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結束的近幾天來,本市心理衛生專科醫院及一些大醫院心理門診接待了不少考生和家長。一些考生的心理壓力在考後非但沒消失,反而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心理衝突和生理紊亂現象。專家稱此爲考後綜合徵。
昨天,一考生家長到一中心心理衛生醫院替孩子諮詢。她說女兒高考結束後這幾天,始終垂頭喪氣、悶悶不樂,甚至半夜從夢中驚醒,流着淚說自己哪道題錯了等等。這位家長焦灼地說,現在家裏的空氣比考前還緊張,生怕哪句話說錯。其他就診的考生多爲考後感覺考得不理想,便唉聲嘆氣、愁眉不展。當然,也不乏一些考後興奮的考生,狂打遊戲、上網,或成天看影碟,頻繁與同學聚會等。
心理專家陳復平教授稱,這是“考後綜合徵”的兩種典型表現。每次高考等重要考試結束後,都有部分學生會出問題。從考試結束到發佈錄取通知書之間,是“考後綜合徵”的高發期。有的考生考後在家裏吵鬧、摔東西,有的則煩悶、失眠、食慾減退。這都是因對考試成績的擔心而引起的焦躁、抑鬱情緒,通常是升學帶來的壓力,也與考生本身心理素質較差有關。
專家稱,由於現在家長、老師都重視考前孩子的心理狀態調整,往往忽略考後,而考後更容易出問題。針對考得不理想的孩子,家長不要一味斥責埋怨,應安慰鼓勵孩子,幫孩子找到適當的宣泄途徑,與孩子共同籌劃未來。對那些興奮的考生更應多溝通,不能放手讓孩子“瘋狂放縱”,可以與孩子一起旅遊或做些有益健康的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