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馬芳菲,男,55歲,中共黨員,大學學歷,一級律師,現任天津市法律援助中心黨支部書記。多年來,他堅持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勤奮敬業,熱心法律援助事業,甘於奉獻,無私幫助貧弱羣體,在法律援助這一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先後被評爲天津市人民滿意的(十佳)律師、天津市司法行政系統先進工作者、天津市市級機關優秀共產黨員、天津市十佳護老標兵、連續兩屆被評爲天津市勞動模範等光榮稱號。
勤奮敬業忠於職守。多年來,馬芳菲始終不斷地鑽研業務,自費購買法律書籍,以豐富的法律知識,高度的責任心、使命感,爲社會提供了優質的法律援助服務。他在法律援助中心共承辦600餘件法律援助案件。在他的心目中,每一個案件都很重要,沒有大小之分,都應認認真真地辦理。因爲,無論多小的案件在當事人看來,都是他們生活中的大事。
一位外地農民工撐着雙柺來到法律援助中心,訴說不幸的遭遇。他從農村來到天津某工廠打工,因工傷造成了下肢殘疾。他多次找到廠方,沒有能得到解決。起初,勞動仲裁和法院判決由廠方按月發給他400餘元傷殘津貼。但是,由於他家住外地農村,更希望與廠方一次性結清賠償款,然後回到家鄉生活。他多次找廠方,但廠方以法院判決爲由拒絕了他的要求。他來到法律援助中心尋求幫助,馬芳菲負責承辦此案。
馬芳菲耐心聽取了這位農民工的訴說,認真研究了相關的勞動法律文件,經過仔細地分析後,代他寫了申請再審的材料,之後又多次往返法院講明理由,尋求有關部門的支持,爲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鍥而不捨地努力着。由於申請再審的案件時間長,這位農民工的生活陷入了困境,爲了讓他堅定生活的信心,馬芳菲利用公休日,騎着自行車到二十多裏以外的城郊結合部去看望他,並給他送去生活費。這位農村漢子激動地說:“我在天津沒有親人,您就是我的親人。打這場官司沒有給您一分錢,可您卻給我生活費,我一輩子也忘不了您呀!”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人民法院決定對本案進行再審。在2003年夏天,案件終於有了結果,經過調解達成了協議,這位農民工得到了共計13萬餘元的賠償款。他接到錢後,萬分感激,拿出錢來一再要表示酬謝,被馬芳菲同志婉言謝絕。他撇開雙柺跪在地上激動地說,“您就是我的恩人哪。”他製作了一面錦旗送到了法律援助中心,上書“扶殘助弱申正義,維護公正爲人民”。
扶貧助困樂於奉獻。馬芳菲在日常生活中非常節儉,但在幫扶困難羣衆上卻不吝惜,他積極參加社會募捐活動捐款捐物,並時常對生活困難的法律援助當事人延伸救助。在四川抗震救災中,他爲災區捐款及交納特殊黨費達4000餘元。2005年9月,馬芳菲承辦了一起農民工追索拖欠工資糾紛的案件,當時正值中秋節日,馬芳菲見到幾位農民工遠離家鄉,因打工工錢沒有到手,不能回家與親人團聚,爲了讓農民工也感受到家一樣的溫暖,他爲這幾位農民工每人購買了一份月餅送到手中。農民工見馬芳菲利用公休日,騎着自行車來到幾十裏以外的北辰開發區的建築工地,十分感動,緊緊地握着馬芳菲的手,連聲說謝謝。馬芳菲不辭辛苦地與勞動局有關部門聯繫,及時爲農民工追討到了拖欠的工錢。
