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的全國政協會上,戰秋萍委員聯合其他十幾位委員共同提交了一份提案,呼籲改革高校畢業生就業登記制度,還給學子們應有的學習時間。
戰委員認爲,大學最後一年正是進行畢業設計、撰寫畢業論文的時候,目的是讓學生們學會理論聯繫實際,這個重要環節的淡化甚至缺失,是高等教育倒退的表現。
眼下又到了大四學生忙着找工作的“黃金季節”,不論是招聘市場還是用人單位,都能看到畢業生們行色匆匆的身影。由此,本應是座無虛席的課堂卻只有寥寥數人,畢業班開始遭遇“空巢”尷尬。
小朱是天津市某高校廣告專業的大四學生,儘管最後這半學期還有諸如寫論文、找資料、論文答辯等一系列事情要做,但她還是選擇“實習”作爲重中之重。因爲在小朱看來,只有實習纔是“正事”,才能爲今後的就業鋪路。而學校安排的一些選修課,小朱也根本沒時間去上。
對於小朱這種半途“棄學從工”的做法,在大學裏並非個別現象。按小朱所說,他們班裏總共有40多名學生,現在很少有人還去學校上課,大家不是忙着找工作,就是已經在某些單位實習。“其實,我們的師哥師姐在大四的時候也都像我們現在一樣,我們也是順應潮流,不少同學都提前1年實習。”
採訪中,記者瞭解到的情況也確實是這樣。不過,如果把目光注意到那些比小朱再高上七八屆的師哥師姐,他們的思想就沒有現在這些大四學生“前衛”了。一名今年已經30歲的白領說,他上大學時,根本不會出現大學四年只上三年半或三年的現象,大家都會將四年的課程全部修完,然後找單位實習,再工作。對於現在大學畢業生“棄學從工”的現象,這名白領認爲,一方面與現如今就業壓力普遍大有關,另一方面也與學分制有關。
近幾年來,高校畢業生“未雨綢繆”,找工作的時間越來越提前,畢業班冷清的現象也是事實。在如今的大學校園,“空巢”現象正在悄然形成,學生受教育時間嚴重“縮水”。昨天,記者採訪了本市七八所高校的將近20名大四學生,八成以上的學生表示他們已經不在學校上課。
走訪多所高校發現,很多本應該是大四學生上課的教室如今已是空空如也,偶有一些“高朋滿座”的也是因爲“不來不行”。
本科生的四年學時“縮水”成了三年半甚至是三年,作爲安排課時的學校教務部門的老師也是非常無奈。幾所高校教務處的老師談及此問題時都說,正是考慮到大四學生爲了找工作不回學校,他們特意爲大四學生安排了一些課程,以此來“留”住學生。但是,學生似乎對此並不“感冒”,並找出相應的對策,自行把學業讓步給就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