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招致『工業間諜』的指控、被描述成『當代的瑪塔·哈莉』、在背負著被法國司法起訴的重負整整兩年後,中國24歲的年輕留學生李李日前被法國凡爾賽輕罪法庭判處一年監禁,其中八個月是緩刑,『濫用信任』、『間諜罪』等指控都煙消雲散。這一判決也就是說,李李不必再坐牢。
中國女留學生李李
如何解讀這一判決呢?正如很多法國網友在各個網站上所指出的那樣,這顯然是一個『面子刑期』:李李在被控『工業間諜罪』時已經被關押了53天。這一判決的目的在於既能夠使李李不再入此冤獄,同時法國司法機構也不用為關押李李53天道歉、賠償……早在11月20日凡爾賽輕罪法庭第六審庭開庭時,我在接受法國新聞網站『Rue89』采訪時,就已經做出這一預測,結果令我悲哀:我居然百分之百判斷准確!
『中國間諜千年大案』
回顧一下此事的經過,能夠讓國人理解目前在法國乃至歐洲、甚至整個西方的某種不正常的『氛圍』:
2005年4月29日,法新社的一則短短的新聞迅速成為幾乎法國所有報刊、電臺、電視臺新聞節目的頭條:法國汽車集團公司法雷奧公司發現來自中國的『瑪塔·哈莉』!實習生『李李·黃』涉嫌工業間諜罪被法國警方逮捕。李李被描述成『精通法、英、德、西等語言』甚至『會說阿拉伯語』的語言天纔;擁有數學、機械、實用物理等多項專業學位;精通電腦網絡安全突破技術;擁有最尖端的設備:法國警方從其住處搜查出六臺『功能強大』的電腦,以及『容量驚人』的移動硬盤……連續幾天——應該說連續幾周,幾乎法國所有報刊、電臺和電視臺都連篇累牘大幅報道此事,並令人吃驚地異口同聲將此案列為『重大間諜事件』!法雷奧領導層似乎抓住了一條『大魚』,毫不猶豫地認為這是一場『經濟戰』。當地警方更是以為抓到了『世紀大案』,忙不迭地派出『重案組』四出調查。如果人們只從法國當時兩個月的報道來認識中國的話,那麼人們一定會奇怪,怎麼法國人能夠容忍中國如此放肆在他們的國家大搞間諜活動?!
事實如何呢?經過整整兩年的全方位調查,包括對硬盤的全面檢查、對李李在公司活動的模擬重建、對李李所有銀行、住處、她所上的網站,特別是來自中國的與李李進行對話或聯系的所有信息……進行全面調查,結果是:『沒有發現你將任何下載的資料傳送到任何外國……』(法國審判長所語)。而所有報刊傳媒報道的『瑪塔·哈莉』呢?李李連法語都說得結結巴巴,英語考了三次纔通過,其他德、西、阿拉伯語……更是天方夜譚。六臺電腦?一臺李李自用的筆記本,一臺與法國男友共用的臺式機,兩臺從法國男友父母家搜出的老掉牙的286、386之類的電腦……而『容量驚人』的硬盤是——40G!至於精通網絡安全突破技術:警方押送李李回到法雷奧公司,看著李李根本沒有用任何密碼或網絡突破技術,就輕而易舉地將所謂的『機密資料』下載到自己的移動硬盤上。知情者告訴我,當時法國地方警察當局曾將此案鄭重其事地『移送』法國反間諜機構『領土監視局』,後者將厚厚的卷宗很快退回去,並告之『不感興趣』……這樣一個明顯的『間諜案』最終是如何判決的,結果已經公布。所有的人都可以做出自己的理解。
排外氣氛彌漫法國社會
我們從中可以得出何等樣的結論呢?
一是法國媒體道聽途說、捕風捉影已經到了令人吃驚的地步。除了少數嚴肅認真的記者曾去采訪李李或其律師,或自己親自調查一下,其他幾乎都是人雲亦雲。從六種語言到超容量硬盤,一則數百字新聞,幾乎沒有一個主要信息是准確的!更令人苦笑的是,第一個發出新聞的法新社記者犯下了一個明顯的錯誤:她沒有理解Wuhan是武漢的意思,即李李來自武漢。李李因父母均姓李,故取名李李。這位法新社記者自作聰明,認為李李是名,那麼應該有一個姓,於是Wuhan就變成了李李的姓。但在拼寫上又說不通,於是便變成了Lili Whuang,即上文所提的李李·黃!而這一錯誤被幾乎所有法國報刊所轉載。直到這次判決,仍然有法國媒體(如『嚴肅』雜志《新觀察家》網站)用LiliWhuang的名字來報道『中國的瑪塔·哈莉』被判刑事。
二是法國司法機構的『公正』、『公平』程度令人目瞪口呆:早在此次正式開庭前,很多法國網友就已經和我一樣,准確預測了這一判決結果。一位網友說,這幾乎已經成為法國司法界的慣用手法了。在一個大得嚇人的罪名下起訴某人,最終發現是子虛烏有時,往往會以一個小小的罪名判罪。說中國人愛面子,法國人難道不愛嗎?另一位網友說,如果是間諜罪,一年顯然太輕;如果不是,因下載文件到自己的硬盤上而判一年,顯然又太重。因為這幾乎是大多數實習生都曾並在繼續做的事!
三是最重要的一點,即此事反映出來的法國當今社會的某種令人不安的氣氛:某種排外、仇外的氣氛,正在整個法國社會彌漫。應該說,本來在任何社會都會存在一些種族主義殘餘,一些對中國高速發展看不順眼的人士,一些喜歡叫喊『黃禍』的少數反華勢力……但問題在於,當出現這樣的事件時,在法國,已經沒有知識分子或其他政界或企業界人士敢於出面為真相而辯護。中國人所熟悉的、認可的法國,是在出現入侵、放火焚燒圓明園並歡慶勝利時,仍然有大文豪雨果站出來斥責強盜行為的法國;是當年德雷福斯被冤指為德國間諜(幾乎出自同類心態)、仍然有『左拉』們來『控訴』,來主持公道和正義的法國……這樣的一個具有人道傳統的法國,今天卻不見了。在這一事件的兩年過程中,我基本沒有聽到或讀到類似雨果或左拉『我控訴』這樣的聲音!不過這樣說也有一點不公正,在網上,支持李李的法國網民非常之多。這幾天我讀到的網民們的跟帖,大多是對審判和報道此事件的司法機構和媒體的質問和批評。問題是,他們的聲音卻無法進入主流媒體。這難道不引人深思嗎?
應該說,法國的排外、仇外氣氛,與整個歐洲目前的氣氛是一致的。前不久德國、英國均曾爆發誣陷中國的所謂『間諜案』……在李李案發生時,比利時也曾出現過『數百人』的魯汶大學『間諜案』!李李案的判決證明,盡管事實總歸是事實,但污水卻仍然會一直潑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