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些國有大煤礦,煤層特別厚,產的是低硫、低灰粉、高發熱量、質量特別好的煤,按照規定8米以上的煤層應該分層開採,先採上面的,但是企業爲了眼前的利益,只掏8米中間的這一塊,行話叫‘吃菜心’,對國家非常不負責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地質大學教授李寶芳在談到當前的資源浪費現狀時心疼地說。
李寶芳委員說,現在煤礦的採取率很低,全國平均來說採取率只有30%-35%,如果地質條件比較好的,煤炭的產出率應該達到70%,甚至於75%,露天礦可以達到百分之八九十,地下開採應該說達到70%,但是實際上現在國有大礦也就是一般40%-45%的開採率,地方礦只有30%,小煤窯最低只有10%-15%。這樣,“扔”在地下的煤炭比採出來的要多得多,浪費是很驚人的。
全國人大代表、山西省煤炭工業局局長王守禎說,山西煤炭資源儲量佔到全國的1/3,煤炭產出量佔全國的1/4。上世紀70年代,煤炭開採“有水快流”,國家、集體、個人一起上,由於當時興建煤礦的門檻低,大部分小煤礦開採工藝落後,回採率不足30%,造成了煤炭資源極大的浪費。近年來,山西打響了“三大戰役”,關閉了非法採煤礦點,淘汰關閉了生產方式落後、安全隱患較大、年產9萬噸以下的小煤礦,通過一系列的措施,使煤炭資源的回採率提高到60%。因此,必須實施煤炭行業的資源整合,提高產業的集中度和整體素質。
一些來自煤炭行業的代表委員指出,當前這種“挑肥揀瘦”的煤炭開採方式,主要是因爲開採成本太低,而利潤太大。來自山西的郭海亮代表說,我國資源儲量的“本”並不強,如果不在節約利用上下功夫,不顧自然、不計代價、竭澤而漁、竭礦而採,不僅會很快耗盡省內、國內資源,也會加大全球資源供給的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