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9月17日,北京殘奧會圓滿落幕。閉幕式上,來自天津的青年笛子演奏員毛鏑用一曲《收獲》描繪出自然和諧的田園風光。悠揚、細膩的笛聲與現場的氣勢如虹形成了鮮明對比,也讓所有觀眾深受感染,他們為這位盲人演奏員送去了最熱烈的掌聲。
毛鏑1981年出生於天津。1歲時,一只眼睛被意外戳傷後引發感染導致雙目失明。9歲時,酷愛音樂的毛鏑拜天津音樂學院著名教授陸金山為師,開始學習笛子演奏。剛開始學習時,由於不知道怎樣運氣,小毛鏑就把手放在陸老師的腹部,用心去感受呼吸與運氣的過程;不知道拿笛子的姿勢,他便把手扶在老師的肩膀上,感受著演奏動作的變化;眼睛看不見樂譜,老師便把曲子唱出來或是吹出來錄在小錄音機裡,回到家後毛鏑再反復地聽,不停地練,直到把曲子完整地吹出來。他一練就是10年。毛鏑的家在一個大雜院裡,由於害怕吹笛子時吵到家人和鄰居,小毛鏑就跑到院子門口的廁所裡練習,無論是酷暑盛夏還是三九寒冬,只要找不到兒子,毛鏑媽媽就知道兒子肯定又躲在廁所裡練習呢。
2000年,毛鏑和媽媽決定到北京拜訪著名笛簫演奏家、中國音樂學院教授張維良。去拜訪的那一天,正趕上張老師不在家,毛鏑說自己對那天記憶猶新,因為那天正趕上特大沙塵暴,狂風與黃沙肆虐著北京城,但是他依然跟媽媽在老師家門口等了三個小時。等到張教授回家時,毛鏑已經變成了泥人。他為張教授演奏了一曲《花泣》,正是這一曲《花泣》感動了張教授,也為他後來正式進入中國音樂學院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走進大學校園的毛鏑跟同學們相處非常愉快,因為他的樂觀與刻苦,很多同學都無法相信這是一個眼睛看不見的學生。每次上課,他都會早早來到教室坐在第一排,上課時他要錄下老師所講的內容,回到宿捨後再一點點地記憶與理解。有一次由於是開卷考試,題目范圍很廣,老師說可以多給毛鏑一些答題時間,但是毛鏑卻表示自己不能接受特殊照顧。三個小時後,毛鏑在規定時間內交上了考卷,最後竟得了很高的分數。任課老師好奇地問毛鏑是怎麼找到這些很多正常同學都無法從書中找到的答案的?毛鏑說:『老師,這些您上課都講過啊。』說完竟拿出了半尺多高的課堂筆記。就這樣,四年後,毛鏑以不可思議的吹管樂第一名的優異成績順利畢業,同時也成為中國音樂學院首位盲人畢業生。隨後,他走進中國殘疾人藝術團,成為一名笛子演奏員。
『上蒼是公平的,它在為我關上一扇門的同時,也為我打開了另一扇窗。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我都不會抱怨,只要肯努力,我們也一樣能行!』走下殘奧會閉幕式的絢麗舞臺,毛鏑興奮地說。(毛鏑)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