自己就曾是“差生”,經歷過被人看不起、鄙視的過程,最清楚“差生”的心理。他常拿自己早年的經歷向學生現身說法。
上中學時,全班有50來個學生,王金戰成績排在40名以後。那會兒他根本不想學,一心想着畢業了,接父親的班工作。
1978年寒假剛過,班主任動員成績排在前5名的學生備考。“我是那種不知好歹的人,找老師說,我也想今年考大學。哎呀!班主任看我就像看一個外星人一樣。是那種又鄙視、又不讓你看出來的感覺。那種眼神,讓我第一次知道了什麼叫恥辱,突然之間,我的自尊心脫落了。”學習好的那幾個同學,也嘲笑他:“如果你能考上大學,我們就能直接大學畢業了。”一個眼神、一通奚落,刺痛了王金戰的自尊心,他發誓一定要考上大學。到後來,他對學習達到癡迷的地步,不學就渾身難受。
當時他正住校,晚上過了9點學校就不發電,只能點煤油燈。宿舍裏都是通鋪,鋪上全是沙草,容易着火,所以學校嚴禁點煤油燈。因爲王金戰一而再、再而三地在煤油燈下學習,校長火了,把他的燈摔碎,並責令他在全校大會上做檢討。
王金戰仍不死心,四下找學習的地兒,終於發現了一個空地窖。“我的內心一陣狂喜!每天晚上,別人回宿舍了,我就提着煤油燈到菜窖裏看書,一看看到半夜,那種感覺太好了。記得有天晚上,學到深夜,突然狂風大作,幾次把燈吹滅,之後雷電交加,而我感受到的卻是一種奮鬥的快樂,一種全身心投入的充實。”王金戰後來是班上唯一考上大學的學生。
“能把自己放進地窖裏學,不顧一切地學,不學習就沒法兒活,人要是進入到這種狀態,可以說是無堅不摧,我敢說,每一個進入這種狀態的學生,都可以考進名牌大學。”
他常鼓勵那些“差生”:要想讓別人看得起你,首先得看得起自己。你可以在一段時間內很落後,但只要不服輸,在我眼裏,你仍然是好學生。我最看不起的學生,就是自己承認不行的學生。哀莫大於心死,你心都死了,什麼人來也救不了你。只要你自己想學,沒有學不好的。只要一息尚存,就有可能創造奇蹟。
忠告之一:傾聽,比說教更重要
自己女兒沒考上高中
2003年高考過後,王金戰班上的55名學生,有37人進了北大、清華,還有10人被哈佛、劍橋等海外名校錄取。可也正是這一年,他自己的女兒連高中都沒考上。
“當時的感覺特別難受!”王金戰備受打擊,覺得沒面子。他固執地認爲,一個老師,連自己的孩子都教育不好,還有什麼資格教育別的孩子,還談什麼教育理念?因爲工作忙,女兒上初中期間,他一直沒太關注過她。雖然他很愛女兒,但教育方法失之簡單,覺得付出已經很多了,孩子還這麼不爭氣,太對不起自己了。“別的學生問我問題,我都能用心解答。而我的孩子問我啥,反倒沒了耐心。”久而久之,女兒跟他的關係日漸疏遠,說啥也不聽。偶爾看到女兒的日記,王金戰才知道孩子是多麼渴望得到老爸的幫助。由此,他開始重視起孩子的教育,並嘗試着從一個家長的角度來研究教育。
“很專注地聽,很少評論”
他發覺女兒學習差的原因之一,就是不自信,老是關注別人怎麼看待自己。“一會兒是老師瞧不起她了,一會兒是同學看不起她了。終日謹小慎微,患得患失,久而久之,人變得敏感脆弱,沒信心。總受外界干擾,她還能有什麼心思學習?”王金戰從調整女兒的心態入手,這也是最難、最重要的事。幫她從只關注別人的眼光,轉到只專注自己的學習上。
家長的作用,老師代替不了。雖然老師可以解答學業上的疑難問題,但學生跟教師的關係,遠達不到像家長那樣親密,所以,孩子最好能跟家長無話不談。只要他把憋在心裏的話說出來,負擔就減輕了。但是,現在好多家長一聽孩子說,就覺得淨是雞毛蒜皮的小事,馬上不耐煩、訓斥,一下把孩子堵了回去,自尊心也極易受損,以後,再想讓孩子跟你說心裏話,會很難。
“我的經驗是,孩子跟我說話時,我會很專注地聽,很少評論。說好的地方,我會表現得很高興,說得不符合邏輯的地方,我也不立刻打斷她、指責她。等她說夠了我們再作交流,我拐彎抹角地把我的觀點亮出來,通過我的想法,讓她感覺自己的觀念不對,這樣她很樂意接受,有什麼話也愛跟我講。”
王金戰親自給女兒上課,跟她不斷溝通交流,女兒一天天變得陽光起來。遇到什麼問題,馬上就跟老爸溝通。影響學習的因素被排解掉了,她的心理變輕鬆了,學習效果自然就好。三年裏,王金戰陪着女兒風風雨雨地走過來,2006年女兒考上了北大法學院。
“人都需要鹽,但是,一顆顆大鹽粒子,讓人生生吞下去,誰愛吃?要是把它放在菜裏、湯裏,那吃起來就很舒服。教育孩子也是如此。我發現,學生在任何時候都渴望得到家長的幫助,可他們表現出來的爲什麼是拒絕呢?責任不在孩子,而在大人,教育方法不對頭。”王金戰說,當家長的,一定要記住一條:傾聽,往往比說教更重要!
