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美國《國際日報》7月2日發表題為《是國家安全,還是經濟優先》的文章說,美國公用媒體每天早上都有有關油價上漲造成一般百姓生活困難的采訪報導,當中不乏種種辛酸的故事。如果廣播中一直都有民眾帶著哭腔訴說他們的房子將保不住的故事時,選民的感受恐怕只會是:選一個能把工作帶回來的總統吧!
文章摘錄如下:
歷史告訴共和黨人,如果選民把焦點放在民生經濟議題上,他們的選票就將會投向民主黨。因此,共和黨候選人麥凱恩勝選的策略,只能是設法將美國人的視線從餐桌上拉開,投向美國以外的世界,尤其是投向那對美國不友好的世界。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麥凱恩陣營是雙管齊下,一是在選舉期間多出國訪問,將選民和媒體的注意力吸引到外交議題上,二是反復強調國家安全。
為此,麥凱恩最近出訪拉丁美洲和加拿大,本周又出訪哥倫比亞和墨西哥,在上周六還會見了來訪的伊拉克和菲律賓的領導人。這一連串的行動,顯示出麥凱恩作為一個超級強權的領袖姿態。而當麥凱恩出訪時,許多國家領導人考慮到他有可能成為美國總統,而給予高規格的禮遇。這些消息通過電視畫面傳回美國,顯得麥凱恩仿佛已是總統了。
當然,拋下選區不跑,而到外國去訪問,似乎有些隔靴抓癢,因為選票在國內而不是國外。當年老布什把外交工作做得十分出色,但終因內政廢弛而敗選。麥凱恩勤跑外交,並無實質內容,僅是制造輿論而已。因而有可能危及麥凱恩的競選工作,反而有可能讓選民認為麥凱恩無力解決國內經濟問題,只能往外國跑。如果油價繼續往上漲,經濟景氣變糟,而麥凱恩又拿不出說服選民的經濟對策,恐怕到頭來會被媒體戴上『外強內弱』的帽子,從而失去選民的支持。
為了拉抬選情,麥凱恩另一手策略是國家安全議題。為此,他必須一一提到美國的敵人,甚至可能將一些海外競爭實力也打扮成危害美國的敵對勢力,即媒體所謂的『妖魔化』。麥凱恩能拋的有關美國安全的議題,從政治到經濟都有。在美國選民心中,恐怖主義威脅到他們寢室的安全,而工作外包和工廠外移則威脅到他們的餐桌的安定,因此,這類話題的確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不過問題是,國家安全畢竟與選民天天的生活有一段的距離。如果經濟發展,生活安定,國家安全也許是首要的。但如果吃了上頓沒下頓,且眼看房屋就要被收走拍賣,工作恐怕纔是首要的問題。
美國公用媒體每天早上都有有關油價上漲造成一般百姓生活困難的采訪報導,當中不乏種種辛酸的故事。如果廣播中一直都有民眾帶著哭腔訴說他們的房子將保不住的故事時,選民的感受恐怕只會是:選一個能把工作帶回來的總統吧!(朱易)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