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訪談視頻回放
主持人:聽衆朋友,大家好!歡迎您收聽《天津電臺“區縣書記訪談”》特別節目。隨着天津實現“三五八十”四大奮鬥目標聚集的能量不斷釋放、“三步走”戰略和五大戰略舉措紮實推進,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的熱潮正在形成,2007年天津的發展已經進入一個新的上升期。爲了進一步宣傳各區縣又好又快地進行新農村建設的新思路、新舉措、新進展,天津人民廣播電臺區縣聯盟廣播、經濟廣播、北方網、新華網天津頻道從3月21日開始聯合推出“區縣書記訪談”特別節目,今天走進直播間的是本市西青區區委書記張國慶同志.聽衆朋友如果想與張書記交流,請撥打直播間熱線電話或發送手機短信:請撥打直播間熱線電話:23341457、23341458、23341459短信息平臺:移動用戶發送到016789118 聯通和小靈通用戶發送到16789118今天的節目天津電臺經濟廣播和區縣聯盟廣播同時直播。另外,北方網將面向全國做網上圖片、文字、視音頻直播;新華網天津頻道將同期製作併發布“區縣聯盟廣播——書記訪談”專題。歡迎大家關注。
主持人:聽衆朋友,下面我們請進今天的嘉賓:本市西青區區委書記張國慶同志,請他談談西青區新農村建設的有關情況。張書記好!一說起西青區,人們自然就會想到千年古鎮楊柳青,而且,楊柳青還是中國魅力文化傳承名鎮。楊柳青的石家大院、明清一條街、楊柳青年畫,都是西青區的文化瑰寶。西青開發區也是遠近聞名,像美國的摩托羅拉、寶潔,日本的松下電子、豐田、富士,韓國的三星電子等一批世界500強和國際知名企業都先後在開發區投資落戶,成爲天津市投資規模最大、資金密度和技術含量最高、產業鏈最完備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西青開發區在2004年被國家納入首批電子信息產業基地。西青區這幾年的變化全市矚目,西青區走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發展路子。借今天這個機會,您先給我們介紹一下西青區的整體發展情況,好嗎?
張書記:首先感謝天津電臺給我這樣一個機會,向廣大聽衆朋友們介紹西青區的發展情況。我們西青區是天津市的近郊區,總面積570平方公里,有32萬人口,其中農業人口24萬。改革開放特別是市第七次黨代會以來,我們區的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去年底,全區生產總值達到147.8億元,財政收入達到40.69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696元,多項經濟指標走在全市前列。我們區屬於比較典型的城郊型經濟,主要呈現兩個特點:第一個特點是非農產業發展較快。雖然我們區是農口區縣,但農業只佔經濟總量的4%左右,主要是發展菜、魚、肉、花、果等副食品及經濟作物生產,建成了一批產業化龍頭企業,基本實現了由傳統農業向現代城郊型農業的轉型。工業佔經濟總量的58%,形成了電子信息、醫藥化工、汽車零部件等主導行業,有82家銷售收入超億元、利稅超千萬元的大型企業。三產佔經濟總量的38%,形成了房地產開發、市場物流等支柱行業,而且旅遊業發展迅速。在就業結構上,全區80%的農村勞動力已經從農業生產中轉移出來,有了穩定的收入。第二個特點是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較快,佔經濟總量的68%。西青開發區有650多家中外企業投資,累計吸引資金達到54億美元。個體私營經濟佔到全區經濟總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從業人員達到5萬多人,年營業收入千萬元以上的企業有70多家。近年來,全區經濟結構日趨合理,發展步入了效益與速度同步增長,效益高於速度的健康軌道,農民收入水平逐年穩步提高。在經濟健康協調發展的基礎上,我們區的農村城市化步伐也在不斷加快。近年來,我們在村鎮建設上投入了120多億元,下力量改造了楊柳青一箇舊鎮,建設了張家窩、大寺、中北、辛口、南河五個新鎮,改造了一批舊村,全區初步形成了以新城區、中心鎮、一般鎮、中心村爲主的城鎮體系,建成了一批具有城市社區功能、環境優美的新農村。全區城市化率達到了58%,村鎮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羣衆的生產、生活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
主持人:張書記,我們今天的話題,更多的是圍繞新農村建設展開的。以您的理解,您覺得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關鍵點在哪裏?
