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市房管局,記者了解到,今年成都市推出的限價商品住房預計將有7600多套,建築總面積為69.96萬平方米,目前成都即將推出兩個限價房項目,預計銷售均價只有3750元一平米。
8月份,成都市政府組織第三批次人群申購限價房,申購條件再一次被放寬,除了將戶均住房面積擴大到72平米之外,還將非成都市戶口的家庭納入的申購范圍之內。
成都市房管局市場處黎東明稱,就是在這個既不符合經濟適用房的購買條件,但他又買不起這個普通商品住房這塊人群,我們認為這又是一個夾心層,這塊夾心層我們就用限價商品住房來解決。
10月31日,央視《經濟半小時》播出『成都申購條件嚴格致限價房滯銷』,以下為節目內容實錄。
從去年開始,一個新名詞成為房地產市場的熱點,那就是限價房,其實,所謂限價房就是政府對開發商的開發成本進行測算以後,對房屋的銷售價格、建設標准和銷售對象等方面進行限制,將開發商的利潤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並最終設定土地出讓價格,因為它既限制地價,也限制房價,很多人又把它稱作兩限房。做為搭建住房保障體系的一個新舉措,限價房究竟能不能像經濟適用房、廉租房一樣,幫助低收入家庭圓了住房夢呢?我們今天就先到率先推出限價房的成都去看看。
2007年9月,記者來到位於成都市駟馬橋附近的北回歸線售樓處,這是成都市政府在今年7月份推出的限價房項目,位於二環路的邊上,均價只有3700元多一平米,比周圍的商品房便宜10%還要多,但是那裡的人卻寥寥無幾,據銷售人員介紹,北回歸線項目開盤已經兩個多月,然而銷售情況卻沒有想象中的火爆。
與限價房銷售情況形成對比的是,同一時期成都市商品房的銷售卻呈上漲之勢,今年1到9月,成都市商品房預售面積582.4萬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長49.9%;在北回歸線限價房項目的對面,就是一個正在銷售的商品房樓盤----瑞祥御錦,記者了解到,瑞祥御錦從4月開始銷售,到9月份,四百三十多套商品房已基本售完。
據成都市房管局介紹,成都市第一批限價房是從今年3月份開始推出的,其目的主要是為了解決部分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問題。
成都市房管局市場處黎東明:『就是在這個既不符合經濟適用房的購買條件,但他又買不起這個普通商品住房這塊人群,我們認為這又是一個夾心層,這塊夾心層我們就用限價商品住房來解決。』
在成都市房管局,記者還了解到,今年成都市推出的限價商品住房預計將有7600多套,建築總面積為69.96萬平方米,除了頭兩批次已經開盤的之外,成都市還即將推出兩個限價房項目,預計銷售均價只有3750元一平米。
在采訪限價房的時候,我們聽到很多人提到一個詞,夾心層。它指的是城市中那些工薪階層,他們收入比低保家庭、低收入困難家庭稍好一些,不符合享受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的條件,但靠那點工資又實在買不起高昂的商品房,夾在中間高不成低不就。那麼,兩限房推出之後,能不能讓這些處在夾心層中的人看到希望呢?
根據成都市房管局的規定,只有先獲得限價房的購買資格,然後纔能去挑選限價房,目前,成都共頒布了三次購買限價房的資格。成都市第一批先價商品房是從今年3月份開始申購的,當時的申購條件非常嚴格,規定申購者不僅要具備成都市五城區戶口,而且人均住房面積還不得超過16平米,結果第一批限價房申購結束後,1059套限價房只賣出了三百多套。
為了擴大申購的范圍,在今年5月份成都市房管局又進一步放寬了申購條件,把申購者的住房條件擴大到戶均55平米以下,但必須要有一個人是成都戶口。8月份,成都市政府組織第三批次人群申購限價房,申購條件再一次被放寬,除了將戶均住房面積擴大到72平米之外,還將非成都市戶口的家庭納入的申購范圍之內,現在不僅外地人可以買,一些沒有房子的單身男女也能住進限價房。
記者了解到,限價房的價格一旦確定下來之後,就不會隨著市場上房價的上漲而變化,所以限價房除了滿足部分困難家庭的住房需求之外,政府的最終目的還是希望能對房價上漲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然而從成都市房管局的統計數字來看,今年1-7月成都市五城區商品房成交均價為4778元/平方米,同比上漲8.5%,其中住宅成交均價為4651元/平方米,同比上漲12.5%。
應該來說就是說限價商品房是抑制房價很好的舉措,同時也是改變供應結構的一個很好的舉措,但是,可能就目前的規模和總量,因為畢竟政府纔剛剛開始,成都市政府推出了很多,畢竟來說市場的反應有一個時間。
自從2006年5月份,國務院常務會議出臺六條房地產調控措施之後,全國各地都相繼出臺了限價房政策,目前除了成都的限價房正在銷售之外,北京廣州的首批限價房地塊也已經確定,然而對於限價房能否起到抑制房價過快上漲的作用,在網上出現了不同的聲音。
半小時觀察
節目裡我們看到,成都在推出限價房的過程中,逐漸擴大了惠及面,讓更多的老百姓能夠享受到住房優惠。其實,住房就像教育、醫療、養老一樣,也是重要的民生問題,並不能完全交給市場,讓那只看不見的手去調節。否則的話,低收入家庭就會成為住房保障體系的一塊短板,無法彌補。
政府在維護老百姓的居住權,保證居者有其屋上,負有當仁不讓的責任。目前全國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面積低於10平方米困難家庭的有1000萬戶,比重達到5.5%,幫助他們以及更多的中低收入家庭改善住房條件,是政府公共服務職能的體現。現在,在廉租房、經濟使用房之外,又增加了限價房,就是面向不同收入層次的家庭,建立一個更完善的梯級保障體系。事實上,這也比單純依靠調整金融和土地政策,調控房價更直接、更有效。
房價居高不下,說到底還是供需不平衡,只有針對老百姓的收入狀況,增加房地產市場的有效供給,高燒不退的房地產市場纔能真正降溫。房價泡沫,不應通過崩盤這種極端現象來消除,而是通過加大中低價商品房或保障住房的供應來消減。政府該出手時,就應該出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