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位於內蒙古高原南緣與燕山腹地接壤的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孕育發源潮河、灤河兩大水系,潮河、湯河、天河、灤河、興洲河(縣內稱?牛河)5條河流。其中潮河、湯河、天河、發源於縣境內西南部,像三姐妹一樣自東向西一字排開,共同注入密雲水庫,是北京市重要的飲用水源。據《豐寧水利志》記載,潮河、湯河、天河統稱北三河水系,流域面積4185.2平方公裡,年平均地表徑流量2.86億立方米。有人形象地比喻,豐寧潮河水源連結著北京千家萬戶的水龍頭。
然而,受經濟社會發展、人口增加和乾旱氣候大周期諸多因素影響,潮河輸入密雲水庫的水量大幅度減少,上下游水供需矛盾日趨突出。為了向北京多送水、送好水,國家於2001年啟動實施了《21世紀初期首都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規劃》。對此,豐寧縣委、縣政府下最大決心,在實施首水規劃項目過程中,采取各種配套措施節約用水、涵養水源,努力實現上下游水資源保護成果共享、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目標。
實施節水項目,工程措施節水
潮河在豐寧境內蜿蜒百餘公裡,沿途滋潤著20餘萬畝良田,是全縣的主要產糧地,同時也是全縣用水的大戶。在實施21世紀首都水資源規劃中,先後實施了黑山嘴井灌節水、潮河源井灌節水、窄嶺灌區農業節水3個節水項目,共建成農業節水灌溉面積17萬畝,渠灌區全部實現乾、支、斗渠防滲化,井灌區實現塑料管輸水噴灌化,田間灌溉水利用系數分別由原來的0.54和0.72提高到0.68和0.85,較之項目實施以前的土渠輸水、大水漫灌,年畝均節約用水260立方米,整個項目區年節水4400多萬立方米,剔除因乾旱無法灌溉等因素,年為北京多送水2000萬立方米以上。農業節水項目的實施,促進了當地農業種植結構的調整。潮河川玉米制種田迅速擴大到10萬畝,並形成了黃旗蘿卜、南關豆角、窄嶺藥材、天橋葫蘆等規模特色種植基地、帶動項目區農民年人均增收200元。
治理水土流失,涵養保護水源
位於潮河源頭的豐寧縣黃旗鎮,地處壩緣山口區,風蝕、水蝕加之人類活動,山體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嚴重。21世紀首水規劃把這裡列為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新嶺溝項目區,縣水務局作為承建單位,采用獨創的《環山水平溝水土保持蓄排工程體系》新技術,實行高山封禁、坡面水平溝間魚鱗坑、緩坡梯田、溝道谷坊壩、主河川生態恢復治理模式,因地制宜、因害設防,使一度荒山禿嶺、溝道侵蝕劇烈的重度水土流失區變為林木蔥蘢、花果滿山的世外桃源,攔泥減沙能力達到70%以上,林草覆蓋率達到80%以上。與此標准先後實施的胡麻營、大閣周邊、黑山嘴主川等項目區水土流失治理總面積達到289平方公裡,昔日不毛之地已逐漸披上綠裝,乾涸的溝道湧出清泉,呈現出『山上林草郁閉化,坡面耕地梯田化、溝道層層攔淤壩、河床固定生態化、潮河水源優質化』的新生態景觀。
汛期閉口下泄,集中輸水入京
閉口下泄是在汛期內對沿河兩岸農田灌溉取水口實施關閉,促使洪水集中下泄至密雲水庫的簡稱。作為上游地區增加向首都供水的措施之一,國家實施21世紀首水規劃領導小組於2004年首度提出並付諸實施。豐寧沿潮河流域有渠灌農田面積5.85萬畝,灌溉水源全部依靠潮河徑流,共有灌溉取水口30個。從2004年開始,這個縣實施汛期潮河農田灌溉取水口閉口管理至今。4年來,每年的6至9月份,縣都成立專門領導組織,實行縣水務局、相關各鄉鎮和取水口所在村統一管理、統一調度、統一閉口時間、統一實施閉口措施的『四統一』管理機制,在此期間潮河沿岸渠灌系統內耕地農作物不再使用地表水澆灌,以保證潮河有足夠的水量下泄。此項措施在農作物不需水的前提下,有效減少了潮河主流因為沿岸渠系分流灌溉、滲漏、蒸發造成的水量損失,年增加下泄水量1000萬立方米以上。
稻田改種旱田,培育兩地情緣
豐寧的潮河流域共有水稻種植面積3.6萬畝,素有豐寧縣域的『小江南』之稱。所產米質優良、口感好,產量頗豐,是當地農民的『當家糧』。但是,地處塞北的豐寧年降水量只有470毫米,水稻種植每畝耗水量在1200立方米左右,是種植旱田的3—4倍,所需水源全靠潮河徑流補給,並且稻田施用化肥,易造成水質面源污染。為了降低潮河沿途水量消耗與水質破壞,達到為首都多送水、送優質水的目的,北京市與河北省承德市於2006年底至2007年初多次召開經濟與社會發展合作座談會,就切實加強水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合作,本著互利雙贏的原則,決定在密雲水庫上游潮河流域實施『稻改旱』工程,以涵養水源,保護水質,確保北京奧運供水。按照整體安排,豐寧於2007年初正式啟動潮河流域『稻改旱』工程。此項工程實施范圍囊括潮河、湯河、天河沿途的9個鄉鎮,實施的主導思想是『政府領導、鄉鎮負責、部門督導、群眾參與、確保完成』。通過廣泛深入的宣傳發動、實地調查、公示面積、認定核實等程序,確認全縣潮河流域種植水稻面積3.59萬畝,共發放北京市補償資金1617萬元。這項措施的實施,每畝稻改旱田減少用水量700立方米,有效降低了潮河沿岸對水的需求,同時也對種稻農戶的經濟收益差給予了適當補貼,是生態水源補償機制的一種有益嘗試,得到上游農民群眾的認可與擁護,實現了首都與豐寧人民友誼情緣的進一步昇華。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