張書記:黨中央、國務院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要求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這20個字是新農村建設的指導方針,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必須全面落實。就西青區的實際情況來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我們的首要任務還是要抓好發展這個第一要務。發展經濟是基礎,惠及農民是根本。我們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爲統領,千方百計加快農村生產力發展,在此基礎上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主持人:張書記,咱們西青區的各項經濟指標在天津市各區縣中是名列前茅的。剛纔您也提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首要任務是抓好發展這個第一要務,那麼,西青在加速經濟發展方面,有什麼打算呢?
張書記:這些年,通過擴大開放我們實現了經濟的快速發展。97年我區財政收入是3.8億元,而到去年我區財政收入就實現了40.69億元,9年增長了10倍。今後,要想真正抓住和充分用好天津發展新的上升期,我認爲還必須堅定不移地實施開放帶動戰略,不斷提升對外開放的層次和水平,通過開放促改革、促調整,全力打造一個開放的西青。我們要充分藉助濱海新區開發開放帶來的重大機遇,以西青開發區爲龍頭,努力打造中國北方重要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目前西青開發區電子信息企業已有140多家,總投資超過30億美元,佔西青開發區總投資的60%,像中芯國際、飛思卡爾、三星電子、松下電子等一批國際知名企業先後在開發區落戶生產,世界500強企業在我區投資的有14家。可以說,西青開發區已經具備了進一步壯大電子產業規模、提升我市電子產業競爭力的基礎和條件。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強化產業招商,切實抓好現有電子產業項目的延伸配套,努力做大做強電子產業集羣。按照我區“十一五”發展規劃,西青開發區電子信息產業將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長,到2010年力爭實現產值2000億元以上。我們還要積極推進對外開放的戰略性轉變。一是由追求數量向提高質量轉變。堅持質量與效益並重的招商策略,寧肯犧牲一時的發展速度,也要保證引資的質量,提高持續發展能力。二是由遍地開花向集約開發轉變。今後幾年,我們要按照產業集聚、佈局集中、資源集約的要求,着力打造“一區兩園五個密集區”的開發開放格局。這“一區”就是西青開發區,“兩園”就是李七莊凌奧創意產業園和西營門泰和都市工業園,“五個密集區”就是楊柳青中北汽車零部件密集區、南河高新輕工密集區、王穩莊金屬製品密集區、侯臺精密機械製造密集區和辛口張家窩循環經濟密集區。我們就是要按照這樣一個開放格局,突出產業特色,實行產業招商,實現優勢互補、錯位發展。三是由政策吸引向環境招商轉變。在調整完善招商引資相關政策的同時,注重改善投資環境,形成良好的誠信環境、安全環境、政務環境以及經營配套環境等等,着力吸引國內外高素質企業。四是由自我發展向互利共贏轉變。我們大城市近郊區作爲濱海新區的廣闊腹地,在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的大環境下,一定要積極融入新區發展、服務新區發展、推動新區發展,力爭在主動服務中實現互利共贏。
主持人:聽衆朋友,您現在收聽的是《天津電臺“區縣書記訪談”》特別節目。今天走進直播間的是本市西青區區委書記張國慶同志,請他談談西青區新農村建設的相關情況,聽衆朋友如果想與張書記交流,請撥打直播間熱線電話:23341457、23341458、23341459短信息平臺:移動用戶發送到016789118 聯通和小靈通用戶發送到16789118
主持人:您曾經講過,目前西青完全具備了建設更高標準的新農村的實力,今後要立足城鄉統籌,按照存量適度調整,增量重點傾斜的原則,不斷增加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今天您能不能具體講一講。
張書記: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離不開各級政府的支持和引導。隨着西青區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我們要對公共財政的支出方向進行調整,逐步加大對農業和農村的資金投入。一方面要着力改善農業生產的條件,繼續對農村的路、水、電以及農業設施進行改造升級,大力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促進農民增收,推進現代農業發展步伐。另一方面要加快農村各項事業發展,爲農村提供更多的公共產品。重點是加強農村的義務教育、衛生、社會保障等公益事業,使農民享受到更多發展的實惠。今年我們要建設第二所示範高中校,新建三所小學,啓動區醫療衛生中心建設,擴大養老保險覆蓋面,完善農村合作醫療等社會保障措施。在財政加大投入的基礎上,我們還要逐步建立農村公共產品的多元化投資渠道,努力通過完善制度、政府引導,使更多的社會資金投入到農業和農村的發展上來。
主持人:張書記,據我們瞭解,咱們西青區始終致力於建立社會保障網絡,實施了覆蓋全區24萬農民的新型合作醫療,區、鎮、個人每人籌資額達150元,是全市比較高的,實際報銷比例在80%以上,全區農民參合率接近93%。使農民真正享受到了改革發展的成果。今後,社會保障也面臨着由基本保障型向福利保障型的轉化,那在這個轉化過程中,我們有怎樣的思路和做法呢?
