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領事:和平最為珍貴
早年留學四川大學,高橋耕一郎眼裡的中國絕不局限於平面,這正是他留在中國的原因。在這位日本駐重慶總領事館領事看來,解讀就是他的工作———為日本人解讀中國,為中國人解讀日本。解讀如今已延伸至理解,如他告訴我,路過『六•五』大轟炸紀念館時會心情沈重。耳邊響起的,是他當兵的爺爺說的話:『永遠別讓戰爭重來。』
望日媒客觀報道中國
對高橋耕一郎的專訪,從『理解』二字開始。
記者:中日民間交流活動年年昇溫,在你看來,中國人和日本人之間最大的溝通阻礙是什麼?
高橋:我想是語言和習慣的不同,日本人在中國人看來說話和行動太客氣。日本人如果看到性格直率的重慶人,肯定會驚訝,反過來,中國人也會覺得日本人平時表達模糊,禮節太繁瑣。這會讓中國人和日本人接觸時心裡覺得怪怪的。
記者:如果拋開文化差異,中日民間交流阻礙是否還牽涉到其他因素?
高橋:很多日本人對近代史的了解並不深,加上來中國的年輕人開始增多,我建議日本年輕人多看下歷史書。在日本,高中畢業後學到的歷史課纔講到江戶時代,他們對近代歷史並不了解,如果他們想來中國,最好重新學下中日近代史,這對他們有幫助。
記者:但是他們要看什麼樣的歷史書又成了一個問題。
高橋:有個問題,一些日本人還沒有來中國,就對中國沒有了好印象,造成這種印象有媒體的原因,日本一些媒體習慣報道中國的負面新聞,這讓誤會越來越多。在日本,媒體獨立於政府,作為一名官員,我雖無權要求媒體怎麼做,但我對媒體的建議是:請客觀報道中國。
我願與中國人交朋友
在高橋耕一郎看來,作為一名日本駐華領事,首先要學會中國式的辦事思維。
記者:在中國,你感覺最大的工作方式差異是什麼?
高橋:中國企業如果想找一家日本企業交流溝通,他們都會找到我,讓我來安排活動行程。在日本並非這樣,在日本企業看來,民間交流就應是雙方直接聯系,如果我出面,日本企業會感到奇怪,他們不喜歡有政府牽涉進民間活動。
記者:你在工作中有沒有遇到過困難?比如說受人冷漠?
高橋:中日關系經歷過緊張期,這讓我們的文化交流工作很難開展。期間有中國朋友不願跟我交流,但我還是要進行我的工作,向他們介紹日本。
記者:如果現在我帶個朋友來坐你旁邊,他直言自己不喜歡日本,你還願和他交流?
高橋:哦,我願意和他交朋友,他不願了解日本沒有關系,這其實不重要,不一定說日本嘛,我們還是可以聊天,吃火鍋。
日本人會愛上重慶
高橋的家人去年來重慶旅游,女兒告訴他,自己從來沒有想過中國會有重慶這麼大的城市,在高橋看來,重慶對日本人而言依舊陌生。
記者:在中國工作的目標是什麼?
高橋:更多地促進重慶和日本的交流,讓日本了解重慶。不過現在日本的導游書介紹重慶的內容很少,我想重慶的官員去日本時是不是可以和當地出版社聯系下,寫些重慶的風土人情簡介,讓日本的導游書上也有詳細的重慶介紹。
記者:如果讓你當導游,你會怎麼給日本朋友介紹重慶?
高橋:啊,這裡很多好吃的喲!(笑)從旅游角度講,重慶其實有相當多的看點,無論是三峽還是武隆,我個人認為日本游客會愛上這裡。
記者:但重慶也有相當多的抗戰景點。比如史迪威將軍紀念館,重慶大轟炸『六•五』慘案遺址。或許這些地方對日本人有些敏感,你去過『六•五』慘案遺址嗎?
高橋:在重慶工作的日子,我經常路過那個地方。
記者:有什麼特別感受?
高橋:我的爺爺曾經在二戰時參軍,但他還沒有上前線,戰爭便結束了,我到現在仍記得小時候爺爺對我說,千萬別讓戰爭重來,不要讓日本回到那個黑暗的年代。路過這個地方,我心情沈重,也能體會爺爺那句永不再戰的含義。
和平最珍貴
記者:當一名日本領事,是不是有其他國領事無法理解的壓力。
高橋:可能我最大的擔懮是日本人和重慶人產生摩擦。因為中日關系的特殊性,這的確是其他國家駐華領事不會多想的事,要說壓力,這種擔懮的確給我的工作形成了一定壓力。
記者:請用一句話來總結你在中國生活或工作的感觸。
高橋:和平最珍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