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履新不到一年的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篪步入會場時的姿態,與他剛上任時留給中外媒體的印象相似:面帶微笑,步伐穩健,低調而簡潔。
這是中國第十任外長首次亮相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中外記者招待會,也是外界瞭解中國未來5年外交走向的重要機會。
楊潔篪一開始就展示了明朗風格。在回答第一個問題時,他就開宗明義:“中國向來有禮尚往來、子誠我信的優良傳統,我們願意同各國交朋友,話溝通,謀合作。”
“他很有中國文化氣質,就像中國的外交主張,內斂不張揚,提倡和諧共處。”鳳凰衛視評論員曹景行說。
楊潔篪闡述的外交主張,在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所做的中共十七大報告和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已有明確表述。
楊潔篪對過去5年中外關係的評點也佐證着中國的外交主張:中美關係總體上保持穩定,繼續向前發展;中日關係已回到正常發展軌道,面臨重要的發展機遇;中歐關係一直在平穩不斷地向前發展;中俄關系現狀良好;中國是非洲人民的老朋友、好朋友……
楊潔篪語調平緩,語速適中。在談到關鍵問題時,他的身體微微前傾,語氣堅定,頻繁做出着重強調的手勢。就西藏問題,他相信越來越多的國家“會看穿達賴企圖分裂中國的圖謀”;就食品安全問題,他表示“中國對中外消費者高度負責”;對於胡錦濤即將訪日,他用雙手相向的手勢表明雙方正在積極籌備。
面對刁鑽的問題,楊潔篪話語平實、幽默,卻不失機鋒。在談論中歐貿易摩擦問題時,他說“這是成長中的煩惱”;在迴應外界對中非關係的質疑時,他認爲“只有利益,沒有朋友,未免太孤單,太無趣”。他還提醒發達國家在使用價廉物美的中國產品時,想一想中國正承受着“轉移排放的壓力”。
今年是中國的奧運年。面對記者提出的空氣質量、遊客安全和奧運政治化等問題,楊潔篪從容應對。他笑着說,中國很多運動員是在中國的運動場上,特別是在北京的運動場上打破世界紀錄。各國運動員在其他地方如果不能打破世界紀錄的話,到北京來也許他們的機會會更多一些。
“楊潔篪很幽默,態度隨和,是很有智慧的外交官。”在中國常駐15年、參加過多任中國外長記者招待會的俄塔社記者基裏洛夫說。
而在印尼安塔拉通訊社記者艾哈邁德的眼中,楊外長的回答更是中國“剛柔並濟”外交政策的體現。
中國外交近年展現的智慧和靈活,被外界普遍認爲是綜合國力和心態自信的反映。過去5年中,中國妥善應對紛繁複雜的國際形勢,高舉和平、發展、合作的旗幟,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面對朝核、伊核、達爾富爾等地區和國際熱點問題,中國始終堅持外交磋商,積極斡旋。但在重大問題上,中國始終堅持原則;對外界的無端指責,更堅決予以駁斥和反擊。
楊潔篪特別對記者說明:雖然自己是“屬老虎的”,但他會“平心靜氣”地同外國同事討論如何促進雙邊和多邊的關係,如何攜手爲解決地區和世界的問題作出共同努力,更會“堅定地捍衛”國家利益。
他同時還承諾:中國是國際社會負責任的一員,“我們要爲中國人民負責,要爲世界負責,要爲未來負責”。
“中國在日益融入世界的今天,向世界展示一個自信、開放、包容的形象非常重要。外長也承擔了這樣一個責任,即通過自己應對各種問題的表現和能力,展示出中國新時代的大國形象。”曹景行說。
中國的歷任外長都有自己的風格。“喜歡練練毛筆字,打打乒乓球,聽聽南腔北調”的楊潔篪已找到自己與前任的共同點——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廣交天下的朋友,促進和平發展事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