張書記:關注民生,不斷健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我覺得,我們的社會保障水平必須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這就要求各級政府逐步加大對社會保障的財政支持。目前,我們採取區、街鎮、村三級出大頭,農民少負擔的辦法,提高了農村合作醫療的參保水平;農村低保做到了應保盡保,並從制度上建立了低保標準的自然增長機制;有的村集體和街鎮財政出資,引導鼓勵農民參加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已經達到2.6萬人,佔全區勞動力總數的20%多。同時,我們80%以上的村還根據本村經濟條件,實行了數額不等的退休金制度、自主就業補助金制度、學生補貼制度等等。今後我們區要按照中央和市委的要求,實現社會保障覆蓋城鄉、提高水平的目標。實現這個目標,一方面,要在政策、財力安排上做到城鄉統籌、一視同仁,並適當向農民傾斜;另一方面,要動員社會力量,熱心參與公益事業、福利事業,爲保障體系建設獻策出力,爲特殊羣體提供幫助,努力形成社會全體成員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良好社會局面。
主持人:您現在收聽到的是“區縣書記訪談”特別節目,今天走進直播間的是本市西青區區委書記張國慶同志.張書記,農民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體,農民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新農村建設的成效。培養新型農民也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我知道,咱們西青已經連續四年舉辦“楊柳青民俗文化旅遊節”,另外,咱們還在夏季舉辦“夏季文藝大舞臺”,其實,這些都是提升農民文化素質的好方式。請您談談西青區在這些方面的經驗?
張書記:我們歷來十分注重農民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主體作用,不斷提高農民素質,激發農民投身新農村建設的熱情。近年來,我們從加緊建立和完善多形式、多層次的農民培訓體系入手,全面加強對農民的培訓,使農民儘快掌握農業新技術、新知識,提高農民素質和致富本領。同時,我們還加強對農民的各項技術技能培訓,加快農民向二、三產業轉移,造就越來越多的新型農民。目前,我們已建成區、鎮、村三級培訓網絡,建設了區勞動力市場,在各街鎮也建立了“勞動保障服務中心”,形成了全區統一的融就業登記、就業培訓、就業推薦、就業管理爲一體的城鄉勞動力市場。我們還通過政府引導,形成了具有西青特色的楊柳青民俗文化旅遊節、夏季文藝大舞臺、送文化下鄉“六個一”工程三個文化品牌。這些喜聞樂見、活躍在農民身邊的文化活動深受農民歡迎,成爲我們推動文化建設、提高農民文化素質、實現鄉村文明的重要載體。
主持人:通過張書記的介紹,我們也感受到了西青上下一心共創美好未來的和諧氛圍。同時,我們也看到,一個發展無限、魅力四射的和諧西青正在津西大地上崛起!今天的“區縣書記訪談”特別節目就到這兒,謝謝張書記,也謝謝天津經濟廣播和區縣聯盟廣播聽衆朋友的收聽和參與。今天的節目將在下午16:00——16:30,天津區縣聯盟廣播《廣播大視野》節目中重播;並在明天早晨7:00——8:00的天津經濟廣播《時代天津》節目中剪輯播出;網絡播出地址:北方網:www.enorth.com.cn;新華網天津頻道:www.tj.xinhuanet.com;明天我們邀請北辰區的區委書記李文喜暢談北辰區新農村建設的新思路、新舉措、新進展。歡迎關注收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