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5日)是《檔案法》頒佈20週年紀念日,從2004年開始市(天津市)檔案局把檔案法頒佈日確定爲全市檔案開放日,規定每年的9月5日,市及區縣檔案館都要向社會開放檔案。此次新開放的檔案包括檔案12806卷,文件57499件,珍貴資料20冊,數字檔案2萬頁,時間跨度從1886年至1996年,長達110年。在市檔案館中,它們擺放了好幾個陳列室。
昨日,和全市所有市民一樣,記者第一次有幸瀏覽了這些發黃的紙張,從1886年創刊的《京津泰晤士報》,到1948年中國代表團參加奧運會;從解放後第一任市長手中神祕的鋼絲錄音帶,到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市民能分到幾個雞蛋……短短一天的時間中,記者觸摸到了天津城一個多世紀的歷史。今日,本報爲您揭祕110年間津城鮮爲人知的檔案故事。
1886年
英文報紙記錄天津歷史
天津開埠以後,不少外國人開始在這裏興辦教育文化事業。市檔案館從英國徵集的《中國時報》(後改稱《京津泰晤士報》),就是第一家由外國人在津創辦的報紙。該報紙創辦於1886年,止於1902年,真實記錄了這一時期天津的經濟文化發展狀況。據介紹,本次共徵集到了1886至1902年間英國人德璀琳在津籌辦的《京津泰晤士報》全套膠片以及反映八國聯軍進攻天津的侵略史實等內容的多文種地圖50餘幅。眼前的這張報紙,是記者在電腦中看到的1887年4月30日的《中國時報》,報紙中記錄了當年英國人眼中的中國。
市檔案館保管利用部的蒙秀芳告訴記者:“我們徵集來這套珍貴的報紙後,利用現代化的手段把它製作成數字報紙,成爲電子文件。這樣不但能有效地保護原稿不被人爲損壞,還能方便市民查閱,一舉兩得。”
1948年
中國代表團參加奧運會
爲了迎接北京奧運會,市檔案館對館藏珍貴體育專題檔案資料進行了解密。其中,1948年《第十四屆世界運動會中華代表會》資料詳細記錄了當年中國代表團積極參加世界級運動會的情況。書中描述了孫中山、張伯苓等人在本次運動會期間做出的突出貢獻,記錄了他們積極籌備本次體育賽事,促進中國體育運動發展的足跡。書中還詳細描述了各項賽事安排,以及跳臺規定動作圖、5萬公尺競走路線圖等內容。
書中通過人物圖畫的形式公佈了各項目規定動作的標準,並把當年參與各種比賽項目隊員的名字、照片等都記錄了下來,由此可見對本次運動會的重視程度。其中,籃球隊的男隊員李世僑、蔡文華的名字在這一頁中排前兩位,應該就是籃球隊中的主力隊員。本書的最後,還有一張1948年世界運動會會址英倫溫布萊(音譯)運動場的平面圖,檔案館的工作人員認爲,這是爲方便運動員熟悉場地而繪製的。據介紹,第十四屆世界運動會就是當年的奧運會,書中的內容詳細記錄了當年中國健兒積極參與奧運的過程。
三年自然災害時期
每人每次分1個雞蛋
1949年至1965年形成的建國後檔案也是此次開放的重要部分。主要有天津市各產業工會、市人民政府部分委員會、市供銷合作總社、市總工會、市直機關委員會、市委宣傳部等單位的部分檔案。市供銷合作社的檔案中有我國在三年自然災害時期本市的糧食供給情況。比如,當年的某段時間內,市民每人每次只能分到一個雞蛋,當時的檔案中清晰地記載了這段時間全市的總人口數,雞蛋、蔬菜、肉類的供應量以及各類人羣的配比情況等。通過這些檔案,可以讓我們瞭解津城節糧度荒時期的百姓生活。
全市徵集鋼絲錄音機
1998年,天津市檔案館徵集處聽說,新中國第一任天津市市長手中有一套鋼絲錄音帶。那是我國在解放初期生產的一批錄音設備。鋼絲很容易被磁鐵磁化,鋼絲錄音機就是根據這個原理髮明的。據說,當年國內生產的鋼絲錄音機和錄音帶數量極少,所以,能找到這些錄音帶把徵集處的同志們興奮壞了。
可是,找到鋼絲錄音帶後,大家也發愁了,怎麼能使它放出聲音來呢?工作人員來到天津市廣播電視局,終於在老庫房裏找到了一臺鋼絲錄音機,可把磁帶放進後,年久失修的錄音機根本放不出聲音來。
現在,市檔案館通過本報向社會徵集鋼絲錄音機和鋼絲錄音帶,如果您家有這類物品,歡迎您與本報聯繫。如果您可以把它們捐贈給市檔案館,檔案館將向您頒發國家檔案捐贈收藏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