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條爭執中的線路
劉永愛好旅遊。2年前,他就已經去過桂林的陽朔、湖南的鳳凰以及貴州苗寨。他不喜歡旅行團的刻板和馬不停蹄的購物,他也並不認同“類似自虐”風險很高的戶外探險。他對自己的定位是:自助休閒遊,選擇路線的標準是大家認同,政府開放,安全有基本保障的成熟路線。深圳的磨房網是他經常光臨的地方,“這裏推薦的路線比較適合年輕人”。事實上,雪崩事件中的深圳遊客絕大多數是通過磨房網認識並進而共同出行。
和女友李可確定“五一”要去雲南後,他仔細研究了兩條路線:一條是亞丁——玉龍雪山;另一條是昆明——麗江——梅里雪山。“網上有成熟的行程,就是旅遊攻略。最後我們決定去麗江,香格里拉。”通過磨房網,劉永約到了另兩對想走這條路線的情侶,之後,三對情侶在深圳搞了個見面會,誰在旅行中負責採購,誰負責財務等等,任務都安排妥當。雖然臨出發前有一對夫妻臨時有家事,4個人依然在4月28日晚在昆明碰頭。與邱華從麗江進山路線不同,劉永一行4人先到了香格里拉,然後包了輛吉普車去了飛來寺,從那裏或步行或騎馬進山。在他們看來,這並不是一條難走的路線。
雪崩事件後,受傷遊客與迪慶州政府之間就賠償問題難以達成和解,最主要原因就在於對這條路線性質的理解不同。
邱華說,在過金沙江之前的瀾滄江大橋那有個水泥房子,是賣門票的地方。一張門票60元,還要登記遊客從何處來。由於門票上沒有註明營業範圍和景點,遊客們一般會認爲這是梅里雪山整個景區的門票。然而,梅里雪山景區管理局負責人阿主卻指出,這只是明永冰川的門票。“梅里雪山的出名不在風景,他是藏傳佛教中的神山,上千年時間裏,它是藏人朝聖的雪山。梅里雪山開始爲外界關注始自1991年中日聯合登山隊的山難。作爲風景區對外開放是在1998年前後,當時長江中上游地區天然林禁伐,而砍伐木材是國家級貧困縣德欽縣最主要的財政來源。禁伐後,把旅遊業作爲支柱產業來培育,成爲縣政府的主要策略。但當時對遊客開放的只有明永冰川,雲南省發改委有個可銷售門票的規定,那是我們賣門票的政策依據。”
阿主詳細描述了到神瀑的路線:從德欽縣城出發到西當溫泉有約50公里的公路,之後要翻越海拔2000~3800米的山樑,下到海拔2500米的雨崩下村,這一段距離有15公里,都是2米左右寬的人馬道,須徒步或騎馬,從下村到神瀑又有7~8公里的山路。“國務院曾規定,三江並流地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要通電,通信,有道路,有管理部門。而雨崩一沒有通公路,二沒有通電,大多數地方還沒有手機信號,並不是一條成熟的旅遊路線。”阿主甚至開玩笑說,“誰去那個地方?只有吃苦的藏族人才去!來梅里雪山朝聖一次是藏區人一生的願望。”
“山難後,外界對梅里雪山有了瞭解,開始有遊客帶着裝備進山,並寫了遊記貼到網上四處傳播。於是,有知識、有錢、有時間的人把來梅里雪山作爲一件值得標榜的事件。神瀑是內轉經朝聖的重要地區,也是藏人必去的地方,知名度就更高了。現美國財政部部長鮑爾森在高盛當總裁時曾包機來過這裏。但這裏的很多地方並不具備對遊客開放的條件,但又不是軍事禁區,不能強行禁止人進入。”阿主舉例說,進出雪山的路並不止這一條。雪崩事件發生後,救援部門在這條線路上設了3道防線,以防止遊客進入再出事故。但阿主和景區工作人員仍看到有不少遊客沿雨崩河下來,根據衛星地圖,雨崩河下來的小路,從瀾滄江到雨崩村。沒有人檢查門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