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2006年盛夏到2007年初春,兩位軍人的事蹟感動了整個中國,兩位軍人的病情牽動着總書記。
2月2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來到解放軍總醫院,親切看望正在這裏接受治療的大連艦艇學院教授方永剛。這感人的一幕,不禁使我們想起了2006年7月21日,胡錦濤看望病重的北京軍區總醫院外科大夫華益慰的情景……
方永剛、華益慰,一個是風華正茂的政治理論教員,一個是年過七旬的退休醫生;一個以三尺講臺爲榮,用黨的創新理論鼓舞人,一個與無影燈相伴,用精湛的醫術救治人。雖然他們有着不同的人生,但他們的事蹟中卻無不彰顯着同樣的主題,這就是——聽黨指揮,服務人民。
從醫56載,華益慰始終要求自己做一個“聽黨指揮的好兵”,所以一生心無旁騖,所以從來任勞任怨。
忠誠,同樣是方永剛的品性。他說:“沒有科學信仰的人是不幸的,我的信仰就是馬克思主義。”正是靠着黨的好理論、好政策,出生於貧寒農家的方永剛,在改革開放之後上了大學、參了軍;也正是在見證了黨的科學理論對國家和民族產生的巨大推動力之後,他作出了自己的理性選擇。
選擇,一旦成爲信仰,就有了堅不可摧的力量;選擇,一旦成爲信仰,就會化爲無怨無悔的行動。個人命運挫折起伏,改變不了他們對黨的信賴;市場經濟大潮如何誘惑,改變不了他們心繫人民的情懷。
每次講課,方永剛都要準備一杯白水、一條毛巾,總是激情難抑,常常汗溼衣衫。用樸實的“大白話”和老百姓身邊的平常事,他把理論講得入情入理、通俗易懂。爲了聽他的課,農民可以停下手裏的農活,學生甘願放棄難得的假期。有一次,一位退休老幹部甚至躺在擔架上進了方永剛的課堂。多年來進行的上千場講座中,這位把傳播理論作爲人生最大樂趣的黨的理論工作者,獲得了“平民教授”“科普專家”“大衆學者”的美譽。
華益慰一生做手術數千例,每次手術,一刀一針總是親手進行。冬天爲病人查體,他不忘先把聽診器用雙手焐熱。這位一輩子沒有出過醫療事故、一輩子沒有收過紅包、一輩子對病人負責的外科大夫,被患者稱爲“值得託付生命的人”……
或許正是因爲這些細節,人們給了方永剛發自心底的尊敬和信任;在華益慰逝世半年後的清明節,人們仍然忘不了在他的遺像前獻上一束鮮花。
無論是真情傳播黨的創新理論的方永剛,還是真心爲患者服務的華益慰,滲透在他們人生細節中的,是一種本色的力量。
“方教授說出了我們想聽的話,讓人聽得明白,聽得暢快。”一次次,我們從不同的採訪對象口中聽到了同樣的話。正如方永剛所言,理論從來沒有高高在上,理論是從千百萬人民羣衆的實踐中歸納、抽象而來的,它本身就是樸實的。那麼,在理論和實踐之間架起一座橋樑,把理論還原到生活中去從而散發“真”的魅力,當屬理論工作者的本分。
我們想起了華益慰生前常說的一句話——“我是個醫生,我不過做了我應該做的。”
絢爛之極歸於平淡。方永剛和華益慰是相似的,他們都以最執著的方式恪守着“傳道授業解惑”和“救死扶傷”的職業誓言。這是本分,也是大德。這樣的恪守,使得他們的人生平凡而又極不平凡。
華益慰和方永剛的服務對象,都是最廣大的人民羣衆。不管求醫者是農民還是幹部,華益慰所投入的,都是自己醫德醫術的全部。方永剛的聽衆,同樣來自社會各個階層。工人、農民、幹部、軍人……他爲各種年齡、職業的人們架起了通向最新理論的橋樑,同時從他們那裏汲取着社會實踐的豐厚營養。
很難統計,究竟有多少人在華益慰的手術刀下獲得了第二次生命,究竟有多少人從方永剛的講課中得到了自己的啓迪。但,可以肯定的是,對於如此投入的他們而言,服務人民不僅是職責所繫,更是人生快樂之所在。
聽黨指揮、服務人民,作爲人民軍隊的優良傳統,二者閃耀在方永剛和華益慰的人生軌跡中,統一於他們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行動中。
傳統從來不僅僅屬於昨天。從’98抗洪到抗擊“非典”,從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人民軍隊的優良傳統每天都在這支走過80年曆程的隊伍中延續着。
這是我們這支軍隊不變的軍魂,這是我們這支軍隊永遠的本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