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聽說“中華文化標誌城”要花300億,而且由中央出錢時,響起一片反對聲。
“我是納稅人,我反對用我的錢去蓋這樣的東西,借文化名義大興土木!”來自安徽省的全國政協委員侯露也許沒有想到,她在3月9日喊出的是“兩會”上對“中華文化標誌城”的第一聲反對意見。
當時她剛剛聽到全國政協委員孫淑義的發言《加快推進中華文化標誌城建設打造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孫淑義是山東省政協主席,他在發言中提到山東省濟寧市要建設一個“中華文化標誌城”。
在這一計劃的相關報告中,侯露發現整個建設的預算在300億左右。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許嘉璐甚至認爲:“300億遠遠不夠。”因爲那是2004年時專家評估出的數字。
在中國許多落後地區,50萬元是一所希望小學的造價,300億相當於6萬所希望小學的價格。儘管山東省在中國內地各省份中GDP排名第二,一省仍然無法獨立負擔這樣龐大的工程。山東省希望國家能夠爲這個計劃投資。
“中華民族的文化標誌城就是我們的首都北京,何必再大興土木人爲地建設一個所謂的‘中華文化標誌城’?這樣的內容還要拿到大會發言上去提,我反對。”侯露當時在會場上趕寫提案,支持她的其他政協委員也來幫忙。
侯露對中華文化標誌城的質疑並非出於來自另一省政協委員對山東的嫉妒。相反,這位安徽戲劇界委員的家鄉是山東高密。
山東省立刻陷入了一個尷尬局面,在此之前,這個旨在復興傳統文化的偉大計劃一直高調進行,從2001年“69位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聯名倡議”開始,計劃幾乎沒有受過任何質疑。山東省和濟寧市已經投入了兩三年的時間、精力和一筆可觀的活動經費。
2008年3月10日,已經有108名全國政協委員簽名反對建“中華文化標誌城”。有委員明確指出,這是“利用會場爲地方爭取資金。”
3月12日,濟寧市市長張振川對全國政協委員的反對錶態:“允許有爭論,但是肯定要建。”
聯絡處悄然撤離北京
3月9日,侯露提出反對意見的同一天,山東省中華文化標誌城規劃建設辦公室(以下簡稱爲“建設辦”)北京聯絡處悄然撤離了北京人定湖畔的鳳凰臺飯店,向世界公開的800電話號碼也被撤消。
鳳凰臺飯店被許多人稱爲北京“最有文化氣息的飯店”,中國孔子基金會也在這裏辦公。“他們是3月9日走的,只呆了一個多星期。”飯店工作人員查閱了登記簿後告訴《新世紀週刊》。
在中華文化標誌城官方網站的計劃上,這個聯絡處本來打算從3月1日一直保留到6月1日,在此期間,這個聯絡處負責北京的“中華文化標誌城設計方案徵集活動”。
登記簿上寫的名字是“高延冰”,正是建設辦公室的聯繫人。這個聯絡處負責給那些願意做規劃的設計師或者愛好者們發放《中華文化標誌城創意規劃方案應徵須知》、《中華文化標誌城創意規劃方案徵集報名表》、《中華文化標誌城創意規劃方案知識產權確認書》等徵集文件。
3月12日,“建設辦”在北京召開了新聞發佈會,在會上充分肯定了聯絡處和官方網站的工作成績:“目前已有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及海外近萬名熱心參與者,通過各種形式包括來電、來函、網絡等途徑報名或諮詢有關情況,或直接到我們設在北京、濟南的徵集聯絡處領取報名表並諮詢情況,或直接到選址地進行現場考察,表現出了很高的支持參與熱情。”
儘管建設辦轉述有些熱心的參與者的話說:“完全不是爲了錢,也不是想得獎”,“建設辦”仍然開出了總額爲89 0萬元的獎金懸紅,以徵集各種“中華文化標誌城”的規劃方案。除了經濟獎勵之外,獲獎者還將分享政治榮譽:“特等獎1個,獎勵人民幣200萬元;一等獎3個,各獎勵人民幣100萬元;二等獎6個,各獎勵人民幣50萬元;三等獎9個,各獎勵人民幣10萬元。全部評選工作完成後,徵集方將在人民大會堂召開頒獎大會,隆重表彰入圍和獲獎者。”
和這筆鉅額獎金相比,在一所準四星級酒店(豪華程度達標,客房數量不足)設立聯絡處每天所支付的費用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鳳凰臺飯店的最低價房間是688元一晚。
