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05年11月10日,魏巍在家門口。
魏巍原名魏鴻傑,曾用筆名紅楊樹。1920年3月6日出生於河南鄭州,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參加八路軍,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0年底,奔赴朝鮮前線,和志願軍一起生活、戰斗。回國後發表了一批文藝通訊,其中《誰是最可愛的人》在全國引起了廣泛影響。從此,『最可愛的人』成了志願軍的代名詞。1978年,創作完成了抗美援朝題材長篇小說《東方》,於1983年獲首屆茅盾文學獎。
8月24日7時18分,曾創作文藝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的著名散文家、小說家魏巍因肝癌醫治無效在301醫院去世,享年88歲。據魏巍女兒魏平介紹,魏巍靈堂設在北京軍區大院,今起接受公眾吊唁。遺體告別儀式預計於8月30日在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
去年11月起因肝癌住院
魏平介紹,魏巍在去年11月份之前,身體還不錯,『沒有什麼大病,就是偶爾血壓高,心髒不舒服。去年11月份,父親被確診為肝癌,做完手術後一直住在醫院裡。畢竟是80多歲的人了,手術並沒有讓他完全康復。後來,病情發展到連話也說不出來了,所以臨終也沒有留下任何遺言』。魏平悲傷地說,父親離世時全家人都在他身邊,『雖然他不能說話,但從他平靜的表情裡可以感覺到那一刻他很從容、坦然』。
在魏平眼裡,父親一生熱愛國家和人民,是個堅強的戰士,『他用他的行動教育我們子女,無論身在哪裡,都要熱愛祖國,心系人民』。
病榻上堅持寫日記雜文
魏巍女婿李新志介紹,病榻上的魏巍還堅持寫作,病情穩定時就寫日記、寫雜文,『這些文章尚未發表過,准備事後把它們整理出版』。
今年年初,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了《新語絲》和《四行日記》。《新語絲》收錄了魏巍近年創作的散文、雜文70餘篇,《四行日記》是魏巍1952年赴朝鮮戰地深入采訪、1965年與巴金共赴越南戰地采訪、兩次重走長征路而寫下的作品結集。
魏巍生前出版創作了大量文學作品,但如今這些作品在書市上難覓蹤影,魏平有將它們重版的打算。魏巍主要作品包括長篇小說《革命戰爭》三部曲《地球的紅飄帶》《火鳳凰》《東方》,詩集《黎明風景》《不斷集》《紅葉集》《魏巍詩選》,散文集《誰是最可愛的人》《壯行集》《春天漫筆》《魏巍散文選》等。
-作家反應
肖復興:屬於他們的時代已過去
作家肖復興得知魏巍去世的消息後,唏噓不已。他說曾與魏巍多次在文學活動上謀面,『遺憾的是,每次都是在遠處看著他,畢竟不是一個年代的人,所以少有交際。他總是給人一種慈祥、平易近人的感覺』。
肖復興說,在魏巍眾多作品中,《誰是最可愛的人》給他留下的印象最為深刻。『我記得讀那篇文章時,我還在上小學,是從教科書上讀到的,讀完後我莫名地感動。』肖復興說,盡管後來也看了不少魏巍的作品,但少有像《誰是最可愛的人》那樣令人感動的了。
肖復興感慨萬分地說,盡管時間過去了半個世紀,但《誰是最可愛的人》至今仍被收錄在教科書中,成為一個鮮明的時代標本,被一代代青年人閱讀、熟知。同時,肖復興認為,屬於魏巍他們那一代人的時代已經無可奈何地過去了,『畢竟時代不同,讓今天的年輕讀者去讀這篇文章,難免會產生隔膜』。
徐貴祥:我從他作品中汲取營養
在軍旅作家徐貴祥眼裡,魏巍是一個言談舉止都很率真的人,他們以前經常在一些文學活動上見面。『我最先讀的魏巍作品是長篇小說《東方》。那個年代寫抗美援朝題材的作品並不多,而他的長篇小說《東方》很具有突破性,敘述生動,人物性格鮮明,充滿人性關懷。』徐貴祥說,後來他閱讀了魏巍的一系列作品,印象最深刻的是《誰是最可愛的人》。
徐貴祥認為,魏巍的作品能及時反映現實生活,並擅長把敘事、寫景、議論、抒情巧妙地融為一體,『現在出了不少軍旅作家,也有不少優秀作品,但魏巍作品中鮮明的藝術風格,依然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作為後來者,我從他的作品中汲取了先進的軍事文學理念與深邃的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