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全國哀悼日進入第三天,悲痛的陰雲仍然重重壓在每個人心頭:因災死亡的人數還在上昇,而繼續發現幸存者的幾率卻在下降。
逝者已去,生者何從?
溫家寶總理不久前看望綿陽受災兒童時說的話還在耳邊——要在災難中學會生存,一定要更加堅強。要更加好好地活著,更加珍惜生命,珍惜時間,珍惜一切。
在災難中學會堅強,堅強地活下去,重建家園,去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這是我們每一個生者對於逝者最大的慰藉。
重獲新生,我們沒有理由再浪費生命。被廢墟奪去雙腳的北川縣曲山鎮小學六一班學生龐雅芝懂得這個道理:『我要好好學習,為我死去的同學們學習,為冒著生命危險救我出來的好心人學習。』
痛失親人,我們不能失去更多的同胞。在綿竹市金花鎮衛生院工作的徐忠艷懂得這個道理。在地震中失去孩子的她卻從早到晚在各個村子裡奔波搞防疫,因為她知道,防疫如果沒做好,可能會死更多的人。
災難,讓我們感受了生命的脆弱,更懂得珍惜生命。逝者,讓我們體味了失去的痛苦,因而不願別人失去。中華民族,正是這樣在災難中成長起來。
『希望父老鄉親早日振作起來重建家園。』來自四川的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大三學生瞿定榮的話提醒我們:親人的遺體等待我們去掩埋,流血的傷口等待我們去包紮,受傷的心靈等待我們去撫慰,殘破的家園等待我們去重建……
逝去的親人、同胞希望我們堅強地活下去,活得更好;活著的親人、同胞更希望我們堅強地活下去,活得更好。讓我們拭去淚水,振奮精神,把對死的恐懼化作對生的渴望,把對逝者的愛化作對所有同胞的愛,用百倍的勇氣和力量,在廢墟上重建起我們幸福的家園,去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