忠告之二:用欣賞眼光,發現學生優點
王老師常常後怕……
當了25年教師,幹得時間越久,王金戰反而常感到後怕。“我不覺得教師這個職業多麼神聖,而是覺得這個職業太重要了。”一個老師教的一個班就有50個學生,手下就是50個人的前程,牽涉着50個家庭的幸福。教師的失誤,生產出的不是一個廢品,而是影響一個人的一生。培養一個孩子,需要多少人、多少年的努力;而毀掉一個孩子,可能就是一句話。教育是把軟刀子,當時看不出結果,結果可能要等若干年以後。
“所以,一旦想到這一點,我就感到後怕,不敢輕易說話。年輕時當班主任,可不這麼想,以我爲主,我說怎麼着就怎麼着,自己從來不會錯。現在講話時,我是慎之又慎。提醒自己:多站在受教育者的立場上考慮,多關注受教育者的感受。有時候,老師的一句話,會影響甚至改變學生的一生。這是在我從教20多年的經歷中,反覆被驗證了的。”
一句話的分量
前幾天,王金戰的郵箱收到了一封長信,是一個他教過的學生髮來的。畢業後,從沒聯繫,王金戰都記不得這個學生了。
學生在信裏提到一件事:自己當年是被重點班淘汰下來,纔到王金戰的班上的。那會兒,內心別提多麼絕望、沮喪了,覺得很丟人,再也沒了學習勁頭,成績每況愈下。
但是有一次,他的數學考得不錯,王金戰在卷子上寫了一句話:這纔是我心目中的陳皓!
在電子郵件裏,學生告訴王金戰:老師,您不知道這句話,讓當時的我多麼感動,內心產生出多大的力量。從那以後,情緒大變,成績也“噌噌”地躥了上去。本科畢業後,他又去美國讀了研究生,現在回國,在一所大學裏任教。
老師必須承認的現實
有一個外校的班主任遇見王金戰,提起她剛接手的新班,這個老師抱怨道:也不知道爲什麼,我怎麼看,怎麼覺得這幫學生不順眼。
接過她的話茬,王金戰道:我告訴你,你的學生也肯定是這麼看你,怎麼不順眼,師生關係好不到哪去。接班時,我是這麼想的:唉呀!下邊坐的都是白馬王子、白雪公主啊!你也這麼試試,用一種欣賞的眼光,發現學生的優點,心裏喜歡他們,慢慢地,學生纔會喜歡你。假如你很喜歡一個人,那麼這個人也不會拒絕你;但是你很討厭一個人,那麼你能指望這個人喜歡上你嗎?人啊,都是心有靈犀一點通啊!又過了一陣子,這個班主任再見王金戰時,樂呵呵地說:王老師,你這招還真管用!
王金戰公開對學生說:“我是教數學的,但事先不備課,冷不丁拿一道數學題來,我肯定弄不過你們。在國際數學比賽中,你們能拿金牌,我肯定不行。這數學我不行,物理也不懂,化學也不通,英語比不上你們,計算機就更不如你們了。我說我確實不如你們。我們得承認,這就是當今教育的現實,老師必須面對這個現實。”
王老師的“每日郵件”
“教師,就是要點燃學生的火花,激發學生的熱情,讓學生朝着他們喜歡的方向一直走下去,這樣肯定能成功。”帶畢業班時,高考前的一個月,王金戰每天給全班學生寫一封信。內容有提示點撥,有心理調解,有學習方法指導,也有爲學生鼓勁打氣的,信寫得激情澎湃。
每天晚上,學生家長不收到王金戰的郵件不睡覺。有時已經很晚了,王金戰絞盡腦汁、冥思苦想還是寫不出來,家長們就在網上等。下半夜兩點多了,終於寫好發到網上,家長趕緊打印出來,放在孩子的桌上。
王金戰發現,很多家長,往往只注意孩子的弱項、缺點,越看越不順眼,就越強行去扳。把孩子當成木桶,整天盯着最短的那塊木板,結果把孩子搞得沒了強項,沒了自信。父母將自己對未來的期望,沉重的壓力,都轉嫁到孩子身上,急切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造成了孩子更大的心理問題。“現在,有關教育方面的書很多,家長不懂可以學。別一廂情願地,老是我那時怎麼怎麼着,也不擡頭看看,現在是個充滿各種誘惑的時代,孩子生存的環境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對教育提出了更大的挑戰。”
英才是怎樣造就的
有一回,王金戰去江蘇某縣講課,他有一個學生在這裏工作。當年,這個學生在班上很調皮、能折騰,是被王金戰批評最多的一個。後來僅僅考上一所中專學校,畢業後被分到煤礦挖煤。“我一直放心不下這個學生,覺得井下挖煤挺危險,不知道這些年他怎麼樣,就想去看看他。”學生等在煤礦大門口,一看到王金戰,眼淚就流了下來。“老師,我工作20多年了,您是咱班唯一一個來看我的人。”學生帶着老師四處轉。礦區比王金戰想像中的好,是花園式的,而且特別大。走到哪兒,職工們都對他們投以尊敬的目光。原來,王金戰的這個學生,已經是這個有幾千名職工大礦的礦長了。
“老師,是學生成果的欣賞者。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教育出讓教師敬仰的學生。”王金戰說。他剛剛出版了自己的書——《英才是怎樣造就的》。採訪時,他一再強調:英才,絕不是拿考上北大、清華來衡量的。一個學生成功的標準是,通過學習的過程,能磨鍊出頑強的意志品質,培養出強烈的責任感、自制力、自信心。這樣的學生,即使考不上大學,人生也會成功;反之,即使他上了北大、清華,也照樣會一事無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