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運垃圾五千斤 用繩拉車肩留痕
徐文華,39歲,就職於河北區環衛局環衛一所新開河保潔隊,一位農民工勞模。
“挺激動的,但壓力也很大。當勞模就是模範了,更要做出榜樣。”這個來自河北省景縣的農民怎麼也想不到,自己會被評爲天津市勞動模範。
1988年高中畢業後,徐文華來到天津,成了一名垃圾收運保潔員。“唸了這麼多年書,卻當個環衛工人,剛開始確實有點彆扭。”徐文華說,自己的性格就是這樣,既然幹了就一定要幹好。
徐文華負責河北區泰園居民區近1000多戶居民的垃圾收運工作。每天凌晨2:30,徐文華拉着收運車出門。大部分居民區是平房,收運車進不去,徐文華就揹着筐走到衚衕裏,把居民的垃圾倒進筐裏,再往收運車上倒。
高2米多、長近2米的收運車裝滿垃圾足有1000多斤。並不健壯的徐文華每天要拉着收運車往返垃圾轉運站四五次,1000多戶居民的垃圾收運完畢時,已將近中午了。
18年來,徐文華的工作風雨無阻,從未休息過一天。每天用繩子拉着收運車,徐文華的肩膀被勒出兩道深溝。徐文華說,他很少去看病,最怕聽到醫生說讓他歇班,垃圾收運工作是人守一職,一旦歇班,居民的垃圾就沒人清倒了。
1993年,徐文華的妻子來到天津,也幹起了同樣的工作。那時,他們的孩子還小,每天凌晨,夫妻倆出門幹活時,孩子還在睡夢中。大部分時間,年幼的孩子只能一個人被鎖在家裏。如今,孩子已經上學,並且自理能力很強,每天自己起牀、吃早點,自己去上學。
剛來天津時,徐文華住在保潔隊提供的房子裏,後來,徐文華把隊裏分給自己的房子讓給其他隊員,自己花錢租了一間房。
每年春節,家裏都來信讓徐文華回家,可他都是在收運垃圾的崗位上度過的。雖然特別想念家鄉的親人,但18年來,他只回過兩次家,一次是岳母病重,一次是父親病重。
徐文華說,18年來,他已愛上了天津這塊土地,也愛上了保潔員的工作,天津是他的第二故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