馬芳菲在爲一位肢體殘疾人辦案過程中,瞭解到她家生活非常困難,女兒是智力殘疾,便開始了各種幫助。一次,馬芳菲到她家走訪,發現她母女二人在屋裏都穿着棉衣,沒有生爐子。經過詢問得知,她家爲了節約開支,要到天特別寒冷時才生爐子。聽了這一番話後,馬芳菲心裏很不好受,爲了讓她們在冬季裏天天能夠生上爐子,馬芳菲堅持每年給她家買劈柴和煤;遇到下大雪的日子,馬芳菲還就主動買菜送到她家中;見到她家煤氣竈年久破損,爲其購買煤氣竈;盛夏爲她們送去電風扇;看到殘疾人洗被褥、衣物很困難,便爲她購買了洗衣機;得知她的手搖三輪車年久失修經常出事後,又幾經周折,買來新的手搖三輪車送到她家中。有人問你這麼關心她們,是不是有親戚關係呀。馬律師說,我與她們非親非故,幫助她們,只是我對弱勢羣體傳送社會的溫暖,人間的真情。
一次,馬芳菲辦理了一起人民法院指定辯護的故意殺人刑事案件,被告人將其妻子殺害,被告人被判處了死刑。馬芳菲在會見他時,被告人用絕望與期盼的目光向馬芳菲訴說,“我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因我而遭受沉重打擊的年邁的父親和我那剛滿六歲的女兒,我真的很絕望……”馬芳菲聽後心情非常沉重,如何幫助這個家庭,教育這個孩子,成了馬芳菲放心不下的事。馬芳菲及時給他家買了米、油等生活必需品,送去了溫暖。每逢年節及兒童節都不忘記他們,給孩子送去學生用品、食品、衣服、及生日禮品。當見到孩子學習成績有所下降時,他利用業餘時間給予輔導,當得知孩子英語聽力差時,又及時購買了復讀機給孩子送去。爲了讓孩子身體與心靈健康地成長,馬芳菲主動與學校領導聯繫,以引起學校對孩子關注,還主動聯繫師範大學的志願者共同將孩子作爲幫助對象,長期的從心理及學習方面給予疏導和幫助。
護老維權盡職盡責。現在,老年人權益受到侵害的現象時有發生,尤其是老年人住房問題。作爲一名法律工作者,馬芳菲認爲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直接關係着社會安定和諧,所以每當遇到老年人權益受侵害的案件時,都感到這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千方百計地克服困難,爲老年人申張正義。
幾年來,每到節日,馬芳菲都收到一些當事人的電話問候,王大娘就是其中的一位。王大娘的丈夫去世後,繼子女強行佔住了老大娘的住房,影響了大娘的正常生活。她萬般無奈找到了市法律援助中心,馬芳菲分析了案情後認爲,要想打勝這場官司,必須要取得單位分配給大娘住房的證明,還要取得繼子女自己有住房的證據,這樣才能得到法院的支持。爲此,馬芳菲騎着自行車多次往返房管部門、街道鄰居等處調查取證。大娘見馬芳菲有時一天往返幾十裏,這樣辛苦,主動提出給馬芳菲打車、請馬芳菲吃飯,都被馬芳菲婉言謝絕。案件從春至冬,歷時近一年,經過兩審法院的審理,在有力的證據面前,法院支持了大娘的主張,判決繼子女騰房。王大娘老有所居,晚年生活有了保障。
在工作中,馬芳菲主動爲老年人提供細心周到的服務。針對老年人眼花的情況,馬芳菲自費買了老花鏡,供來訪的老年人使用。還自費購買了一次性雨衣,供來訪的羣衆備用。遇到有的老年人走路不方便,諮詢完,主動攙扶着老人送出門外。馬芳菲還自費購買了理髮器具,堅持利用休息日到楊柳青敬老院爲老人免費理髮。在理髮的同時告訴老人們,遇到法律問題可以隨時找馬芳菲。馬芳菲還利用一切機會進行老年人維權的法制宣傳,編寫了不孝之子回心轉意孝敬母親、知榮辱樹新風等小快板,在社區宣講法制課時進行演唱,受到老年人的歡迎,收到良好的效果。
馬芳菲的一言一行,都在自覺踐行着“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都在忠實地履行着共產黨員的誓言。他以良好的業務技能爲社會提供了法律援助服務,爲貧弱者送去了黨的溫暖,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