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地道的香港人,也是地道的天津姑爺。”在新世界廣場的辦公室裏,身材高大的劉漢樑先生用並不標準的普通話自我介紹。作爲天津新世界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從2000年來津工作開始,劉漢樑已經在海河邊度過了整整7個年頭,這期間的收穫除了事業如魚得水外,還娶了一個賢惠漂亮的天津媳婦。
劉漢樑戲言自己有一個“貪婪”的胃,每到一個陌生的地方總是習慣性地尋覓特色美食。劉漢樑說自己是被天津的美食徹底“征服”了。
第一次來天津時,他意外地發現一個名叫“食品街”的地方,於是一頭鑽了進去。“很少會有一個城市,把所有的特色美食集中在一條街上,愛死天津了。”說這話時,幽默的他誇張地咂摸咂摸嘴脣。
狗不理、貓不聞、猴不吃、耳朵眼、十八街、石頭門檻……劉漢樑一口氣唸叨出一大堆天津特色美食,最初來天津的那段時間,他所有的業餘時間幾乎都消耗在了逛小吃店上,因此他能像老“天津衛”一樣說出“佟樓那家的煎餅餜子最好吃,大福來的鍋巴菜很地道,大悲院的素齋特別耐人回味,紅旗飯莊的老爆三百吃不厭。”
當然,相比飯店而言,劉漢樑更欣賞妻子以及丈母孃、老丈人的廚藝,“家常菜沒有外面館子的好看,但吃的順口,而且有親情在裏面呢。”劉漢樑很喜歡妻子的家常小炒,更愛吃丈母孃的三鮮餡兒餃子,經過多年的練習,如今他也學會了擀皮兒。
但他也有自己的“招牌菜”——煎牛排。每逢節假日的親友聚會,家裏總會形成一個奇怪的餐飲現象:妻子帶來的天津朋友津津有味地品嚐他做的牛排、西點、沙拉以及例湯;他帶來的香港同事則對妻子做的三鮮餃子、花捲、炒菜或是炸醬麪大快朵頤。
來天津前,劉漢樑對天津的瞭解幾乎爲零,僅僅知道大陸有這麼個城市而已。2000年,在加拿大工作的劉漢樑無意中在互聯網上看到香港新世界集團的招聘啓事,一股強烈的思鄉之情襲上心頭,於是一封附帶自己簡歷的e-mail發回了香港。
2000年9月,已被新世界集團聘用的劉漢樑被派往天津工作,“一出機場,哇噻,大街上好多的自行車哦。”他說,在香港自行車是純粹的健身工具,只有在公園和運動場才能看到,猛然間看到天津大街小巷川流不息的自行車,感覺特別不適應。
閒暇時,劉漢樑喜歡一個人拿着地圖四處逛,總能遇到熱心的天津市民幫他指路,“有時我問的地方人家也不知道,可人家愣是能幫我再去找別人打聽,太熱情了。”
劉漢樑的普通話水平急速提高,這其中有一個人功不可沒,就是他的妻子,“我們是純粹的在天津相識、相愛、結婚。”劉太太在一家公司從事設計工作,她的率真和爽朗吸引了劉漢樑,在他看來香港女人身上很難尋找到這種熱情直爽的氣質。
劉太太是個特別稱職的語言老師,遇到劉漢樑表達不清時也不會和他計較,一個字一個字糾正他的發音,“那會兒要說‘我愛你’,我總是吐不出這個音,她就一遍遍糾正我,結果成了她對我說了,哈哈!”劉漢樑笑得手舞足蹈,如今他的普通話雖然依舊稱不上標準,但日常交流絕對不成問題,兩個相愛的人在2004年終成眷屬。
丈母孃和老丈人都是老天津衛,於是劉漢樑“偷藝”又學了不少天津方言:“倍兒哏兒”、“幹嘛”、“找樂”、“地界兒”等。他說來到天津才知道爲什麼相聲會在這裏這麼火,因爲“天津人的幽默細胞是與生俱來的,幽默到骨頭裏。”
劉漢樑在天津買了房子,將家安在了這座城市,“你知道嗎?我回香港反而是住酒店。”
在他的心中,香港和天津都是故鄉,而他也是一個對故鄉有着特殊眷戀的人,每週的《津港直航》雷打不動,在香港看到關於天津的消息會第一時間撥通妻子的電話,在天津聽到香港的信息也會迅速告知香港好友。
兩邊都是家,兩邊都愛得深切。這種狀態,往往令劉漢樑把大量的時間和金錢都花在津港兩地的路途上,“我的下半輩子估計都是這樣了,不過我喜歡。”他說着,呵呵地笑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