這個大規模的規劃方案徵集活動將到今年9月正式結束。
“建設辦”並非沒有規劃方案,他們早已經邀請過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華建景觀設計公司、山東省魯南地質工程勘察院和山東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做過大量的前期論證,形成了一個初步規劃總方案,但繼續有獎徵集,可以擴大影響力。
“副都”還是“聖城”
300億的龐大預算除引發兩會代表委員和民衆爭議之外,這個“中華文化標誌城”的定位也引發了許多知識界人士的批評。首先被捲入爭論漩渦的就是全國政協委員、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中華文化標誌城”戰略規劃設計首席專家。
媒體人於德清在聽說了此事之後寫下了4篇評論,流傳最廣的是《寧拿300億拜鬼,不肯拔一毛利民》。於德清是繼侯露之外又一位質疑家鄉的山東人,“300億是可以把山東農村醫保體系全建立起來的。”
於德清說,他看到300億之後,晚上沒能睡着,深夜爬起來敲出了對此事的評論。“想到了家鄉村子裏的兩位親戚,2007年患癌相繼去世,家裏還供着上大學的孩子。”
“這是在浪費人民的錢,而且暗箱操作。”於德清同時炮轟了葛劍雄。他寫下了《葛劍雄爲何如此犬儒》:“這項浩大的形象工程除了揮霍金錢之外,對社會來講似乎並無多少實際的價值。明明是有些人想立牌坊,而我們的教授竟欣然受命做起了設計師??葛劍雄教授們到底是真不明白,還是揣着明白裝糊塗?作爲一位有着很高社會聲望的知識分子,何以會喪失原則和立場?”
“犬儒”這個詞彙在今天已經從過去相對正面的“憤世嫉俗”走向了貶義的、充滿矯情的玩世不恭。
“有的人對我進行了指名道姓的批評,我沒有進行迴應,因爲他們的指責,可能是搞錯了。”葛劍雄對《新世紀週刊》說,“我們的規劃是爲濟寧市做的,他們沒有授權我們公開發表。但他們現在公佈要做的事並不一定是我們規劃中有的,那當然不應該由我負責。”
細心的人也許會發現,濟寧市市長張振川和葛劍雄對這座城的表述完全不同:張振川的說法是“聖城”,而葛劍雄的表述是“文化副都”。
“一、中國不是宗教國家,不能有一個像耶路撒冷或者麥加那樣的‘聖地’。二、文化是多元的,中華文明不等於漢文明,更不僅僅是儒家文明,儒家文明長期以來佔了主流地位,但是不能取代中華文明。三、中國沒有任何一個地方能夠代表中華文化,沒有一個現成的,如果要建的話,只能建一個人造的、新建的城市。”葛劍雄向《新世紀週刊》闡述他的觀點。
葛劍雄的“副都”設想受到了國外一些國家兩個首都的啓發,比如南非有立法首都和行政首都,“中國的首都是北京,是憲法規定的,所以要賦予一個城市‘文化副都’地位,也需要通過全國人大的批准。”葛劍雄說,“而且這個副都一定是要國家出資來建,建完之後也不能由地方政府管理,而是由中央來管理。”
在山東省方面,無論是省政協主席孫淑義還是濟寧市市長張振川描繪這個標誌文化城的時候總會突出介紹其儒家文化“聖城”色彩。
無論是濟寧市還是山東省,在委託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和其他設計單位做論證規劃的時候,並沒有考慮到“中華文化標誌城”可能會建不成。
“濟寧市政府告訴復旦大學,要建一個‘中華文化標誌城’,說是幾位(中央和國務院)領導都有過批示說要建。他們委託了復旦大學和其他幾家設計院做規劃。而我是項目組當中的一員——被稱爲項目組的首席專家。建或者不建,對我們來說沒有任何關係,我們規劃的前提,是還要不要做什麼規劃。”葛劍雄說。
葛劍雄說:“到目前爲止,我看到的批評意見,在規劃時我們幾乎都想到了,並且已體現在規劃中。所以如果濟寧市同意公佈我們的規劃,我歡迎大家對規劃作批評。但該不該建的問題與我們無關,對那些無中生有的指責我只能置之不理。”
葛劍雄表示自己沒有拿山東省或者濟寧市的任何好處。“還有人說我成了整個項目文化標誌城的顧問,2月26日我就來北京參加政協會議了,到那天爲止,我的信箱裏還沒有接到任何正式通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