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大的一個重大歷史功績是確定了黨的政治路線,即“放手發動羣衆,壯大人民力量,在我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這條政治路線闡明瞭全黨全國人民的奮鬥目標是打敗日本侵略者,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闡明瞭爲實現這一奮鬥目標,就要放手發動羣衆,壯大人民力量;闡明瞭加強黨的領導是革命取得勝利的關鍵。
爲了建立新中國,當時重要而迫切的任務是建立民主聯合政府。大會擬定了建立聯合政府的具體步驟,制定了新民主主義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綱領,提出了實現中國工業化的宏偉任務。大會宣佈要讓有利於國計民生的私人資本主義有一定程度的發展,並把能否解放、發展生產力作爲檢驗一切政黨政策的根本標準。
七大總結歷史經驗,把黨在長期奮鬥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概括爲三大作風,即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羣衆緊密聯繫在一起的作風,自我批評的作風。強調三大作風是共產黨人區別於其他任何政黨的顯著標志,堅持和發揚黨的優良作風對實現黨的政治任務和組織任務具有重要意義。毛澤東指出: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羣衆的最大利益,爲最廣大人民羣衆所擁護爲最高標準。全心全意地爲中國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羣衆,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這就是我們制定政策的根本出發點。
大會選舉產生了新的中央委員會和中央領導機構。其中,中央委員44人,候補中央委員33人。隨後召開的七屆一中全會,選舉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陳雲、康生、高崗、彭真、董必武、林伯渠、張聞天、彭德懷爲中央政治局委員;選舉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爲中央書記處書記;選舉毛澤東爲中央委員會、中央政治局主席。選舉任弼時爲中共中央祕書長,李富春爲副祕書長。這是一個具有很高威信的、能夠團結全黨的堅強的領導集體。
6月11日,大會舉行隆重的閉幕式。毛澤東致閉幕詞。他說:“我們開了一個很好的大會”,“我們開了一個勝利的大會,一個團結的大會”。他在閉幕詞中向全黨發出了鼓舞人心的號召:“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
黨的七大是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極其重要的一次、也是最後一次代表大會。它總結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20多年曲折發展的歷史經驗,制定了正確的路線、綱領和策略,克服了黨內的錯誤思想,使全黨特別是黨的高級幹部對於中國民主革命的發展規律有了比較明確的認識,從而使全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達到了空前的團結。這次大會作爲“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而載入史冊。它爲黨領導人民去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組織上的深厚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