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考古界、測繪界用了近10個月時間對天津域內的40多公裡長城進行的『地毯式』考古調查,有不少重大收獲。考古專家陳雍興奮地說,一些原有紀錄將被改寫,天津長城也雄偉——
天津長城力爭整體進『世遺』
![]() |
青山嶺長城2號敵臺 |
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一項最新的考古調查表明,天津市域內的長城修建年代確定為明代,這次對明長城天津段最全面的考古工作,為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了解天津長城提供了最為有力的證明。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考古專家陳雍興奮地對記者說,一些原有紀錄將被改寫。
新發現古代遺存上百處
此次明長城天津段田野考古調查由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市測繪院負責實施,采集了詳細的文字和影像記錄,新發現了大量與長城相關的遺存,不僅數量多,達到百餘處,且類型十分豐富,主要有關城、寨堡、敵臺、烽火臺、火池、煙灶、居住址、水窖、水井等。
![]() |
黃崖關段長城 |
是一個完整的防御體系
明長城天津段自東向西除少部分為山險外,大部分是沿山勢而建的牆體,可連接成一條完整的防線。所以說,以往有學者認為天津長城多為山險,牆體很少並且不連續的觀點是不確切的。最新的發現是天津長城絕大部分是石質(未修復),只有黃崖關段為磚質(1987年修復)。天津段長城包括牆體、敵臺、關城,起警戒功能的烽火臺,起報警功能的火池、煙灶,起屯兵功能的寨堡,是一個完整的防御體系。除長城主線牆體外,天津市域內還發現多條二道邊長城,這對長城主線起到了有效的補充作用。
報警系統齊全
調查中,發現煙灶和火池這兩類遺跡。其中煙灶位於天津段長城牆體上或敵臺下部,因其只有添柴口沒有出火口,所以推測應該是白天用來報警的;火池所處位置與煙灶相同,有些甚至與煙灶相鄰,因其多呈簸箕形易通風起火,所以推測應該是夜晚用來報警的。這讓人不得不佩服修建者的智慧。在部分火池內和煙灶門內發現有白色灰燼,個別還可看出有煙熏火燎的痕跡,可見有的火池和煙灶曾經使用過。
罕見的居住址
調查中,還新發現了罕見的居住址,它們形態復雜,大小不一,有以下幾種情況:一種為單間,平面呈長方形,一般面積較小,多位於長城牆體內側;另一種為多間,平面長方形或方形,內部用石塊壘砌將牆壁分隔成若乾間,面積較大,多位於敵臺分布較少的地段,距長城牆體有10米至20米;還有一種比較特別,是在修建長城的過程中在牆體的內部壘砌成的中空空間,面積較小,發現也較少。
力爭整體進『世遺』
目前,天津段長城分布圖正由參與此次調查的兩個單位繪制。陳雍充滿自信地說,待大家看到完整、清晰的『明天津長城』時,一定會說,天津長城也雄偉!目前,天津黃崖關段有3公裡長的長城已被列入『世遺』,現在最需要做的是保護好天津域內所有長城,爭取讓天津40多公裡的明長城整體進入『世遺』。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