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對時下各地涌動的亂漲價現象,國家發改委6日強硬表示,對查出來的亂漲價案件,一經覈實,要依法從快從重處理,絕不讓違法者在經濟上得到好處。近段時間以來,各路漲價消息在中國可謂此起彼伏,對普通民衆產生極大困擾。中國官方絲毫未予怠慢,先後發出多道令牌平治漲價亂象,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更對哄擡物價問題親自過問(8月6日中國新聞網)。
豬肉漲價、方便麪漲價、成品油漲價、電力企業向發改委逼宮......漲聲一片,輿論一直詬病不斷。8月6日國家發改委的強硬表態確實讓人高興。
在亂漲價氾濫的語境下,公衆一直在期待着一個爲國計民生、爲百姓說話的強硬發改委的出現。如果發改委真的“言必信,行必果”,抹下情面,像國外那樣嚴厲處罰結盟漲價的話,我們相信,亂漲價的局面不是不可以控制。眼前的例子是,今年8月1日,美國司法部宣佈對英國航空和大韓航空各處以3億美元的罰款,原因就是這兩家公司與其它航空公司合謀操縱航空業價格。同日,英國公平貿易局宣佈以同一原因對英國航空處以1.215億英鎊的罰款(《財經雜誌》報道)。
美國和英國對價格同盟開出了鉅額罰單。而在我國,方便麪集體漲價、航空公司結成價格同盟、房地產開發商囤積居奇。對此,國家再不採取強硬措施,最終必將“養虎爲患”。喜歡談與國際接軌,在應對價格結盟的問題上,爲什麼不能與國際接軌呢?如果動真格了,亂漲價企業或許會有所顧忌。
當然,基於壟斷行業的壟斷屬性與壟斷地位,決定了其捍衛既得利益的不擇手段,我們顯然不能寄希望於國家一次、兩次干預,就能讓壟斷企業良心發現,主動放棄價格聯盟,放棄與民爭利。
其實,結盟漲價,除了說明壟斷行業漲價行爲赤裸裸外,根本看不出有什麼技術含量。只要他們的壟斷地位不改變、市場競爭不充分,即使叫停了一起兩起亂漲價,也未必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他們仍然可以翻新花樣綁架民生。比如,近日,南京、蘇州等地的成品油批發價相繼上漲。上海油價雖未上漲,但中石油、中石化停止批發部分品種,力保零售,優先滿足自己旗下的加油站所需,接着,兩家煉油廠停產檢修,把漲價的責任推給市場供應不足。上海的中石油、中石化的漲價套路顯然比價格聯盟要策略得多。
國家發改委規定,“各級價格主管部門須把握好政策界限,嚴格區分成本推動正常轉嫁與藉機哄擡價格的界限、區分企業自主定價與串通漲價的界限、區分價格信息服務與操縱價格的界限。”所以,我們不僅要嚴懲明目張膽地亂漲價,對“策略漲價”也要拿出有效的策略來。
事實上,一個真正競爭充分的行業,是不怕亂漲價的。從4月份起,重慶600多家洗車行結成“漲價聯盟”,將洗車費由10元漲到20元,儘管引起車主抗議,但洗車行仍未讓步。三個月時間後,這場轟轟烈烈的價格同盟卻土崩瓦解,恢復到10元。
所以,我認爲,面對自由競爭市場上的“價格卡特爾”,我們要做的不僅是從重從快查處亂漲價案件,而且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那就是如何激活市場競爭,採取措施保護合法競爭、打破行業壟斷地位。讓市場經濟在充分競爭的合法市場經濟軌道上運行。(文/葉祝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